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江油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树

    陈宝全

    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

    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因。

    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作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木,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

    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提到了。父亲落泪了。

    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

    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

    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

    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

    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制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

    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

    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

    1. (1) 下列对于标题《父亲和树》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请用词语概括父亲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

      抗拒——————难过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带着清香的水屑喷减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话。

    4. (4) 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对此,你有哪些感悟?
  • 1. (2024七下·江油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学猫叫

    孙道荣

    ①小区里忽然多出了几只猫。是流浪猫。我看它们的样子,应该流浪了很久,也许住过桥洞或废弃的小房子,还可能钻过某幢大楼,一定都过得很艰辛,不是挨饿,就是被人追赶。最后,它们潜进了我们小区,发现有树可爬,有矮绿丛可躲,最关键的是,住在这个小区的人,大多热爱小动物,不赶它,不呵斥它,也不吓唬它,还有人定时定点,在小区的一个角落,给它们投食。它们决定就在此安家了,不再四处流浪。

    ②刚开始的时候,它们是胆怯的,见到人,或听到脚步声,就“刺溜”一下,钻进小区里的灌木丛。很快,这几只流浪猫就发现,这个小区,十分和谐,它们的胆子开始慢慢大起来,敢在小区的路上散步了,下雨的时候,甚至还敢到楼栋口躲躲雨。有人进来了,它们弓起腰身,做出随时将自己像箭一样射出去的准备。冒雨又进来了一对父女,爸爸进了楼栋口,用力地跺脚,猫赶紧拉满弓,将自己弹射了出去,在雨中惊恐地向楼栋口张望。小女孩见状,急得直跺脚,嗔怪爸爸:“你干吗跺脚啊?”爸爸解释说:“我是踩鞋上的雨水。”“可是,你吓着了小猫咪。”小女孩说出“小猫咪”这个名字时,温柔得就像呼唤最好的小伙伴。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也在跺脚,赶紧停了下来。她蹲了下来,噘起嘴,对着楼栋外的流浪猫:“喵,喵喵——”

    ③猫听到了“喵喵”的叫声。它看着小女孩,它肯定看出来了,这声猫叫,是从小女孩的嘴巴里发出的。一只猫,还能听不出真正的猫叫吗?它在犹疑了片刻之后,还是回应了一声:“喵——”这声猫叫,被雨打湿,有一点点惊惶,还有一点点委屈。得到了小猫的回应,小女孩很激动,继续跟它对话:“喵,喵——”感觉小猫可能听不懂自己的猫语,又加了一句:“别怕,小猫咪,你快进来呀!”

    ④那只猫,终于没敢再回到楼栋口去躲雨,它钻进了矮木丛中。我在对面楼的阳台上,看到小女孩转身回家的背影,无比失落。之前,我一定听到过很多次猫叫,都没有在意。这一次,小女孩蹲下身来,对着一只躲雨的猫,学它的叫声,这个画面钻进了我的心里。

    ⑤小区里的孩子,似乎都特别喜欢学猫叫。有一天黄昏,我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两三个孩童,蹲在一块灌木丛边上,轻轻地,温柔地,“喵喵”地叫着。我散步了一圈,回到那儿,几个孩童,还在那儿“喵喵”地叫。我也蹲下来,向灌木丛里探望,我看到了几只小猫,藏在一片杂草背后,向这边张望。它们既不敢出来,也不愿意离开。几个孩子最后将手中饼干,轻轻地放在了草地上。然后,退出几步,等猫自己出来取食。

    ⑥孩子们看到邻居遛的小狗,也会蹲下来,学小狗叫,遇到脾气不好的小狗,“汪汪”地回叫,吓孩子们一跳。狗的叫声里,往往是带有挑衅的,更像是一种宣示。猫的叫声,则温柔得多,是一种呼唤,婉转的叫声里,带着一点惹人怜爱的乞求。

    ⑦儿子小的时候,我领他回乡下老家,他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帮奶奶喂鸡和鸭。手里抓一把稻谷,嘴里唤着“咯,咯咯——”或“呱,呱呱——”鸡和鸭听懂了似的,跟在他身后,来到喂食的场地。有时候他偏不在它们常觅食的地方投喂,而是要领它们去另一个隐秘的地方,吃一顿大餐,便一路“咯,咯咯——”或“呱,呱呱——”地召唤,浩浩荡荡,担当“鸡司令”或“鸭司令”的感觉,让这个生在城里的孩子,乐开了花。

