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宋)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 (1) 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B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C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2.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谏议: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谏诤;谏诤论议的文字。此处指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 B . 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自称己名或自称为“某”等表示谦虚,称对方的名、字、号或君、足下、阁下等以示尊敬。 C .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 . 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商朝原来建都在奄(今山东曲阜),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文简洁,结构严谨。全文除开头和结尾段用几句酬答的礼貌语言以外,紧紧扣住保守派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行文简洁,结构严谨。 B . 论证方法多样。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反驳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直接反驳,有举出根据进行反驳,有举出历史事实进行反驳,有形象比喻进行反驳,使整个反驳明确而有力,言简而意赅。 C . 气势磅礴,寓刚于柔。立足于理,擅于排比,势如破竹,无可阻挡;不过傲岸之气虽愤然涌出,但语气又相当委婉,柔中有刚。 D . 笔力精锐,文字简洁。这篇短信用笔精简,但简而有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
    4. (4) 翻译下面句子。

      ①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5. (5) 在辩驳之前,作者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个什么原则?接着文章逐条驳斥了司马光的哪些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