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桐乡市模拟) 【活动一诗歌探源】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sì)①____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百度百科)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喝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āi)②____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   ),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

    (朱自清《经典常》)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祭(sì)①;悲(āi)②

    2. (2) 依据上述材料及下图,为“在心为志”的“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心意   B.记,记住   C.记述   D.标志,标记

    3. (3) 用合适成语替代画线句,使句意不变。
    4. (4)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分析《经典常谈》的语言特点。
  • 1. (2024九下·浦北月考) 阅读

    相推, 日生不滞。时间的年轮又添新的一环。中华民族凭借着团结一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砥砺前行,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辉煌的篇章。

    (一) 团结就是力量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蹲厉奋发,dǔ( ) 行不怠,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力。百年来,中国民族经千难而不懈奋斗,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贫穷落后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有大灾大难,我们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纵有逆风逆水,我们改革以破、开放以进;纵有“卡脖子”难题,我们以“九章”横空问世激发科技自立自强。前行路上,沟壑丛林,能锤炼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会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奋勇前进。

    1. (1) 阅读以上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ǔ( )行        沟壑( )

    2. (2) 以上两个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 (3) 请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段中的含义。

           波澜壮阔            赓续

    4. (4) 根据对联要求及以上文段内容,从所给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抄写到答题卡横线上。

       ①奋勇追梦谱华章 ②自信昂扬逐梦飞 ③坚持不懈铸辉煌 ④凝心聚力破险阻

    5. (5) 下面从以上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6. (6)  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景象。

      半竿斜日旧关城。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 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 万箭齐发。

      范仲淹

      ⑤《

      边塞军人一边饮酒, 一边思念家人,回家却遥遥无期。

      浊酒一杯家万里,

      陈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 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人借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到边疆抗敌的愿望。

  • 1. (2024·凤凰模拟) 某同学读完《神奇的成语》后,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成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其内容    ①     , 丰富多彩。无论是对历史的广泛采撷,还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都让人    ②    。穿过风云变幻的岁月,我们与美好的文字    ③    感悟其中的生活智慧,思索其中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赞叹它多姿多彩的同时,也领悟到人生的千姿百态。

    A . ①包罗万象②眼花缭乱③不期而至 B . ①包罗万象②叹为观止③不期而遇 C . ①轻描淡写②叹为观止③不期而至 D . ①轻描淡写②眼花缭乱③不期而遇
  • 1. (2024八下·黄冈月考)  【拟开场台词】;思源学校八年级同学近日正在开展“让阅读明亮起来”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初中生活史即是阅读史,每一次阅读都成为初中这首诗里抑扬顿挫的章节。阅读,可以让我们观赏五光十色的民俗风情□感受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阅读,可以让我们追古人的情思□感受今人的智慧□阅读,可以让原本闭sè的头脑变得开阔;阅读,可以让huì暗的人生变得光彩夺目。通过阅读,使黄发老人和垂髫小儿都有所收获……让我们以书籍为 , 以阅读为棹,迎着风,破着浪,追着光,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吧!

    1. (1) 请你读准开场台词中加点字的字音。

    2. (2) 请你查字典补充不会写的汉字。

      闭sè

      huì

    3. (3) 老师检查后,发现你拟写的台词中有两个成语使用不当,请你找出来。
    4. (4) 同桌指出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你修改。
    5. (5) 填入文段中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6. (6) 开场台词写好了,你开始训练朗诵,哪一种停连方式更合适呢?“V”表示停,“∧”表示连( )
  • 1.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灰白的月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 , 使得安娜时而在黑暗中行走,时而在月光下前进。 B . 真所谓祸不单行 , 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偏偏正巧摔到前面的大水坑里。 C . 他虽然正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曾好勇斗狠。 D . 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
  • 1.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感人的事迹真是值得可歌可泣 , 让人难以忘怀。 B . 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C . 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D . 田野里的麦子锋芒毕露 , 农民的脸上都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 1. (2024·北流模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溯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析,“劳”字同“劳”。劳由“力、”、炊”三部分组成,“力”代表力气、用力,“”象征房屋,意指光明、温暖和希望。“勞”字本义为向上用力,意涵用力做工方能有所获,引申为劳作可以创造美好愿景。“动”字同“動”,“動”由“重、力”两部分组成,本义为发力起动,引申为很用力地负重劳作。故“劳”“动”合义,意为下力气劳作,即能有所创获,象征人们通过勤劳工作,能够走向光明,收获希望。华夏先民chóng(   )尚劳动、辛勤劳动的心路历程,成为激励后人筚路蓝(   )、实现梦想的原动力。

