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定海模拟) 【俯仰草与木】联读古诗文,完成以下任务。

    【甲】望江南·春

    宋·苏软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零风软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鸪鸣。春色属芜菁。

    【注释】①舞(yú): 鲁国祭天求雨的土坛,在今山东曲阜。此处借指春游的亭台。

    【乙】南湖____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表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丙】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①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②,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地黄斑剥若大鱼大可七八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国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③,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①袁宗道,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公安派”诗人,崇尚本色,反对罩拟,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著称,②绀殿(gàn diàn):指佛寺。③挂进贤冠:进贤冠是古时信者所的一种表示身分的细布冠,“挂进贤冠”的意思是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④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以水田

      查阅词典法:①表示房屋的量词:②间或,断断续续;③秘密,暗中:④夹杂,参杂;

       (填序号)

      参考成语法:目不

      思立亦以为

      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

      日分韵

      课内迁移法:日更定矣

    2. (2) 用“/”给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3. (3) 根据诗词内容,以“早”或“暮”补全【甲】和【乙】两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甲】诗我选择 ,【乙】诗我选择,理由是

    4. (4) 联读三篇诗文,师生们展开了以下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补全对话内容。

      老师:袁宗道钦慕白居易、苏轼,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白苏斋”,让我们一起探寻诗人的写作秘密吧。

      小A:优秀的诗文作者就像高明的摄影师,可以定点观察,如【乙】诗中,诗人立足“湖边”欣赏南湖春光:也可以移步换景,不断变换拍摄的方位、角度和距离,如【甲】词中,此人以亭台两个景点为中心,写自己的酣咏场面;又如【丙】文作者从高平桥骑马至“

      小B:优秀的诗文用词也很讲究,如【乙】诗“翅低白雁飞仍重”中的“重”字应该,原因是

      我:要成为古人的知音,还需要抓住关键语句,领会言外之意,面对明媚春光,三位作者的心情各有不同。苏轼面对大好春光,透露出游春的满足感和游兴的浓酣,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田园的情怀;白居易;袁宗道 。

  • 1. (2024八下·绍兴期中) 诗文阅读

    【甲】 游江(节选)

    清·郑燮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 , 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注释】①饁(yè)妇:给在田间耕作的人送饭的妇女。②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夏初雨后寻愚溪

    唐·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 , 啸歌静炎燠

    【注释】①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居于愚溪畔十年。②营营:谋求。③炎燠(yù):天气极热。

    1. (1)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断两处)

      千 古 文 章 之 道 不 外 于 是 岂 独 画 乎?

    2.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文言语句。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盖竹光相射故也。

    3. (3) 小初感到三处选文情感不同,请你一起按要求揣摩分析。

      选文

      方法提示

      要求

      揣摩分析

      情感推断

      直接描写

      凸显心情

      释义

      心窃之   乐: 

      静坐久   之: 

      品关键词

      体会心情

      释义

      竹数千株   修: 

      访其家    过: 

      环境描写

      烘托心境

      炼句

      例:“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岸势崎岖不平,暗示了作者人生处境之艰,烘托了作者心境。再如: 

      凄清悲怆

      人物描写

      暗示心理

      炼字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句中“静”字用的妙,请你赏析: 

    4. (4) 小初想把甲文作为本学期所学第三单元的拓展资料补充给同学,请你参考链接资料,结合甲文内容及作者阐述的道理,谈谈是否可行。

      【链接资料】①“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以叙事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可议论、抒情,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道理。

      ②第三单元导语:“这个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

  • 1. (2024七下·江油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①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②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③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知旌德县:在旌德做知县。②具:准备。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3. (3) 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4. (4) 下列句子中的两个“遣”字,所蕴含的人物情感是否相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①(中涵)乃厚赠遣之。

      ②康肃笑而遣之。

  • 1. (2024·内乡县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五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 (3) 语段(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曹刿形象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 , 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 , 直将千古庸流 , 一齐抹倒 , 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释】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人。⑤抹倒:否定。

  • 1. (2024·南阳模拟)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文公伐原 , 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 , 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 , 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孟门:原国地名。

    1. (1) 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项。

      得 原 而 失A 信B 何 以C 使 人D 夫E 信F 民 之 所 庇 也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 )
    3. (3) 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4) 班长想征集班级管理意见,请从“信”的角度给他提两条建议,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 1. (2024·西峡模拟)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 大雪深数尺 ,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

    (摘选自王安石《答曾子固书》)

    【注释】①某:作者自称。

    1.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中有足乐者

      语境推断法: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余得遍观群书

      查阅词典法:①依照②顺应③原因④于是,就

      填序号

      ⑶同舍生皆绮绣

      成语印证法:枷戴锁

      ⑷至《难经》《素问》《本草》小说

      课内迁移法:今生学于太学

    2. (2) 把甲文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 (3)  阅读甲文第②段,分析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 (4) 联系甲文和乙文的内容,宋濂和王安石在读书上有何共同之处?并探究王安石在读经中“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的主要原因。
  • 1. (2024·临颍模拟)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①十年春,齐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 ,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逐之。”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3) 选文中的曹刿与鲁庄公形象鲜明,特征明显。如果跨越时空,你愿意和谁做朋友?请阐述理由。
    4. (4) 曹刿认为“民从”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内容分析其是运用何种手法来说明“民从”的重要性的?

      【链接材料】

      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不能予人,不若焚之。”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日而禽白公。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有删改。)

      【注释】①府库:指收藏财物和兵器的地方。②大府: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③高库:国家收藏兵器的地方。

  • 1. (2024·林州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恕 , 字道原,筠州人。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句日,尽其书而去。家贫,毫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选自《刘恕传》)

    [注]①刘恕:与司马光一起编纂《资治通鉴》。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枉道:绕道。④馔:zhuàn,饭食。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翻译。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 (3) 在求学的过程中,宋濂和刘恕遇到了哪些共同的困难?根据提示填空。

      困难

      解决办法

      人物性格

      宋濂: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刘恕: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

      生活之苦

      宋濂:以衾拥覆,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

      安贫乐道清贫自守

      刘恕:毫妄取于人,悉封还之。

    4. (4) 读了[甲]文,很多人并不赞成这种师生关系,认为先达的态度倨傲粗暴,而作者又过于谦卑恭敬,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 1. (2024·祥符模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惠子相 ,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 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注:①相(xiàng):指当国相。②梁:魏国。③鹓(yuān)雏: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④练实:竹子所结的籽实。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⑥鸱:猫头鹰。

    1.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怪者也

      词语推断法:聊斋

      ⑵欲子相

      查阅词典法:①代替。②交替、轮流。③朝代。④世代。(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⑶搜于

      课内迁移法:去怀乡(《岳阳楼记》)

    2. (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3. (3)  甲文段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看起来跟大鹏没什么关系,能删去吗?请说明理由。
    4. (4) 《庄子》想象力丰富,广博深厚,挥洒恣肆。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大鹏和鹓雏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 1. (2024·贵港模拟)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壶。

    【乙】冰泉铭 元结

    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于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铭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惟彼泉源,甘寒可微① 铸金磨石, 篆刻此铭。置之泉上, 彰厥②后生。

    [注释]①微 (zhǐ):表示迹象、现象,引申指证明。②厥:代词,其。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②出于郭中,清而甘,寒若冰。

    4. (4) 甲文中“水尤清冽”的“冽”是否可以换成“洌”?为什么?
    5. (5) 甲乙两文中都用到侧面描写,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其作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