    ⑧到了冬天,小区里的流浪猫,都躲到了地下车库。有的猫会钻进车肚子下面,甚至排气管里,撷取残留的暖气,以熬过这漫长的冬天。早晨,我去车库开车,常遇见准备送孩子去上学的邻居一家,就算快要迟到了,邻家的小女孩也一定在上车之前,蹲下来,学几声猫叫“喵,喵喵——”,真是一个调皮而又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时间这么仓促了,还不忘跟猫咪打声招呼。她爸爸却告诉我,她是担心有猫咪藏在车轮子下面,或者排气管里,汽车起步了,会发生危险。

    ⑨我没有想到是这个原因。我再听到那一声声童声版的“喵喵——”,如此温暖,如此好听。

    (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11月25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章围绕“学猫叫”写了小区孩子们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 (3) 文章题目为“学猫叫”,为什么文中要写孩子们学狗叫和儿子小时候学鸡鸭叫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4. (4) 文中的孩子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 (2024·内乡县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谁

    ①军区联勤部演出队要来连队慰问,“望天窝”勤务连官兵跟要过年了一样兴奋。

    ②连队驻扎在“五岭逶迤”的大山深处,人迹罕见。下午,远远看见一辆大巴车驶来,连长立刻把集合哨吹得中气十足,带领全连夹道欢迎。

    ③演员们马不停蹄地安装音响、布景,换衣服、准备彩排。嘹亮悦耳的音乐声引来了附近村民和小孩们的围观,给养员韦力和几个新兵便被派来维持秩序。

    ④一位长得极像歌唱家祖海的美丽女兵唱起了《为了谁》,韦力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祖海”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急中生智,邀请韦力上台。

    ⑤韦力被拉上“舞台”时,红着脸,双腿直抖。他把心一横,跟着音乐节奏和她对唱起来。

    ⑥一曲终了,韦力放下话筒,竟然两手都是汗。指导员过来,向他竖了竖大拇指说:“今晚演出就你上了。”韦力听了不禁心花怒放。

    ⑦这时连队司务长心急火燎地走过来,告诉指导员说:“政治处张干事说,天气冷,晚上要给演员们熬一点红糖姜茶。但厨房姜不够,没红糖,要去镇上买。”说着看了看书力。连队采购当然是给养员的职责,只是韦力现在有点担心不够时间准备晚上的演出。

    ⑧韦力依依不舍地向舞台那边望了望,还是开着他的专用电动三轮车,向十几公里远的镇上出发了。

    ⑨这时太阳刚偏西,从峪口露出红红的大圆脸,把远山和韦力辉映得火红。韦力一路走一路回味着刚才与“祖海”对唱时的情形,禁不住地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谁…。”

    ⑩一个长下坡,韦力放慢车速。这条路他太熟悉了,每天至少要跑一趟。转过一个急弯,他突然发现前面公路边的护坡上躺着一个人,再往前看,一辆自行车摔在水沟里。出事了!韦力慢慢把车靠边停下来,冲到那个躺着的人跟前。

    ⑪一个中年男人在呻吟,殷红的血从红蓝相间的头巾边渗出来。

    ⑫韦力抱起中年人,中年人睁开眼望了望韦力,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说了一声:“解放军!”。又闭上了眼睛。

    ⑬事不宜迟,韦力把中年人抱上三轮车,一路狂奔到了镇卫生院。

    ⑭接诊的是一位年轻女医生,她微微拧着眉头看了韦力一眼说:“你撞的?”

    ⑮“不是!我开车路过,看到他躺在路边,便把他送来了。”

    ⑯“这么好心,那要负责到底哟!”

    ⑰“连队有急事,我要马上赶回。”

    ⑱“不行!你走了,那他怎么办?你说不是你撞的,谁能证明?”

    ⑲“把他救醒不就知道了。”

    ⑳“我们都不知他是谁,也没有联系电话,谁来缴费?有事我们找谁?”

    ㉑韦力“哦”了一声,他刚才真没想那么多,看来这事耗上了。

    ㉒韦力看了看尚未苏醒的中年人,无可奈何地在手术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到收费处预交了手术押金。

    ㉓他又向女医生提出要返回连队。她还是死活不让。韦力拗不过,只好提出他要上街购买连队急需的东西,请人送回连队。女医生满脸狐疑地望着他说:“车要留在这里。”

    ㉔韦力只好步行到小街上买了生姜和红糖,找到一个快递点,好说歹说请快递小哥跑一趟连队。

    ㉕韦力回到卫生院时,天已黑了下来,中年人的包扎已经结束。女医生告诉他,伤者头部受到撞击,流了一点血,是疼痛让他昏了过去。现给他打了消炎止痛针,已无大碍。伤者已清醒,刚才与家属联系上了,他们正在赶往卫生院的途中。

    ㉖韦力走进病房,看到中年人正坐在床上吃着盒饭。他见到韦力时,嘴里正含着一口饭,说不出话来。但他很激动,有两滴晶莹的泪水从脸上淌了下来。

    ㉗韦力看了看他的伤口,紧紧地攥了攥他的手,便离开了病房。

    ㉘在候诊大厅坐了下来,韦力漫无目的地看着电视。伤者的家人怎么还没有来?韦力虽然心急如焚,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等着伤者的家人。他觉得就像站岗一样,这事一定要有个交接。他想,连队的慰问演出应该开始了,是谁与“祖海”对唱呢?这么好的机会失去了,真是太可惜了!