    【劳动创造】热爱劳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开物成务、命脉赓续、继往开来的“传家之宝”。从“南泥湾” “天下粮仓” “黑土地”到“禾下乘凉”,中国奇迹是劳动创造的“制胜密码”;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东风导弹”到“神舟”与“天宫”遨游太空,中国天眼探索宇宙,中国高铁展现中国速度,一代代劳动者艰苦奋斗、卓绝探索,让“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享誉全球,让中国人民坚挺脊梁。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时代,我们用劳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劳模精神】樊锦诗守护敦煌,让莫高窟既“延年益寿”,又以数字化的方式得以“永生”;黄文秀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将30岁的年轻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 张桂梅扎根边远地区,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真可谓“____,____”。他们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忘我境界和“功成必定在我”的使命担当,广大劳模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1. (1) 阅读【劳动溯源】,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chóng尚  筚路蓝

    2. (2) 【劳动创造】中有不少成语,请你写出其中3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遨游:享誉:

    4.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填入【劳模精神】语段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连贯。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事当两可要平心   ②风流人物看今朝     ③人到万难须放胆

      ④见贤思齐创佳绩   ⑤栉风沐雨卫国家     ⑥锦绣江山留胜绩

      上联:  下联:

    5.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1. 班级编制“华夏文明”宣传手册,就封面应该如何设计展开讨论,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小语:我们将小篆“华夏”作为封面字体,更有文化意味。

    小文:是啊,通过这两个字可以追溯华夏文明的根源。

    小语:“”最上面像花瓣,中部像花粤和花托,下部像茎和根。所以“华”的本义是①____ 。

    小文:“”字也很形象,上部代表头部,中间双手叉腰,下部以足站立,以此表现“雄武的中国人”②____的形象。

    小语:根据两字的本义,我准备设计一副对联放在封面,上联是“生如夏花绽百世风采”,可是想不好下联。

    小文:我觉得“③____”和上联非常匹配。

    1. (1) 请根据讨论在①处填写“华”的本义。
    2. (2) 请为②处选择最合适的成语(     )
    3. (3) 请为③处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外祖母的家在一个极偏的小村庄,我在这里虽然能得到优待,却免不了黄牛水牛的qī侮。我所第一期盼的便是去赵庄看戏,但由于没有叫到船,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zhǔ咐我,说万不能故意做样子给人看。外祖母察觉到我不高兴,说是应当的,是他们dài慢了。到了晚上,十几个会fú水的少年掇起来,说可以坐八叔的航船和我一同去看戏。 于是,我闻着清香看到了戏台,尽管看戏的心未完全得到满足,但我们在jiǎo洁的月光下吃到了最好的豆。

    1. (1) 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bì B. pì)            (A. cuān B. cuàn)掇

    2. (2) 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里。

      zhǔ

      dài

      jiǎo

    3. (3) 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用一个成语替换:
  • 1. (2024八下·道县月考)  某同学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传统文化”研究活动后,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画横线处成语全都使用恰当的一项(   )

    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一个又一个节气____,最后到“立春”落定,春季开启、向阳而生,与冬奥会口号“一起向未来”完美融合。“冰雪五环”破冰而出,整个画面的意境来自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充满了中国美学的意趣和山水画的美感,让人____。经历了千年历史的____,古老的中国文化在与现代运动的结合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A . 川流不息  目眩神迷  风云变幻 B . 川流不息  叹为观止  瞬息万变 C . 纷至沓来  叹为观止  风云变幻 D . 纷至沓来  目眩神迷  瞬息万变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