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义乌模拟) 任务一:辨“睡”“眠”“寐”之别;参照下列表格中提示的方法,作出推断。

    方法

    内容

    了解字源法

    睡,小篆 , 从目,从垂。“垂”是秋天草木无精打采、茎叶下垂的凋谢的样子,引申为低垂、向下。由此推断,睡的造字本义为:①

    眠,金文 , 从目,从民。“民”乃是被刺瞎左眼的奴隶形象,引申为闭合。由此推断,眠的造字本义为:②

    寐,甲骨文 , 从宀(房屋),从人,从木(木床)。表示古人劳作一天后躺在木床上睡觉。

    联系诗文法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罗贯中《三国演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结论

    睡、眠、寐的不同:③

  • 1. (2024七下·增城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与橘子同眠的男人

    丁肃清

    ①这个城市已临近履霜坚冰至的季节了。夕阳的脸冻得发红,转瞬就藏入朦胧的西山后面。郊区边缘的这条街道,是我上班下班的必经之路,宽敞得让来往的车辆都显得萧条,路面笔直平坦,像一条冰带,在初放的街灯照耀下发亮。街道拐角处有一个卖水果的摊点,在我的记忆里,它是个很老的摊点,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年复一年,记不得它存在了多长时间。

    ②摊主是个四十岁出头的男人,短发,脸膛略黑,微胖的身材,与顾客交易时总是憨厚地笑。我喜欢买他的水果,一则是顺道方便,二则他的模样使我无由产生一种信任感,买他的水果心里舒服。我是他的老顾客,瓜果梨桃,他的摊应有尽有,我日常所需的水果,差不多都是在他的摊上买的。此时,他的摊点上大都是橘子了,黄灿灿的一大堆,堆积在路边。

    ③那一天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我把自行车停在他的摊子旁边,说:“买点橘子,这天儿真冷啊。”天冷,我懒得摘手套,他就为我挑选橘子,挑进去一堆,又拣出来几个,拣出来的当然是他认为不太好的。他一边挑选一边说:“今天该买,这是新进的黄岩蜜橘,好吃着呢。”

    ④我信任他。与其说信任他的话,不如说是信任他这人。长久的买卖过程,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我们主顾之间信任和谐的关系。

    ⑤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深秋夜晚,我最初买他的橘子,买得很少,就七八个。我递给他一百元,他翻腾了半天,也没有翻出要回找给我的钱。于是,他把那一百元钱递到我手里说:“算了,拿回去吃吧。”我说:“这怎么好。”他说:“咳,就这么几个橘子,不计较。”

    ⑥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不计较,之后我就常常在他的摊点上买水果了。买水果也是买一种心情,从他这里买,心里边觉得痛快。有时候见我路过这里,他就老远地喊我买点苹果、西瓜什么的,有时水果品相不太好,他就不让我买。

    ⑦他知道我是大学教授,对我说:“我挺羡慕知识人的。”我说:“有什么羡慕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他有些急:“可不能这样说啊,我梦想上大学,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上,我就这卖水果的命啊!”可是,他微显消沉的情绪很快变好了:“我儿子去年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他的欣喜中有几分骄傲,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他还说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教师,都是文化人,原本出自书香门第。

    ⑧我上班下班,多少次来来往往,多少个春夏秋冬轮回,这个卖水果的男人,却一直坚守在他的摊子前,成为了这城市街道静僻处的一道风景。我在想,三百六十行,能够坚守,能够抵御住各种诱惑,确实不容易。

    ⑨硬硬的风在刮着,初临的夜色在寒冷的风中微微颤抖。他为我挑选好一大袋橘子,过秤,收钱。

    ⑩这时,走过来一个女人和两个男孩子,他们显然是母子。孩子的衣衫破旧,小脸有些脏,黑辘辘的眼睛盯在橘子上,其中一个孩子顺手摸了两个橘子,他的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打落了他手里的橘子,又在孩子的身上拍打了几下:“我叫你馋!馋!”冷风中,孩子惊恐地望着他的母亲,没有泪,只是一双惊恐的眼睛。

    ⑪“你打孩子干嘛!不就是几个橘子吗!”卖橘人愤愤地说。接着,他捧起了一大把橘子给了这个孩子一半,又给了那个孩子一半:“吃吧,这是我的橘子!”两个孩子游移着小手,捧着黄灿灿的橘子,看看他们的母亲。然后,跟着他们的母亲走了,渐渐地消失在灯照下的夜里……