    ㉙韦力满脑子都在幻想着连队慰问演出的情景。他并没有意识到,今天他已经展示了自己人生舞台上完美的一幕。现在,他正在这里等着谢幕呢!

    (作者:肖红。有删改)

    1. (1) 小说围绕连队慰问演出,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①开端:

      发展:演员彩排时,韦力被一位女兵邀请上台对唱,被指导员肯定并得到正式演出的机会;

      ②高潮:

      结局:伤者与家属取得联系,韦力耐心等待伤者家属到来,遗憾错过连队的慰问演出。

    2. (2) 中年人在文中着墨不多,前后两次出现都只是略带一笔,结合全文,探究中年人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3. (3) 第⑭-⑯段在推进故事情节时采用了对话形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为了谁”是韦力与“祖海”对唱的歌曲。作者用“为了谁”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 1. (2024·西峡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这是母亲不在之后第二个春节。待在家里的那些天,父亲的脸露出久违的喜色。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不得已我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也很忙,没法回来陪你;换了工作后,我的收入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很快回过神来,笑着说:“这□好办。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轻松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早起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桶给你带回来的。”

    ⑬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抢前几步从背后一把抱住父亲,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泪光里只见他连连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 , 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略有删改)

    1. (1) 以父亲为线,梳理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父亲追问我心事→①      ②      ③      →父亲和我到养老院去→④       

    2. (2) 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处有人觉得要用逗号隔开,你认为“这,好办”和“这好办”这两个句式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3. (3) 联系文本分析第⑬段中的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4. (4) 尾段中作者称自己的父亲为“这个男人”,你如何理解“男人”这个词语?结合文本主旨谈谈你的认识。
  • 1. (2024·临颍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急 送

    张弯

    ①在高架桥下等绿灯时,他的电瓶车忽然断电无法启动了。手机铃声又响起,他瞄一眼,还是那个急等着要货的女货主。他便习惯性地朝电瓶车坐垫处狠拍几下,将左右手的挡位和刹把旋几旋,依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②手机铃声刚停,紧接着又响起。他无奈地腾出手,滑开绿色接听键。“师傅你到底怎么回事,二十分钟可以到的路程,这都快一个小时了!”女货主的语调满是火气,态度不那么友好。

    ③“实在对不起,这闹心事都赶到一块,我的电瓶车刚才又坏了,还在想办法。”他尽重用平和的语调解释。“不会是又在乱挑吧?我之前问你,你说货物拿错了,返回去调换,火约迟十分钟送到。现在呢,已迟了半个小时还不见你人影,你这一趟带多少家货我不管,可你不能把我这单货一直往后拖。你电瓶车不是坏了吗,你打个车过来,赶紧将我那两箱背送到,我也不投诉你了。”看样子,女货主是真将急了。

    ④他将电瓶车推到对面一个单位门口,对门口保安说;“火哥,我是‘同城急送’的说货员,我这车坏了,能不能推到你们院子里放一放。我打本把客户的货送过去,晚点再回来将车子推走?”“这样吧,你就将车靠到我们单位围墙边,我这边把带帮你瞅着。七点之前能拿走吧?过了七点我交班可就不管啦。”保安看到他额上的汗,劝了恻隐之心。

    ⑤还好,出租车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便到达了。他理亏地将两箱货搬进女货点的后备厢,再将箱子打开,让女货主查看。验完货,他问:“要叫起来吗?”女货生“嗯”了一声。干是,他又将箱子搬出,拿后备厢里的胶带,封严再搬进去,码放好。看到他被汗珠浸潮的蓝色外衣,女货主噘着的嘴努了几努,还是将想说的话压下,发动油门走了。

    ⑥他这才想起,自己预备换穿的衣服还在电瓶车后座的箱子里。看一下手机时间,离女儿通知的家长会时间已过去五分钟,现在打车过去,怎么也得迟到二十分钟。这是女儿上初中陷的第一次家长会,孩子要求一定要准时。唉,本来他不打算接这趟单,可看这路程与方位,依照通常的派送时间计算,基本不会耽误。谁料,提货出来会遇上这么些不顺利的事。

