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绍兴期中) 阅读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荫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有删改)

    1. (1) (游记·游踪)文章开头说“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跟随作者的游踪,感受作者笔下雨天西溪的野趣,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每空答题字数不超过15字)

    2. (2) (游记·语言)作者在表现雨中游西溪的野趣时,大量写景状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从动静结合、拟人、比喻中任选两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3. (3) (游记·构思)同学们就这篇游记的构思展开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文:本文只要写西溪的晴天景色和雨天景色就可以了,第一段写西湖景色不是离题了吗?我认为应该去掉,这样文章的主题——西溪的晴雨才更突出。

      小初:不,我认为该保留,                       

    4. (4) (游记·主旨)阅读游记,需要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请借助知识卡片,并结合作者一行人晴天游西溪富有雅兴的经历,联系你的出游体验或阅读积累,阐述你对出游“雅兴”的理解和思考。

      知识卡片

      雅兴:高雅的兴趣、兴致。

      寻五柳之先生,琴尊雅兴。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

      雅兴共寻方外乐,新诗争羡郢中才。

      ——唐·牟融《游报本寺》

      古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好云游天下、好博览群书、好饮酒喝茶、好书画琴棋、好品诗论文、好细察精思、好高谈阔论......综观其多才多艺、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你会发现其内涵相当丰富,风雅而有情趣。

  • 1. (2024八下·嘉禾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铸就卓越人生绽放美好梦想

    冯刚省

    ①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学年已经开启,全体一中人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政治要求,要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宗旨,把握质量就是生命这一核心价值取向,传承一中精神,续写一中辉煌,争做出彩的一中人!在此,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一、要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

    ② 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全球疫情、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主客观因素都在深度影响着世界格局。综观国际风云变幻,风景我们这边独好,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用大国担当赢得人民的拥护,用大国自信得到世界的认同,用大国智慧化危为机、破解难题,将话语权、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要为祖国挺直脊梁!能够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国度,我们何其有幸;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我们贵无旁贷!希望全体师生都能以时不我待的决心把握机遇,努力奋进,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把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祖国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学校也是我们共同的家,走进一中门,永远都是一中人。让我们为了一中这个家努力学习,共同奋斗,让我们的一中强大起来,让一中名字响亮起来。作为教师,要培根铸魂育新人,以当仁不让的自觉,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生,要修身立志练本领,以“强国有我”的决心,投身祖国建设,实现人生价值!

    二、要将梦想融入奋进之中

    ③ 今天,站在新学期的起跑线,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未来充满期盼,但理想和目标之间的距离需要用勤奋和汗水去丈量!能够走进一中的大门,就相当于站在了喜马拉雅山上,已经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平台和高度,但前方还有珠穆朗玛峰等待着你们去征服。但再好的平台也只是攀登的起点,而不能成为“躺平”的港湾!在今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有一个70岁的老人,他是中国登山队第一任队长,经历了截肢、癌症、高强度的训练,在2018年终于在海拔8848.43米处,登上了他人生中的荣誉殿堂,他就是令人敬佩的夏伯渝。像夏伯渝这样的生命强者还有很多,例如丁丁,他出生时被诊断为脑,三岁妈妈开始带他做康复训练,四岁终于能稳稳地走路,五岁学会跳跃,七岁入学,19岁考入北大,29岁哈佛大学硕士毕业,看似简单的事情,丁丁要吃很多苦,但妈妈曾经说的,也是他所做的: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有人说,12岁的贪玩,造就了15岁的无奈 15岁的无奈,导致了18岁的遗憾18岁的遗憾,造成了30岁的失败;30岁的失败,可能会英定一生的碌碌无为!对于15岁的高一学生而言,要加倍珍惜高中三年的学习机会,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让高中生活丰富多彩,让未来的18岁不留遗憾,让自己的人生进发光彩!

