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三台期中)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长妈妈、夏太太、杨二嫂、范爱农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 B .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D . 《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全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1. (2024七下·江岸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老山界(节选)

    (一)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缓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墟民攀读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苟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悔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 , 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 , 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二)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宇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宇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三)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1. (1) 下列对选文(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的( )
    2. (2) 下列对选文(二)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的( )
    3. (3) 下列对选文(三)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1. (2024七下·江油月考)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

    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 .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 . 《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

    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 .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

    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

    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②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③“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④“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

    ⑤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⑥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⑦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

    ⑧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⑩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⑫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1) 作者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
    2. (2) 联系上下文,半夜里,红军战士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说明了什么? ;
    3. (3)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的“缀”能否换成“挂”?为什么?
    4. (4) 请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给第十二段写一个批注。(可就整段批注,也可就局部批注)
  • 1. 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请按照示例进行补充。

    示例: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 1. 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
  • 1.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采用了哪一种叙述顺序?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字词注音。
    1. (1) 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壁上,马爬不上去。
    2. (2)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3. (3) 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xíng shì,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思考。
    4. (4) 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 1. 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攀谈:

    细切:

    :指繁重的捐税。

    :畅快地入睡。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