    ⑦算了,就这身衣服吧,反正女儿和她同学都提前放学了,第一次家长会,熟人不会太多。他将自己的上衣拍打几下,把拉链拉好,继续拦出租车。

    ⑧没想到,他进教室时,班主任老师还未到,家长们在低声交谈着。他走向女儿的位子,看到课桌上贴有女儿小名“小雅”字样的心形纸片,他的心平静了许多。坐定,他想起什么,赶紧掏出手机,关了接单App,又调成静音。

    ⑨这时,他看见那位女货主也走进教室,并径直走向他的右边——教室里最后一个空座位。

    ⑩弯腰坐下那一瞬,女货主也认出了他。他只好朝她尴尬地笑笑。“这么巧?”女货主也轻轻嘀咕一句。

    ⑪班主任随后匆匆进来,依次将家长会的各个事项按部就班主持。一个半小时后,班主任总结:“……最后说个事,有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家长,想给班上的每位同学赠送一套文具。在此,我代表本班所有老师和同学,向这位爱心家长致以真诚的感谢!”

    ⑫他当即明白,那位家长正是他身边这位女货主。因为那两箱文具就是他刚刚送的货。他向她笑笑,并投去敬佩、赞许的目光。当大部分家长离开教室时,他们才从座位上站起。

    ⑬“谢谢您,没有给我差评和投诉;谢谢您,给孩子们的爱心!”他轻声说。

    ⑭“不,不,先前我脾气不好,还请你别见怪。我得谢谢你和你家小雅,我女儿休学过一年,学习跟不上。她说班上同学都很关心她,特别是邻桌的小雅,总是帮助她……这也是我给同学们赠送文具的起因。这事还请你不要说出去,我女儿也不知道。我希望这个班级永远保持这种融洽互助的美好氛围……我们能加个好友吗?”他腼腆地点点头。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2月1日,作者:张弯。有删改)

    学校话剧社团想把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参加校园艺术节的表演大赛,改编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 (1) 同学们准备将小说分成不同剧幕分别进行排练,请你带着演员组的同学进行梳理。

      第一幕:他拿错货、电瓶车出现故障,再次接到女货主电话催促。

      第二幕:① 

      第三幕:他打车给女货主把货物送到并封装、码放好。

      第四幕:② 

      第五幕:他和女货主互相表示感谢。

    2. (2) 剧务组的同学考虑到道具及表演等问题,想删去第④⑤段中关于他的“汗”的描写,编剧组的同学都不同意,请你代表编剧组向剧务组的同学解释原因。
    3. (3) 排练过程中,饰演女货主的小语对于女货主的形象把握不到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她分析女货主的人物形象。
    4. (4) 音效组的同学因选哪首歌作为话剧结束的背景音乐而争论起来。请你任选一个并说明理由。

      A.《感恩的心》           B.《爱的奉献》

  • 1. (2024·林州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人

    ①晨跑回来,经过一个路口,有个卖菜的老妇,只卖两样,小葱和草莓。

    ②我挑了一把葱,递给摊主。她接过去,放进秤盘,说,三块。

    ③真便宜呀。心里这样嘟哝着,掏出一张票子递给她。她伸手从塑料布上拿起两棵葱,和秤盘里的捆在一起,递给我,顺手将票子接过去。

    ④草莓多少钱一斤?她抬起头来望着我笑,不是草莓,香莓,两块钱一斤。

    ⑤我接过她递来的两枚硬币,抬脚离开,她说,等等。她从布包里掏出一双鞋垫,递到我手边,笑眯眯地说,棉布的,可吸汗啦。

    ⑥我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瞅一眼她佝偻的腰身和花白的头发,伸手把鞋垫接过来,说:“多少钱?”她摆摆手,不要钱。

    ⑦她给我说了下面的故事。“上个星期五下午,我摘了黄瓜和香莓来卖。才摆放在地上,就下雨了。望着一辆辆飞驰的车辆和急匆匆的行人,我心里越来越急躁。正当我焦躁不安的时候,一个穿迷彩服的人走过来,买了满满一袋黄瓜和香莓。”

    ⑧雨越下越紧。我劝自己,坏就坏了吧,人淋病了更不合算,才要收拾摊子,一辆电动车停在跟前,那人下车来买了一袋子黄瓜和香莓。跟着,陆陆续续不断有人赶过来,一袋子两袋子的要,一会儿功夫全都卖空了。

    ⑨“回到家我把这件稀奇事儿说给家人,闺女说我遇见贵人了,一定是第一个买我菜的人发了微信群。我想了好几天,到底没想出贵人是谁,后来就不想了,买我菜的人都是我的贵人,以后每次卖菜我就带上一摞鞋垫子。”

