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杭州竞赛) 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叶色

    平均叶面积

    (cm2)

    气孔密度

    (个·mm-2)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¹)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 (100%)

    绿

    20.3(149%)

    768(93%)

    4.17(96%)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1. (1) 如表所示,在弱光下,柑橘通过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2. (2) 与弱光下相比,弱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的(“较多”、“较少”或“相等”),强光下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 CO2吸收量是μmolCO2·s-¹。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 1. (2024八下·杭州竞赛)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 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甲植物在 a 点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 曲线b-c段和 d-e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 C . 一天24小时内,甲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多 D .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中午时利用CO2的能力较强
  • 1. (2024八下·杭州竞赛) 为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该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叶片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先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用仪器测定各组叶片中有机物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1. (1) 如图中℃时,叶片光合速率最大。
    2. (2) 若将某组叶片置于28℃下暗处理2小时,再置于27℃下光照2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则该组叶片有机物变化量为mg(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 1. (2024七下·杭州月考) 许多高龄妇女选择“试管婴儿”等辅助技术生育二孩。现今,“试管婴儿”技术能将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先进行基因筛查,然后选择无重大遗传缺陷的胚胎进行移植。下列有关“试管婴儿”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试管婴儿”技术依据的科学原理是克隆技术 B . “试管婴儿”的形成属于体内受精、有性生殖 C . “试管婴儿”的胚胎植入母体的子宫内继续发育 D . “试管婴儿”只具有母亲的遗传特征
  • 1. (2024七下·杭州月考) 春天,各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相 互传粉。小乐疑惑:结出的桃子是否会由于异花传粉、受精而改变口味?咨询果农后得知:①种植多年的桃树结出的果实口味没有改变;②桃核繁殖的桃树结出的果实口味改变,退化严重;③桃核繁殖的桃树只能作为嫁接时的砧木。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的桃花传粉受精后,最终发育成图乙结构,图中A发育成果实(填结构名称);胚珠发育为B(填结构名称)。
    2. (2) 果实口味由遗传物质决定,不同品种的桃花相互传粉受精并不改变中的遗传物质(选填“果皮细胞”或“种子中胚的细胞”)。
    3. (3) 水蜜桃味美汁多,生产中常采用嫁接进行繁殖。嫁接成功的关键是将接穗和砧木的紧贴,使它们长成一体。
  • 1. (2024·路桥模拟) 根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下列关于根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 种子中的胚轴能发育成植物的根 B .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C . 大量根毛可以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 . 叶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 1. (2024·路桥模拟)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百日咳及淋病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是细菌或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菌内部含有成形的细胞核 B . 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C . 对患者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D . 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 1. (2024·路桥模拟)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只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构成 B . 非生物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C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1. (2024·路桥模拟) 农业生产中往往需要高效培育大量的植株,以下生殖方式与另外三种明显不同的是( )
    A . 柳枝扦插 B . 多肉分根 C . 玉米播种 D . 水蜜桃嫁接
  • 1. (2024·温岭模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以下是人们对于如图所示“手指泡水起皱”现象的不同认识。

    材料一:最早的科学理论认为手指起皱的原因是渗透作用,由于皮肤最外层细胞吸水膨胀,表面积增大,在挤压之下发生了起皱现象,就和干黄豆泡水后表皮起皱相似。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神经损伤的手指浸泡后不会起皱。经过实验验证,科学家认为起皱现象受神经系统控制。当皮肤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神经系统便会发出指令,使手指尖和脚趾尖的皮下组织血管收缩,体积随之缩小,从而起皱。

    材料三:2011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化神经生物学家提出,手指泡水起皱可能是g 种进化的表现。手指和脚趾上的皱纹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抓住水中的物体和在水中行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如果人的手指吸水是渗透作用引起的,那么其细胞内溶液浓度应外界溶液浓度,和植物根尖细胞吸水类似。
    2. (2) 材料三认为“手指泡水起皱”是进化的一种表现,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的结果。
    3. (3) 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事实可作为支持“手指泡水起皱是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的证据有( )。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