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婺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 , 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 , 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 , 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

    (选自王安石《兴贤》)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辨。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得无失乎!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 , 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选自《韩非子·显学》)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何治安之A世有之B而能兴C昏乱之世D虽有之亦不兴E盖用之F与不用之谓矣G有贤而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

      ②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5. (5) 两则材料都围绕“人才观”阐释观点,根据材料概括选拔人才的正确做法。
  • 1. (2024高一下·安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苏洵《六国论》(节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于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乙文)李桢《六国论》(节选)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经。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选乎战国,而生民之茶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①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①:杀戮。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②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5. (5) 从文中看,苏洵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 1. (2024高一下·西安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亡身。亡身者,仁人所不为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孔子曰:“吾其从讽谏矣乎!”夫不谏则危君,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合礼。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材料二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①。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子大夫之 , 得率百姓以守宗庙 , 今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直辞禁之,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注】①正闺:正门。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智者度A君权B时C调其缓D急而处E其宜F上不敢危G君H下不以危身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

      ②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

    5. (5)  材料一是关于臣子劝谏君王的相关论述,请结合材料二的具体内容说说晏子对景公的劝谏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公输般为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合重,往见公输般,谓之回:“吾自宋闻子,吾欲籍子杀王."公输般回:“吾义固不杀王!”墨子曰:“闻公为云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义不杀王而攻国,是不杀少而杀众.敢问攻宋何义也?"公输般服焉。请见之工,墨子见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舆而欲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槽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墨子口:“之地方五十 , 宋方五百里,此犹文之与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战!请无攻宋。”

    (节选自《战国策·宋策》)

    材料二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需之,子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子怪而问之回:“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感愚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穿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阜比者,洗洗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投孙吴之略耶?哦大冠、拖长绅者,昂昂手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阜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坐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盗起而不知御A民B困而不知救C吏D奸而不知禁E坐F糜G廪聚而不知耻.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荆之地方五千里,宋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與也。

      ②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5. (5) 结合材料二,淡谈你对“金玉其外,败累其中”的理解。
  • 1. (2024高二下·兴宁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书契之兴,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其工拙。逮乎锺、王以降,略可言焉。锺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子云近出,擅名江表 , 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以兹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节选自《晋书》)

    材料二:夫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联,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潜心改迹。每作一波 , 常三过折;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屈折,曲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沉浮。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节选自王羲之《启心章第二》)

    ①波:书法术语,指平捺。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但A其体则古B而不今C字则长D而逾E制F语其G大量H以此为瑕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课本或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5. (5) 材料一、二中都谈到了书法家锺繇,各有何作用?
  • 1. (2024·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关、张、赵云,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贰志。此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谮,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泣曰:“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②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 1. (2024·新课标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 , 过其阔,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 , 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 , 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②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5. (5) 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 1. (2024高二下·广丰月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

    数年无耗。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

      ②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5. (5)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宋)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 (1) 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2.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翻译下面句子。

      ①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5. (5) 在辩驳之前,作者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个什么原则?接着文章逐条驳斥了司马光的哪些谬论?
  • 1. (2024·新课标Ⅰ卷)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②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5. (5) 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