    ⑩我低头瞅一眼手里的鞋垫,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感动和得意,为一颗颗美好的心,为自己成为贵人。

    ⑪一直以为,贵人和达官是邻居,遇见贵人更是一件比达官更奢侈或高不可攀的事情,而在卖菜人的意识里,那个雨天甚至所有买她莱的人都是她的贵人,她每天都会遇见贵人,一波又一波。

    ⑫忽而对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老农起了敬佩之情,她把贵人的标杆架在触手可及的众人之间,雨中的一把伞,泥泞中的一只手,萧索里的一个拥抱……只要愿意,贵人,人人可做,天天可遇。

    1. (1) 概括故事情节并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故事情节

      “我”的内心情感

      “我”挑了一把葱才三块钱

      葱真便宜

      误以为老人推销鞋垫

      听老人将故事

      感动和得意

      改变了对“贵人”的理解

    2. (2) 从全文来看,“买菜的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请从任意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 (3) 比较《驿路梨花》和本文,两者在事件的记叙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4. (4) 文中的“贵人”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 1. (2024九下·广安期中)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梯(作者:张云帆)

    ①月亮已经挂上树梢。月光轻柔地笼罩着桃园小学。

    ②桃园小学的学生是民工子弟,因此都住在学校。此刻学校的宿舍楼除地下室,其它地方都熄了灯。老吴正和妞子在地下室玩爬梯。爬梯是两人睡前经常在一起玩的游戏,老吴当梯,妞子闭眼往上爬,现在的妞子都能够一口气爬到他的肩膀上。每次看妞子憋足劲爬,老吴的心里就像喝蜜一样甜。不一会儿,见妞子已睡,老吴拿起大衣和手电筒,轻轻地出去。

    ③老吴原是校门口的乞丐,后来学校见他可怜,就让他住到宿舍楼的地下室里,每月还给他发补助。但老吴不愿白受恩惠,一直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晚上还替学校值班巡逻。时间一长,学校所有人都接纳老吴。两年前,老吴在街上捡到一个弃婴,便给她取名妞子,此后妞子便和他住在一起。

    ④忽然,宿舍楼出现一片红光。老吴猛地一震,朝宿舍楼跑去,当老吴赶到楼道口时,见三楼的西半段都淹没在火海中,火焰正在迅速地向周围蔓延。楼道口涌出滚滚浓烟和热浪,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杂乱的脚步声从楼上传出,老吴没有想,一下子就冲进去。

    ⑤漆黑的楼梯挤满孩子,他们哭喊,奔跑,迅速蔓延的烟雾使他们找不到方向和出口。老吴一遍遍地呼叫,一趟趟地引导孩子撤离。火势越来越大,像一条条吐着信子的毒蛇,肆无忌惮地吞噬周围的一切 , 高温的火焰烧得老吴的脸疼。最终,在闻讯赶来的老师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全部安全撤离,受伤的孩子已经安排救护车。

    ⑥大家都长舒一口气。

    ⑦忽然,老吴想起妞子还在地下室。老吴冲进宿舍楼。他明白,大火是从三楼燃起的,地下室不会起火,但大火烧过的宿舍楼有倒塌的可能。老吴沿楼梯径直冲进地下室,听见妞子嘤嘤的哭声,跑去一把抱起正瑟瑟发抖的妞子就往楼梯跑。谁知,脚刚一踏上,楼梯“呼啦”一声坍塌,老吴忙退回来。老吴踩住屋里的一张桌子,试着爬上去,但离上面还差近一米。老吴把妞子举起来,妞子的左手离上面还差近半米。当抱住妞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朝上跳后,妞子的左手离上面还差近半米。老吴还是不甘心,拼命地跳,可还差近半米。

    ⑧望着三四米高的墙和逐渐逼近的熊火,老吴知道无生路,不由地望望一旁的妞子。此时的妞子停止哭泣,似乎意识到将发生的事情。老吴望见自己已经黑得快要断的左手,紧绷的嘴角渐渐咧开。“妞子,记得咱俩平时玩的爬梯吗?”老吴喃喃说道。妞子抹抹鼻涕,点点头。“那好,咱再玩一次!我先当梯,你来爬,记住,不许睁开眼哦!爬上去后,一直朝门口跑,我就在门口,找到我,你来当梯,我爬!”“真的吗?好呀,我还没当过梯呢!我要当!我要当!”