    三、让信心打开梦想的大门

    ④ 在海洋中,大部分鱼类,都具有鱼鲸,它会产生浮力,并保护自己不受水压影响,但是有一种鱼,天生没有鱼,却在地球上存活了4亿年之久,只能依靠不停的游动才能保证不至于沉入海底,而这也使它的耐力、速度、灵敏度都远超其他鱼类,从而成为海中霸主,那就是--鲨鱼。所以,当我们感觉命运束缚了我们的脚步时,与其一直渴望幸运之神的眷顾,不如像鲨鱼一样,竭尽全力奋斗一把,用这种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去改变命运。

    ⑤ 同学们,你可能会发现比你优秀的人可能比你更努力,你自己最擅长的学科很容易就会被别人超越。但是,请你不要放弃,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重点不是一直在超越别人,而是你一直在跑,一直在成长,因为最美丽的风景,一定会在前方等待着你的到来。所以,希望同学们在穿越荆棘中要学会坚强,练就百折不挠的胆气,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受到多大的委屈,都要坚定信心,坚定意志,相信自己,相信明天,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自己不屈的意志,相信你的努力终究会成就你自己,敢于昂首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

    (有删改)

    1. (1) 本文围绕标题,向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2. (2) 作者在第③ 段列举了两个事例,是否累?为什么?
    3. (3) 品析第④ 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或感悟。

      有人说,12岁的贪玩,造就了15岁的无奈;15岁的无奈,导致了18岁的遗憾;18岁的遗憾,造成了30岁的失败;30岁的失败,可能会奠定一生的碌碌无为!

    4. (4) 第④ 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阅读第② 段和链接材料,思考:青年人怎样才能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

      链接材料: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村里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 1. (2024·长沙模拟)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从医的使命

    陶勇

    ①“凡大医治病,不得问人之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必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里的这段话,让我明白,医生不同于其他职业,从医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使命和情怀。

    ②2009年我前往江西义诊,为当地患者免费做白内障手术。一个寒冷的清晨,下着毛毛细雨,干枯的落叶满地堆积。一队衣着臃肿的老人蹒跚而来,王阿婆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严重的驼背让她重心前移,每走一步都感觉刹不住车似的要向前栽倒。

    ③看诊后我发现她的眼部情况也很糟糕,白内障的程度特别重,绝对算是复杂病例。出发时老师曾一再告诫,复杂的手术风险很大,对专业经验和心理承受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年轻人不要去碰,因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衡量再三,我只能无奈地表示:做不了。

    ④没想到,联络员却意外地为阿婆求情。原来王阿婆的丈夫已过世十年,五年前,唯一的儿子也在事故中遇难。阿婆平日里最爱做的事就是拿出丈夫和儿子的黑白照片轻轻抚摸。只是她并不知道,那张照片因为反复摩擦早已模糊。王阿婆肚子里长了个瘤子,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这也许是她唯一一次重获光明的机会。

    ⑤看着阿婆严重的驼背,我还是犹豫。作为一个经验并不丰富的年轻医生,如果手术失败,我的职业生涯可能才刚刚开始,就已经吉凶难料。而且她已时日无多,值得我冒这个风险吗?

    ⑥这个时候,王阿婆说:“俺想制件寿衣嘞。”我听懂了,她想给自己做件寿衣。在江西的部分村落有个风俗,入殓所穿的寿衣,一定要是自己亲手做的。如果不是,到了那边会见不到自己的家人。对一个老人来说,逝去之后如果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绝望的痛苦。

    ⑦简单的愿望,朴素而真实,让人无法拒绝。如果阿婆是我的至亲,我还会瞻前顾后吗?还会护惜前程吗?想到这,我下定了决心。为了让驼背的阿婆上半身放平,我们帮她找来半米高的垫子垫腿。为了确保她术后能看得见,我们破天荒地给她双眼同时进行了手术,尽管这在眼科手术原则里一般是不允许的。好在手术有惊无险,我也如释重负。离开时,驼背的阿婆依旧一路走一路晃,可每一步都与地面贴得那么稳当。