    ⑫“我最看不惯打孩子了。”他仍望着母子们走去的方向。冬天夜晚的风,刮得更硬了,他意识到我还没走,向我一笑,“这天儿好冷啊,你快回去吧。”我说:“你还不回去吗?”天晚了,已经没有人买橘子了。他说:“不了,我不回去了。”说着就取出一块很大的苫布,盖着那一大堆橘子,再在旁边铺上一个厚被子,“我就睡在这儿了。”他一边说着,一边钻到那块苫布下:“放心啊,我不冷。”

    ⑬我难以置信,在如此寒冷的夜晚,能有人露宿街头!人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仅仅是为了一堆橘子!

    ⑭这一晚,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辗转反侧,想着那个在街头与橘子同眠的人,那句“放心啊,我不冷。”一直在我耳边萦绕……

    (有删改)

    1.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结合上下文,品析文章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天冷,我懒得摘手套,他就为我挑选橘子,挑进去一堆,又拣出来几个,拣出来的当然是他认为不太好的。

    3. (3) 文中的摊主是一位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文章标题“与橘子同眠的男人”有什么妙处?
  • 1. (2024七下·增城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与橘子同眠的男人

    丁肃清

        ㅤㅤ①这个城市已临近履霜坚冰至的季节了。夕阳的脸冻得发红,转瞬就藏入朦胧的西山后面。郊区边缘的这条街道,是我上班下班的必经之路,宽敞得让来往的车辆都显得萧条,路面笔直平坦,像一条冰带,在初放的街灯照耀下发亮。街道拐角处有一个卖水果的摊点,在我的记忆里,它是个很老的摊点,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年复一年,记不得它存在了多长时间。

        ㅤㅤ②摊主是个四十岁出头的男人,短发,脸膛略黑,微胖的身材,与顾客交易时总是憨厚地笑。我喜欢买他的水果,一则是顺道方便,二则他的模样使我无由产生一种信任感,买他的水果心里舒服。我是他的老顾客,瓜果梨桃,他的摊应有尽有,我日常所需的水果,差不多都是在他的摊上买的。此时,他的摊点上大都是橘子了,黄灿灿的一大堆,堆积在路边。

        ㅤㅤ③那一天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我把自行车停在他的摊子旁边,说:“买点橘子,这天儿真冷啊。”天冷,我懒得摘手套,他就为我挑选橘子,挑进去一堆,又拣出来几个,拣出来的当然是他认为不太好的。他一边挑选一边说:“今天该买,这是新进的黄岩蜜橘,好吃着呢。”

        ㅤㅤ④我信任他。与其说信任他的话,不如说是信任他这人。长久的买卖过程,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我们主顾之间信任和谐的关系。

        ㅤㅤ⑤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深秋夜晚,我最初买他的橘子,买得很少,就七八个。我递给他一百元,他翻腾了半天,也没有翻出要回找给我的钱。于是,他把那一百元钱递到我手里说:“算了,拿回去吃吧。”我说:“这怎么好。”他说:“咳,就这么几个橘子,不计较。”

        ㅤㅤ⑥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不计较,之后我就常常在他的摊点上买水果了。买水果也是买一种心情,从他这里买,心里边觉得痛快。有时候见我路过这里,他就老远地喊我买点苹果、西瓜什么的,有时水果品相不太好,他就不让我买。

        ㅤㅤ⑦他知道我是大学教授,对我说:“我挺羡慕知识人的。”我说:“有什么羡慕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他有些急:“可不能这样说啊,我梦想上大学,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上,我就这卖水果的命啊!”可是,他微显消沉的情绪很快变好了:“我儿子去年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他的欣喜中有几分骄傲,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他还说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教师,都是文化人,原本出自书香门第。

        ㅤㅤ⑧我上班下班,多少次来来往往,多少个春夏秋冬轮回,这个卖水果的男人,却一直坚守在他的摊子前,成为了这城市街道静僻处的一道风景。我在想,三百六十行,能够坚守,能够抵御住各种诱惑,确实不容易。