    ⑨老吴一脚踩到桌子上,朝妞子喊道:“妞子,爬!” 妞子闭住眼,小心翼翼地移动。“爷爷,你的手好长啊!”妞子刚抱怨完,脚底猛地生出一股力量,被推上出口。听到妞子被等在外面的老师接出去,老吴安详地闭上眼。

    ⑩妞子在外面找老吴,却迟迟找不到。直到大火被扑灭,消防人员将老吴抬出来,妞子明白过来,“哇”地哭起来。“爷爷你骗人!我要当梯!我要当梯!”妞子捂住脸,不肯起来,泪水流得不停。

    ⑪老吴被安葬在宿舍楼下,而学校则提供妞子的学费,这是他生前的遗愿。

    ⑫花去花落,二十年光阴。

    ⑬这天,一位戴眼镜的女孩来到桃园小学,请求担任一名老师,校长见名牌大学的名字,询问缘由,女孩笑笑,没说话。

    ⑭女孩来到宿舍楼旁,在一座墓碑前跪下来,说道:爷爷,当年您当梯,现在该我当梯了。说完,女孩已是泪流满面。

    1. (1) 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老吴和妞子玩爬梯游戏—— ——老吴牺牲生命当梯,将妞子推上出口——

    2. (2) 选文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品析下列句子。

      ①火势越来越大,像一条条吐着信子的毒蛇,肆无忌惮地吞噬周围的一切。(从修辞的角度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老吴把妞子举起来,妞子的左手离上面还差近半米。当抱住妞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朝上跳后,妞子的左手离上面还差近半米。老吴还是不甘心,拼命地跳,可还差半米。(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 (4) 文中的老吴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探究小说主题。
  • 1. (2024九下·广安期中)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各题。

    食品添加剂

    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

    ⑥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⑦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⑧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 。一般来说 , 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1. (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 (2) 选文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请说明理由。
    3. (3) 选文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说”能否删掉,为什么?
  • 1. (2024八下·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最忆故乡年味红

    ①许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到故乡的家,我仿佛就看见父亲肩披一条汗巾终日忙碌的身影,依稀又听到门前街巷热闹的脚步声、鱼货叫卖声,邻里街坊带着浓浓虾油味的欢声笑语……

    ②上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偏远的渔镇,父亲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渔业,将二十余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大胆做了个决定:建屋开饭馆。原木屋旧址需重新设计门面,当时交通十分闭塞,父亲历经千辛万苦,一个人跑到外地,找到建筑市场,好说歹说用最少的钱委托他们将庞大、沉重的木石材运回渔村,之后日夜奔忙,终盖起三层水泥砖房,开起了渔镇最早的饭店。

    ③记得乔迁那天,正值年关前夕,整条街巷挤满了道贺的亲友乡邻,洋溢着喜悦和欢乐。在四周均为低矮的木房丛里,矗立于巷中的新房显得格外醒目、气派。一进门左边摆放案板菜样,右边为灶台厨房,中间过道设计成拱形门,里边摆两张桌子。左转上楼梯到二楼,偌大的空间可以摆四五张大圆桌。沿着扶梯登上三楼,那是全家人的卧室:父亲在右侧靠阳台狭小的一间,设计了两架竹床十字相横的方式来节省空间,他与哥哥干完活就在这间休息;大的一间留给了母亲、我及幼小的弟弟。

    ④那时家中的生意特别好,时常挤满了讨海回来的渔民。但开店异常辛苦,通常凌晨四点多父亲就要起床,挑着篮筐乘车到十几里外去买各类食材,然后匆匆赶回,放下满满当当的担子,早饭都来不及扒拉两口,又马不停蹄地洗、切、熬、煮,进行分类、拼盘。当时家乡渔业繁盛,在大船拖网的渔民们,随潮水隔三差五都会预定酒席名曰“做福”,来庆祝丰收。一到年关就更加忙碌,“分年”是家乡隆重的仪式,必备祭品为“十全十美”,全头猪、羊、鸡、鸭,大碗盘的鱼丸、太平蛋燕、鲜炸鱼、果蔬福橘等。乡人委托给父亲任何繁琐细小的事,父亲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当踩着点把所有筹备的工作忙乎完,马上紧接着迎来中午的客人,因此都要到下午二点后,全家才得以吃午餐与休息片刻。