    ⑧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南方的初春似乎也善解人意,树上冒出不少嫩绿的新芽,仿佛在为我们送行。后来联络员找到我说,王阿婆在手术后一个星期就过世了。那七天里,她逢人就说政府好,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那七天里,她给自己做了件寿衣,将丈夫和儿子的照片紧紧缝在了口袋里。阿婆请联络员告诉我,这些年,她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很孤独,很想“回家”,谢谢我,帮她找到了“回家”的路。

    ⑨我忽然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作为职业生涯开端的手术,我感受到了专业性以外的东西。医生所能带给病人的希望,不只是解除病痛,还有在生死之间的一种期待。

    1. (1)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请赏析文章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

      南方的初春似乎也善解人意,树上冒出不少嫩绿的新芽,仿佛在为我们送行。

    3. (3) 本文的题目为“从医的使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4. (4)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以第三人称(他),给陶勇医生写一段颁奖词。

      要求:能概括事迹,突显精神;运用修辞,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不超过70个字。

      【链接材料一】陶勇,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医术精湛”“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医生”“点燃了我重生的希望”...···这样的感谢赞美之词,是成千上万的患者对陶医生的由衷肯定。他曾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为近11万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

      【链接材料二】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泰戈尔

  • 1. (2024·鄞州模拟) 学习活动一:阅读开篇词,完成下面小题。

    开篇词

    一件看似平常的餐具,千百年来,它陪伴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它代表一种功能,方便、朴实、有趣;它代表一种审美,质朴、温暖、静美;它更代表中国文化,方圆、阴阳、融合。它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餐具之一,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发明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它就是中国筷子。筷子来源于自然山水之间,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传达着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家国精神。一言以蔽之,筷子的深厚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1. (1) 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
    2. (2) 文中成语“天圆地方”的结构与下列哪一项完全相同?( )
    3. (3) “筷子”在古代被称作“箸”或“筋”,到了明朝,生活在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筷子”这个新名词来取代以前的“箸”。虽然“箸”和“筋”同音,但听起来也和“住”一样,而这是航行中的禁忌。所以,船家们就用“快子”来代替“箸”,后来又在“快”字上加上“竹”字头,用以表明制作筷子的常用材料。“箸”到“筷子”的转变,其实是谐音引发的联想。下列哪一项广告词也用了谐音?( )
  • 1. (2024七下·长安期中) 文学类阅读;学校公众号要推出一期“时代与青年”,小文同学向学校推荐了徐鲁的《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请你完成文后的学习任务。

    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

    徐鲁

    ①很多年没去鄂南嘉鱼县了。前不久,省作家协会安排去嘉鱼采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次,应该有机会看一看多年未见的一位老朋友、老前辈、民间文艺专家谢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鱼,县政协的同志就告诉我说,谢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我在心里难过了好些日子。

    ②有一个动人的画面,常常在我脑海浮现:狭窄的斗室里,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铁画银钩、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③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着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那时候都称他为“老谢”。

    ④老谢是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出了名的“机智人物”。这得益于他三十多年的民间文化的濡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艺馆和各县文化馆,都接受了采集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任务。“三大集成”分别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

    ⑤我当时在与嘉鱼县同属咸宁地区的(后来划归了黄石市)阳新县文化馆工作,自然也全力参与了阳新县“三大集成”的采集和编辑工作。老谢当时是嘉鱼县文化馆副馆长,当嘉鱼县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主编任务落到了他肩上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个老兵接到了上级命令一样,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下乡去了。

    ⑥我记得那些年里,有好几次,我去嘉鱼看他,有如“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一样,文化馆里的人,谁也不知他是在哪一带“打游击”,很难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谢。他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记忆犹深。

    ⑦东吴古镇陆溪口,有位民间老艺人叫杨鹏。老谢常常和他结伴采风。两人凑在一起,一对“半有瞎子”两个“老顽童”。

    ⑧一天来风归来,天色已晚,老谢想要赶回县城去。杨鹏劝阻说:“回去还不是光棍一条?黑灯瞎火,明天再走吧!”

