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糖尿病:由于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过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最终随尿液排出。其治疗办法为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 1. 为了探究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否改善高脂饮食对血糖的影响,现提供某品系小鼠若干只,高脂饲料、普通饲料、血糖测定需要的仪器或材料,进行相关实验。金花同学的实验过程为:将20只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雄性小鼠分成两组,按照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最后测定甲、乙两组小鼠的空腹血糖,计算相对含量,结果如图2。

    1. (1) 分泌的胆汁使脂肪变成微小额粒,脂肪在中最终分解为
    2. (2) 图1甲、乙两组中,对照组为组。依据图2,可得出结论为:
    3. (3) 金花同学的实验没有正常情况下小鼠空腹血糖作为对照,不能确定高脂饮食是否引起血糖升高。于是易川同学增加了一组实验,过程为:选取10只生理状态与甲、乙两组基本相同的雄性小鼠,,而后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计算出相对含量为1.0。
    4. (4)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血糖正常水平,请你根据上述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提出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措施:(答出两点)。
  • 1. 下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个人饭后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曲线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B . 乙曲线为健康人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C . 糖尿病患者应每天口服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 D . 控制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1. 历史上糖尿病曾属不治之症,科学家对糖尿病成因展开了长期的探索。

    材料1:哺乳动物的胰腺主要由胰腺细胞和胰岛细胞组成。20世纪初,有假说认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为验证此假说,很多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

    材料2:针对材料1的实验结果,有人解释可能是胰腺提取液中胰腺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分解了胰岛所分泌的抗糖尿病物质。1920年,班廷了解到,结扎胰腺导管能引起胰腺萎缩但胰岛却保持完好。于是,班廷设想用结扎胰腺导管的手段改进前入制取胰腺提取液的方法。他将健康狗的胰腺导管结扎,等胰腺完全萎缩后,切除整个胰腺制成胰腺提取液。将其注射到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发现狗的血糖和尿糖都明显降低。通过多次实验,他证实了胰腺中的胰岛细胞确实能分泌抗糖尿病的物质,即胰岛素。

    1. (1) 材料1中哪项证据不支持当时的假说?
    2. (2) 根据材料2预测,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完全萎缩的狗能否分泌大量的胰液?
    3. (3) 材料2中班廷实验与材料1中前人所做的实验都是将健康狗先处理,成为糖尿病狗后,再注射胰腺提取液进行前后对照而得出结论的。他的创新之处是改进了胰腺提取液的制取方法,从而保证了胰腺提取液中的不被胰液所分解。
  • 1. 早餐是能量加油站,一顿营养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保障。据图回答:

    1. (1) 某日健康的小金同学没吃早餐开始上课,一段时间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血糖浓度含量,能量供应不足。
    2. (2) 如果经常不吃早餐,喜欢吃宵夜,又缺乏运动,易引起肥胖,从人体内物质和能量转换角度分析原因
    3. (3) 甲,乙表示两位同学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甲同学可通过(填“注射”或“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若糖尿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半小时后产生药效,结合图分析糖尿病患者在餐前半小时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因是
  • 1. 二十世纪以前,人类对糖尿病束手无策,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无药可医。而这“甜蜜”的疾病在1869年迎来了转机。如图是在胰岛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做过的一系列实验:

    1. (1) 关于胰岛素发现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
    2. (2) 为探究某一胰岛素制剂的作用,科学家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为:

      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

      ②A鼠注射B小鼠注射0 2mL 胰岛素制剂;

      ③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图乙)。若要对出现抽搐至昏迷的B小鼠进行抢救,你认为合理的抢救措施是

  • 1. 钠是人体必需元素,但摄入过多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人体钠元素的获取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盐。因此,健康用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 (1) 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钠元素。钠离子从细胞外进入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需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2. (2) 人体中的部分钠元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人体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3. (3) 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胰岛素代谢。人体胰岛素含量过低,引起血液中含量过高,易引发糖尿病。
  • 1. 某人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就一直依靠肌肉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分析并回答问题:

    1. (1) 此患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颤栗,而后感觉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图甲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用图甲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完成此反射活动的途径:;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这现象说明脊髓具有功能。
    2. (2) 图乙为此患者(未注射胰岛素)和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此患者的曲线是(选填“A”或“B”)。
    3. (3) 如果在此患者摄入葡萄糖溶液1小时后,给其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图中绘出其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用虚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 1. (2023八上·萧山月考) 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一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只。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2mL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制剂(0.1mL胰岛素和0.1mL生理盐水)。③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下图。分析回答:

    1. (1) 步骤①中各组均用小鼠2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2. (2) 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3. (3) 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进行抢救。
    4. (4)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正常的人在运动时,胰岛素分泌量(选填增加或减少),他的血糖浓度(选填升高、基本不变或下降)。
  • 1. (2023八上·苍南月考) 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测定了血糖浓度,甲为90毫克/100毫升,乙为140毫克/100毫升,然后让他们喝下等量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间隔一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如图所示。

    1. (1) 甲、乙两人中血糖调节功能正常的是。另一人患的是病。
    2. (2) 二人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1小时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3. (3) 一小时后,甲的血糖浓度迅速下降,该过程与人体分泌的有关。(填激素名称)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