    ⑤晚间生意也是重头戏,需要制作大量的鱼丸。只见父亲摊开大掌,立在砧板前像个主帅,一边动作,一边观察火候。那时,都是纯手工制作鱼丸,需将“马鲛”等鱼,削去骨头、刺,留下好的鱼肉,剩余的骨头等另作鱼汤。父亲从小就学得各种娴熟的刀工,“哐哐哐”“切切切”不时在店中回响。我和哥哥、弟弟,轮流帮忙搅鱼粉,将切好的鱼块一个个放入搅拌机,由一人摇动手柄,另一人放鱼块,搅拌机内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一条条细细滑滑的鱼粉随着螺旋的动力向圆孔外流出,用手掂捏,显得细腻均匀。此时,父亲也已切剁好肉馅,随即在一个大缸里用他强有力的手臂将鱼粉与配置的面粉沿弧形甩了无数遍。随后,他带领我们包鱼丸。看他流利的两手快速地一捏、一舀、一包,顺势再将包好的鱼丸放入滚烫的锅中,我们都很羡慕。后来,我也学会了包鱼丸,甚至能在砧板前学会了削鱼皮、去骨刺这些适合大人干的活。

    ⑥年前的客人比平时还多,家里忙乎得团团转,于是,母亲负责收拾桌椅、洗碗,我们有时也去端菜,端着盘子与汤碗摇摇晃晃到二楼,从热闹的人群中嫩生生地唤一句:菜来了……直到街灯笼罩了整条横街,犬吠声在深夜惊起,一家人的劳累才慢慢停歇下来。我们都到三楼入睡了,而父亲整理完所有的卫生,为第二天该做的事情做好盘算统筹,他才上楼躺下,不一会,整条小巷都可以听到他雷鸣般的鼾声。第二日天未亮,他继续挑起扁担出发了。

    ⑦最令人期待的春节来了!海风凛冽,顽皮地将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风灯、喜灯吹得摇摇晃晃、红光四射。每每忙到大年廿八、廿九,我家才将店门关闭。父亲去采购年货,母亲置办新衣等。到了年夜饭晚上,父亲又亲自煮了我们爱吃的荔枝肉、南煎肝、梅蝶甜白粿等,待全家吃好了,我们便在鞭炮声中提着纸花灯,大街小巷地去找小伙伴串门。暮色中,火红的灯笼与其他出外游玩的少年的灯笼相辉映,微弱的火苗在青石板跳跃着,像一串串寒冷夜空中相互眨眼的星星。初一拜年时,祖母、叔伯等递给珍贵的一角、二角、五角的压岁钱,可以惊喜整个冬天。那时,梳着羊角辫的我常常瞒着大人买了许多糖果,一颗一颗咀嚼着人生最初的甜美,而后将彩色的一张张糖纸叠得齐齐整整,闻着杨梅水果、菠萝奶白、桔子香糖等还遗留在纸上的丝丝清香,将它们或夹在书里,或与伙伴们交换。我尤其喜欢玻璃糖纸,有时一边闭着眼睛,一边透过玻璃纸那朦胧玄幻的红、黄、蓝、黑等色调,望向天空、瓦顶,世界在我幼小的眼里充满着无尽的神秘与憧憬。

    ⑧就这样休息几天,到了家乡正月初四开业大吉的日子,父亲又挑着扁担,开始了周而复始的营生。慢慢地,父亲的店名声在外,成为当时梅花古城的一张名片。也就在那些年后,父亲盘下了连着店面的后面一个房子,又添上一层,家里紧巴的住宿条件才得以改善。

    ⑨如今,家乡新房林立,车喧路阔,当年醒目的房子也早已隐没于其间。家乡的鱼丸已经产业化,拥有了流水线的机器。离家多年,每当忆起火红的年味,忆起锅碗瓢盆“叮叮咚咚”的交响声,一种鱼香就从心底漫溢而出。

    1. (1) 请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补全鱼丸的制作过程。

    2. (2) 根据要求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而后我将彩色的一张张糖纸叠得齐齐整整,闻着杨梅水果、菠萝奶白、桔子香糖等还遗留在纸上的丝丝清香,将它们或夹在书里,或与伙伴们交换。(人物描写方法)

      ②我们有时也去端菜,端着盘子与汤碗摇摇晃晃到二楼,从热闹的人群中嫩生生地唤一句:菜来了……(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 (3) 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并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4. (4) 文章的标题往往意蕴深妙,请你联系全文分析文题中的“红”有哪些含义?
  • 1. (2024·富顺模拟)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故乡云

    田洪波

    ①中午,莫根回到了阔别十二年之久的村庄。他站在一处高坎上。村庄袅袅的炊烟映入眼帘,感觉熟悉又陌生。

    ②一丝笑容漫上脸,他轻轻吁了口气。十二年,整整十二年,他肩负着家人的希冀在城市打拼,受尽冷漠和白眼。他一直撑着,撑到再也坚持不下去。他觉得自己的根还是在故乡,为此斗争了许久。终于,他说服了自己,毅然踏上回家的路。