    ⑨老谢却摆了摆手,坚持说:“约好了今晚有作者来谈稿子的。”杨鹏只好执手相送。

    ⑩两个老顽童在夜晚布满泥泞的田埂上边走边谈,兴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老谢一步踩空,整个人摔进了水沟里,眼镜没了,头部也摔伤了。杨鹏急着大声喊叫着,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了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满身泥浆、满脸是血的老谢。天寒地冻,夜色漆黑。杨鹏赶紧为老友包扎好伤口,老谢套上透湿的棉鞋,磕磕碰碰连夜步行了20多里,总算赶回了县城。

    ⑪也正是这一次,他收集到了《长毛港》等几个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同志们得知老谢受伤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老谢竟乐乐呵呵地说:“这有什么呢?打从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这样泥里雪里、摸着滚着走过来的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⑫按说,快要迈入古稀之年的人了,又是孤身一人,应该坐下来享享清福了。可他偏不服老。有时开会见面,我问他:“尊体近来可好?”他眨巴着眼睛,似乎要咂摸出某种“潜台词”来,笑着说:“托福,托福,昨天没死,就意味着今天还好好活着。”

    ⑬大半生的基层文化生涯,可谓阅人多矣,受人冷落、遭人白眼的境遇也委实不少。可他又常常为了事业而宠辱皆忘,乐此不疲。为了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老谢可谓殚精竭虑。

    ⑭他跟我讲,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给当时的县委领导刘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出版经费的艰难。刘书记看完老谢恳切的长信,当即批了字,让财政局予以支持。刘书记还拿着他批了字的长信,对老谢说:“老谢,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给你听听吧。”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老谢感动得眼眶里噙出了泪水。他拿着批示,恭恭敬敬地给刘书记鞠了一躬。

    ⑮后来,当三大本厚厚实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送到全县各界的手上,老谢喜笑颜开。他说,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些耿耿难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脸肿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

    ⑯老谢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和大度的人。当他满头华发,背着铺盖,翻山越岭跋涉在嘉鱼乡间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老同志的工作,还受到过原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的表彰,湖北省首届民间文学“屈原奖”的领奖台上也曾出现过他的身姿。而当他俯身在昏暗的台灯下,铁画银钩地批阅着一篇篇来稿时,没有人会想到,一大批年轻的文学作者已从他编辑的文艺小报《蜜泉》上起飞,像山雀子一样飞向了全省和全国。不用说,老谢就是帮着他们“打过背包”、扶过他们踏上“战马”的人。

    ⑰这是一位老战士的华发雅歌,是一位“最可爱的人”的黄昏之献。这使我想到,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登,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

    1. (1) 小文想在公众号里推送“老谢”的人物小传,请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补全下面内容。

      华发雅歌、黄昏之献

      ——记文艺工作者谢忠告

      有这样一位文艺工作者,他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老当益壮、敢于担当,① (事件):他重信守诺、乐观坚毅,② (事件):他恪尽职守,乐于工作,半夜写长信争取出版经费,在书顺利出版后喜笑颜开;他认真负责、默默无闻、乐观大度……,③(事件)⋯⋯他就是文艺工作者谢忠告,他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2. (2) 小文在编辑内容时,发现选文第二段中有一处运用了大量的修饰性词语,请你赏析加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狭窄的斗室里,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190度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

    3. (3)  制作公众号时,小文认为文章标题不妥,文章题为《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但内容却很少提及谢老担任志愿军战士期间的往事,请说说你的看法。
    4. (4) 文章最后,作者深情写道:“这使我想到,一个人生命的魅力,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这句话让小文感触很深,你是否也有所感悟,请你联系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 (2024八下·深圳期中)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B .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排比) C . 11 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拟人) D .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比喻)
  • 1. (2024·金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尽管有一些“副作用”,但地磁暴也会给极光爱好者带来视觉盛宴。去年12月1日晚上,由于地磁暴的出现,我国黑龙江漠河、大庆,内蒙古腾格里、根河等地网友都拍到了极光,甚至北京怀柔、门头沟也记录到了极光现象。

