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西峡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结合上片内容,怎样理解词作中的“狂”?
  • 1. (2024·临颍模拟) 请你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2)  李清照、秋瑾作为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以其悲剧命运和独特的艺术创作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请分析这两首词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 1. (2024·金东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1. (2024七下·永康期中) 活动四:闲聊中话语文;阅读《岁暮》这首诗,完成下面的对话。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末,这一年正好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走向没落。当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请缨:用西汉终军请缨的典故,借指将士自动请求出兵击敌。

    诗的颔联以① “”和“”来借代战争,一个“犯”一个“动”,写出诗人听到敌人入侵后内心的强烈冲击。

    首联中“岁暮”应该是有多层的含义,结合全诗,你是如何理解的?

    是的,我觉得②

    律诗小知识: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 1. (2024八下·余杭期中) 活动一  读音律之书;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诗文有声有色有情味,具有音律之美。下面是同学们制作的 “音律之美”的表格,请你补充完整。

      音律之美

      诗句

      心境

      有声

      阡陌交通,①。(《桃花源记》)

      愉悦

      隔篁竹,闻水声,②,心乐之。(《小石潭记》)

      有色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宁静

      有形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壮阔

      有情

      海内存知己,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豁达

      《诗经》节选

      ◆《关雎》关关雎鸠,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⑥,在水一方。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子衿》⑦,⑧。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2. (2) 音律之美还体现在合乐歌唱上。有人说:“古者三百篇之诗皆可歌”。请你从上表“《诗经》节选”中任选一首,选择选项中合适的音乐,并结合诗歌简述理由。

      备选音乐: A.如泣如诉的音乐 B.轻松明快的音乐 C.激荡昂扬的音乐

      我为《》选择的配乐是 , 因为

  • 1. (2024九下·淳安期中)  班级开展以爱国诗人陆游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甲】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②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

    【丙】

    陆游传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鳞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吴)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挺子曦僭越 , 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陆游传》,有删改)

    注释:①荫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选官制度;②指锁厅试,借指科举考试;③敕令所删定官:官职名;④辟:征召;⑤莫谁何:不敢过问;⑥僭越:超越本分行事;⑦给事中:官职名。

    1. (1) 研读陆游的【甲】【乙】诗,完成下面题目。

      ①【乙】诗语言质朴,融写景、于一体,其中颔联介绍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

      ②请仿照赏析【甲】诗中“愁”的示例,对【乙】诗中的“笑”加以赏析。

      示例:【甲】诗通过写梅花处境的悲凉来表达词人无人欣赏、壮志难酬的愁苦。

    2. (2) 借助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

      原文词句

      关联的方法

      解释

      挺子曦僭越

      课内迁移法: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A

      秦桧孙埙居其次

      查阅字典法:①到,去,往;②舒服;③刚巧;④旧称女子出嫁

      B(写序号)

      屡以误杀人

      成语推测法:①改自新;②文饰非;③闻则喜

      C

    3. (3) 请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4. (4) 小语想把【丙】文改编为话剧,请仿照示例,为下面这句话设计舞台说明,并说明设计理由。(可从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和情绪等方面设计)

      原文: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示例戏剧《屈原》的舞台说明及理由

      原文屈原: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舞台说明: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两手时而同时举出,时而拳曲于胸前

      设计理由:通过“目中含有怒火”“睥睨”的神态描写及手的动作设计,表现出屈原

      在深受迫害被囚禁时对卖国贼的轻视不满以及内心极其愤怒痛苦的情感。

    5. (5) 请从下列诗文中选择一句来概括陆游的一生,并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阐述你的理解。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1. (2024七下·增城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1)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诗的后两句颇有哲思,意蕴悠长。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两句诗表达的情感。
  • 1. (2024七下·常平期中) 杜牧《泊秦淮》一诗中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只是在批判商女吗?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分析。

    知识卡片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感慨万千。

  • 1. (2024·福田模拟) 2024年,簪花和英歌舞等民俗文化火爆出圈,为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同学们开展了“非遗”文化探究活动,
    1. (1) 请你给“乔”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汉字,填入下方括号内,用以形容两种非遗文化的风格。

      簪花:柔 英歌舞:

    2. (2) 以下是某同学了解两种非遗文化后发表的感言,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将内容补充完整。( )

      簪花盛放是人间四时芳菲,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生命的眷恋与温存;英歌舞舞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汲取时代元素,在传承中创新。

    3. (3) 簪花习俗古已有之,下列古诗所写内容不属于簪花的一项是( )
    4. (4) 有人认为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传》“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情节,请结合小说内容回答问题。

      ①英歌舞表演者面部会画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的脸谱,既是装饰,也有寓意。根据下表推测,英歌舞中关胜的扮演者应画以色为主的脸谱。

      ②“智取大名府”体现了水浒英雄的智、勇和义,智体现为里应外合的智谋,勇体现为争先鼓勇的胆略,义体现为

    5. (5) 请你从以下三则新闻中提取传承非遗文化的具体做法。

      新闻一

      “95后”泉州姑娘陈墨用300多片玻璃制作成晶莹剔透的玻璃“簪花围”,让玻璃工艺和簪花文化碰撞出新意。这则玻璃“簪花围”的视频在各平台播放量达350万,点赞数超35万。

      新闻二

      近日,福田区一中学开设英歌舞课程,广受学生欢迎。据悉,该校聘请了英歌舞教练进校悉心教导学生槌法、身法、舞法,让学生与非遗文化亲密接触。近年来,深圳不少学校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课程。

      新闻三

      2024年4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向全球推介了河南卫视“2024清明奇妙游”的《中华战舞》节目:“中国广东的英歌舞是一种传统表演,它崇尚祖先的智慧,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体现了正直和坚强的价值观。”

    6. (6) 综合以上探究过程,阐述你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 1. (2024·光明模拟)  古有木兰替父应征,今有鉴湖女侠慷慨就义。她们都是古今的奇女子,下列对《木兰诗》《满江红》两首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木兰诗(节选)

    汉乐府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A . 木兰的两愿“替父从军”与“辞官还乡”不矛盾,是她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抉择,展现木兰忠孝两全、不慕名利的崇高品质。 B .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这一段写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英雄气,但全诗更多详写了木兰的女儿情,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 C . 《满江红》全词伤感低沉,借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比喻国破,化用白居易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抒发知音难觅的悲伤。 D . 木兰女扮男装、为国出征,秋瑾追求解放、匡国济世,二人的“离家”都是对封建思想的突破,更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