    ③他躺下来仰望天上的云。故乡的云团团簇拥,一朵一朵,像往昔乡亲们的笑脸

    ④听到一声咳嗽,抬头半天才认出是景大爷。景大爷许是饭吃得早,脸上红扑扑的,背着手从高坎走过。景大爷对碰见莫根吃惊不小。你咋回来了?发财回来孝敬父母?景大爷和他逗趣。

    ⑤递过烟,莫根和他闲聊了起来。景大爷恍惚着点头,却不再说一言半语,末了,背着手向远处走去。莫根招呼他,他却似乎什么也没听见,让莫根诧异。

    ⑥让莫根诧异的还有爹娘。爹娘事先不知道他要回来,也很意外,待问明情况,老两口也沉默了。

    ⑦好半天才弄好饭,端上桌,莫根发现不过是剩菜剩饭,爹抹一下眼皮说,我和你娘累了,对付一口吧。想着完全有时间为他这个外出十二年的儿子做几个菜,爹娘却不怎么乐意,莫根黯然低下了头。

    ⑧许是放松,莫根一觉睡到第二天上午。爹和娘不知哪去了,他简单洗漱对付一口,去村东找大伟。大伟曾和他一起去城市打工,早几年先他回来了。

    ⑨大伟的两间房变成了原生鱼馆,他正在发动一辆摩托车,见到莫根表情漠漠。两人站在门口有一搭没一搭说话。大伟媳妇不愿意了,提醒大伟该送鱼去了,大伟只好给莫根点头。一股黑烟过去,人就没了踪影。莫根玩笑大伟媳妇,几年不见有车有业了,看来是发大财了,大伟回来对了。大伟媳妇嘴角挂着不屑的笑,说了句我忙,扔下莫根进屋了。

    ⑩莫根看到自己家的地里长满了草。他兴奋不已,找来锄头甩开膀子干起来。可能很久不握锄头了,锄头在手里发热,胳膊也僵硬,抡起来总用不上力。不甘心狠命刨了几下,一不小心,锄头刮过了脚面,伤口不重,却有鲜血霎时流了出来。莫根坐在地里生气,半天才一瘸一拐回到家里。

    ⑪爹埋怨他,你逞什么能啊?地里那点草非得你锄?手痒痒是不是?做土里刨食的农民能有啥大出息?

    ⑫莫根诧异爹的态度。爷俩一来二去顶牛半天。爹得知他没怎么挣钱后,干脆不理他了。

    ⑬莫根郁闷了几天,等他可以下地时,决定去串门,许多乡亲在他心里一直挂念着。东家西家,一路走来,莫根失落不已。没有人对他的回来表现出兴奋,虽然恭维着他发财之类的话,却对他的穿着打扮不屑一顾。大家似乎都很忙碌,没人有空理他这个闲人。莫根讪讪的,常常望着天上的云出神。

    ⑭后来啊,莫根惊悟----钱,是钱在作祟。他知趣了。稍后的日子里,他一直思考着如何致富的问题,田间地头没有少溜达。

    ⑮村里的一个亲戚孩子结婚,莫根兴奋地去了。亲戚已是村委会的班子成员。屈指可数的几个男人,终于坐在了一起。随着气氛的不断高涨,几个人打起了酒官司,小辈中莫根是最能喝的一个,这次当然也不甘落后,不一会儿就飘飘然了。这时有人嚷着要抽烟,莫根拿出自己揣了很久的红双喜烟,豪气地扔在桌子上。

    ⑯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肯动那盒烟。就在莫根不知所以时,有人拿出中华烟,还有人拿出极品云烟,一时成了抢手货。这画面刺痛了莫根的眼睛。他一下子酒醒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人把烟揣回给他,笑着说,快把好烟收起来,你爹平时都抽旱烟,回家多孝敬孝敬他老人家吧。莫根想发作,看着几个人高深莫测的笑,又把话咽回去了。

    ⑰回到家,莫根开始失眠。让他更尴尬的是,他不止一次看到,有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回来,穿金戴银,受到村里老小的高看。有的人还开着高级轿车,娶了城里女人。女人被人们围在中间,不时打听她身上的一些饰物。他们高声谈笑,走到哪里似乎都特别受待见。夜晚,更传出悦耳的麻将和笑语声。甚至这些人的父母,人前人后也挺胸抬头,气度不凡,脸上的笑容就没见收敛过。

    ⑱莫根终于把自己沉默成了一块石头。(文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章第⑰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3. (3) 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故乡的云团团簇拥,一朵一朵,像往昔乡亲们的笑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②莫根拿出自己揣了很久的红双喜烟,豪气地扔在桌子上。(“扔”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 (4) 说结尾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主人公莫根最终会不会留在家乡。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