    A____?“地磁暴期间,高能粒子从太空落下,撞击空气并使其发光,从而形成极光。”宗位国介绍,空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在与太阳物质的高速撞击过程中,会发生微观的能量交换。以氧原子为例,它们会从撞击中接收一份能量,但由于原子核外电子的特性,电子与原子核之间只能容纳一定额度的能量,超过的部分都会再被释放出来,而释放的形式就是发光。

    有人担心,地磁暴会B____。“地磁暴对身体和航空出行不会有什么影响,虽然会对电子通信产品有一定干扰,但影响都是非常小的,也有应对措施。”宗位国说。

    这次北京还能看到极光吗?宗位国告诉记者,极光的观测跟很多因素有关系,包括天气和极光出现的时间。①只要极光在白天出现,由于背景光太亮,那就很难看到。此外,多云也会影响极光。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第四段有①②两句话存在语病,请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 (3) 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1. (2024·龙岗模拟) 【任务一:书青春之言】

    ①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奋斗两个字写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

    ——《人民日报》

    ②正是青春信仰让我们的精神天空更为辽阔 , 正是青春追求让我们的时代画卷更为(A)xuàn烂,正是青春志向让我们的奋斗坐标更为高远。

    ——《人民日报》

    ③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么崎岖,只要你坚定信念,再努力一把,才比待在原地更强

    ——居里夫人

    ④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B)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

    ——罗曼·罗兰

    ⑤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____着青年人的躯体,____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____着热烈的盛情和坚强的理智。

    ——李准

    1. (1) 请你在A、B两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A.“xuàn”                        B.“婉”改为

    2. (2) 同学们积极分享了对名言警句的理解,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第⑤句括号处应该依次填入哪些词语,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 1. (2024·佛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又识春风面

    鲍尔吉·原野

    ①头些天,我到蒲河边上跑步,迎面遇到南风。这个风不一样,好像扶着你的肩膀,把你从上到下轻抚一遍。我一愣,好呀,这是春风!春风见到我像见到了老朋友,我见春风也一如友人。我虽老了,但仍有一副旧样子,好认。而春风无形,我怎么会认出它呢?春天,风吹在脸上,与冬日的感受不一样,有积雪和泥土融化的味道。想一下,那天2月21日,刚过雨水节气。确实是春风。

    ②二月的风还很冷。春风在冷冽里有一股精灵的气息,好像趴在你脸上吹气,对你耳语。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季候的微妙,但我没骗你,那天我遇到了春风。我很高兴,觉得自己具有动物的敏感。我年过六旬,在荒野里漫游时,仍然能敏锐地察觉动物的足迹和粪便,鸟遗落的羽毛以及鸟鸣。我妈说游牧民族有这种基因。

    ③到了蒲河边上,风景依旧,河面结着白云母般的冰,仿佛冬季还在身边。但春风来了,它不光吹拂我,还吹拂树木与冰冻的大地。可惜风不能停下来跟我说会儿话,告诉我从哪里来,见到了什么,又要去哪里。如此珍贵的春风来到身旁,你却不能请它歇歇脚,这也是人憾事。回到家里,我告诉我妈外边刮春风了,她说: “春天来了,真好。”

    ④第二天,我意犹未尽,再去河边跑个15公里。才一天,地面上变了。大部分积雪已被春风吹化,露出牛毛黄的枯草。没化的积雪像被扯烂的棉絮,藏在低洼处。对这些变化,比我更惊讶的是那些没去南方过冬的留鸟,它们在树枝上叽叽喳喳,乐不可支,比我更高兴。跑步中,我用脸跟春风盘桓,体会春风的风意(请允许我创造一个词——“风意”)。它温煦、活泼,仿佛带着笑意。如果给春风画像,别忘了画出它的笑脸。春风无私,对万物不论贵贱,先吹一遍,然后带领万物一起进入春天。

    ⑤“春天来了”,这是春风、小鸟和我妈对我说的话。每至春天,我都想放下全部工作去旅游。并不是看哪个地方,而是看那个地方的春天,就像看它的青春容颜。

    ⑥眼下是3月,我想去看华北大地上的麦苗。 “麦苗起身,一刻千金。”3月的麦苗六七寸高,郁郁葱葱,是麦子界的儿童,在春风里奔跑戏耍。到了秋后,金黄的麦浪翻滚,不一会便化为雪白的馒头花卷。大地何等神奇!

