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邓稼先》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邓稼先,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1. 某班开展“走近闻一多”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1) 请用简洁的文字向同学们介绍闻一多。
    2. (2) 根据《邓稼先》和本课内容拟写对联。

      上联: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

    3. (3) 陈洁为本次活动写了结束语。下面是结束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

      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A】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B】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C】希望闻一多的精神,在新时代里能够继续被发扬和继承。

      ①【A】处画线句子的方框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③【C】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和“”调换位置。

  • 1. 下列关于《 邓稼先 》一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半个世纪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B .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了邓稼先忠厚质朴的品质。 C .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完全是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D . 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1. 阅读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凜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邓稼先》

    1. (1) 简要说明选文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和作用。
    2. (2) 能否把文中加点词语“不知道”“ 也不知道”“不知” 去掉,把原来的疑问语气改为陈述语气? 
    3. (3) 选文部分的结尾处引用“我”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怎样的作用? 
  • 1. 填空。
    1. (1) 邓稼先,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研制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功勋奖章。
    2. (2) 杨振宁,与共获1957年奖。
    3. (3)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和对民族的
  • 1.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 . 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 . 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 1. (2023七下·沛县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前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B . 《孙权劝学》一文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即儒家经典,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博士”是指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C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正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辞简洁,内容丰富,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其中成语“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就出自文中的对话。叙事诗《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成语“扑朔迷离”就出自《木兰诗》。 E . 作家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中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黄河颂》是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经由作曲家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F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歌辞集;《归田录》是欧阳修写作的笔记小说集。
  •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C . 《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抒情散文,本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D .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 1. (2022七下·庆阳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发展为一种诗歌体裁。 B . 《邓稼先》一文中,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同窗五十载的友谊为情感积淀,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 . 《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 《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李森祥、杨绛,文体都是散文,都是述说小人物的故事。
  • 1. 《木兰诗》展现出传奇的青春,《伟大的悲剧》歌颂了壮丽的青春,《邓稼先》表现了奋斗的青春……请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