    ⑦我想看春天的大海是什么情形。大海在春天,没有花,也没有树。但我觉得它一定和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海不一样。海水用浪花的手攀爬礁石,海鸥伸展白镰刀似的翅膀飞翔,发出响亮的啼鸣。海鸥看春天的海风把南半球的温暖吹了过来,海潮比其他季节更加汹涌,海水用折叠的波浪把海鸥的讯息送到海底。

    ⑧季节变换时,我常常猜想星星在做什么。春天的夜空深蓝,像一片蓝海结冰了。星星是冻在冰里的白莲花。此刻,星星们苏醒了,摇晃着,看上去比冬天更晶莹。它们好像是因感动而湿润的眼睛。星星摇晃着,像在唱一首歌。

    ⑨我觉得要为南方归来的小鸟献一首歌,也要为青草献一首歌。春天需要献歌的对象很多,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开化的河流献歌,它像一个被冻僵的队伍赤脚站在河床上,在春天终于迈开脚步走向远方。我的歌还要献给小小的昆虫——蚂蚁。我观察春天,直到看见蚂蚁出现,走走停停,才把心放进肚子,春天确实来了。春风、小鸟和我妈说的话没错。我的歌是这样唱的: “蚂蚁啊,是春风把你从南方吹过来的吧?欢迎你,没有蚂蚁的大地不叫大地。”我还把歌献给燕子,献给鹅黄的柳梢,献给湿润土地上的蒲公英,献给瓢虫……

    ⑩春天到了,和我春天想旅游的想法一样,我想在春天变成一只游隼。它乘着气流云游四方,从东飞到西,从南飞到北。看到3月的兴安岭,灰褐色山岩的肩膀上披着白雪,像一座座雕像。往南面飞,越过燕山山脉,看到大地返青。如果想看明媚的油菜花,就继续往南飞,油菜花像无数个缩小的向日葵冲太阳扬起脸,蜜蜂躬耕于花蕊,用电波般的嗡嗡声赞春天。飞吧,游隼,去看南方的崇山峻岭春天的样子,看茂密的竹林在风中摇摆。

    ⑪我在春天有些着急。春天在短短的几天里让万物改变模样,而留给我们体味的时间很短。我觉得我要看的东西太多了,但春天不容你细看,像魔法师不允许你细看一样。春天表面上温柔细腻,骨子里刚强决断。它不容分说,让天地改变了模样。在你感觉春风拂面的那一刻, 大地已经做好了万象更新的准备。春风、小鸟和我妈所说的,也是这意思。

    (节选自2024年3月14日《光明日报》)

    【阅读锦囊】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时,可以通过“观其象”、 “品其言”、“识其法”、 “会其意”等要素体悟作者的情思。

    1. (1) 【观其象,感知文本】请你根据提示,完善本文的思维导图。

    2. (2) 【品其言,赏析语言】根据题目提示的角度,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①我用脸跟春风盘桓 , 体会春风的风意。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油菜花像无数个缩小的向日葵冲太阳扬起脸,蜜蜂躬耕于花蕊,用电波般的嗡嗡声赞美春天。(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 (3) 【识其法,分析技巧】下面对本文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4. (4) 【会其意,主旨解读】某报纸编辑在选编本文时,需确定将其归入某个栏目。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其归入以下其中一个栏目,并说明理由。

      栏目: “人间至美” “大美中国” “第一现场”

  • 1. (2024·佛山模拟) 诗歌常借典故婉转道心声。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用典”手法的一项是( )
    A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