        ㅤㅤ⑨硬硬的风在刮着,初临的夜色在寒冷的风中微微颤抖。他为我挑选好一大袋橘子,过秤,收钱。

        ㅤㅤ⑩这时,走过来一个女人和两个男孩子,他们显然是母子。孩子的衣衫破旧,小脸有些脏,黑辘辘的眼睛盯在橘子上,其中一个孩子顺手摸了两个橘子,他的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打落了他手里的橘子,又在孩子的身上拍打了几下:“我叫你馋!馋!”冷风中,孩子惊恐地望着他的母亲,没有泪,只是一双惊恐的眼睛。

        ㅤㅤ⑪“你打孩子干嘛!不就是几个橘子吗!”卖橘人愤愤地说。接着,他捧起了一大把橘子给了这个孩子一半,又给了那个孩子一半:“吃吧,这是我的橘子!”两个孩子游移着小手,捧着黄灿灿的橘子,看看他们的母亲。然后,跟着他们的母亲走了,渐渐地消失在灯照下的夜里……

        ㅤㅤ⑫“我最看不惯打孩子了。”他仍望着母子们走去的方向。冬天夜晚的风,刮得更硬了,他意识到我还没走,向我一笑,“这天儿好冷啊,你快回去吧。”我说:“你还不回去吗?”天晚了,已经没有人买橘子了。他说:“不了,我不回去了。”说着就取出一块很大的苫布,盖着那一大堆橘子,再在旁边铺上一个厚被子,“我就睡在这儿了。”他一边说着,一边钻到那块苫布下:“放心啊,我不冷。”

        ㅤㅤ⑬我难以置信,在如此寒冷的夜晚,能有人露宿街头!人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仅仅是为了一堆橘子!

        ㅤㅤ⑭这一晚,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辗转反侧,想着那个在街头与橘子同眠的人,那句“放心啊,我不冷。”一直在我耳边萦绕……

    (有删改)

    1.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结合上下文,品析文章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天冷,我懒得摘手套,他就为我挑选橘子,挑进去一堆,又拣出来几个,拣出来的当然是他认为不太好的。

    3. (3) 文中的摊主是一位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文章标题“与橘子同眠的男人”有什么妙处?
  • 1. (2024九下·中山模拟) 一些同学常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中的“烽”误写成“锋”。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烽”。

    知识卡片

    《说文解字》对“烽”的解释:“边有警则举火。”

    《新华字典(第 10版)》对“烽”的解释:“烽火,古时边防警报的烟火,有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守卫的人就点火相告。”

  • 1. (2024七下·南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打开语文课本,就是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这里,邓稼先、闻一多、鲁迅这些①____的伟大人物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谱写成了无数传颂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②____(miǎn)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③____(qiè)而不舍、艰苦奋斗、不屈不的革命精神。

    1. (1) 文中加点字“懈”“挠”的读音正确的是(    )
    2. (2) 在文中横线②③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3. (3)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三台模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安公子连忙灯下一看,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B . 2024年5月1日至3日,第六届“鲁班湖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C . 蔡英文这个“不肖子孙”将精力都用在配合美国“以台制华”上,让台湾民众的幸福感基本上荡然无存了。 D . 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为诞生了共产党。正是这个政党惨淡经营 , 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 1. (2024八下·自贡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海枯石烂的承诺不会将幸福降临,只有默默的相守,真诚的相敬才是幸福的源泉。 B . 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 . 别人都以为他深藏不露,其实他是真的不通晓人情世故 D .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 , 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 1. (2024·浙江模拟) 下面是一段劳动场景的描写文字,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我们当年住过的那眼石窑静静地 ① (A.坐 B.耸)在阳光里。窑前的小枣树长大了些,枝叶摇yè____,在窑门和门前的空地上投下碎影,窑洞就更显得沉寂。窑门上了锁。木门上隐约biàn____出当年的墨迹:“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金涛写的。还记得我给他端着墨汁瓶,称赞他的字写得漂亮,墨汁溅了我一脸。仲伟正脚踏着拍子吹口琴,吹的是《霍拉舞曲》,吹得浑身乱chàn____。那是一九七○年国庆,村里不放假,我们自己给自己放了假。小彬蹲在窑前逗狗。那只狗叫“玩主”,会两腿站,会打滚,会玩很多花样;其父是“黑黑”,其母是“花脑”,父母原都是 ② (A.下里巴人 B.老实巴交)的。李卓从河边洗衣服回来,把衣服晾在小枣树上,每一枝头挂一件,飘飘扬扬如同五彩旗。

    现在这窑前可真冷清。那群吵吵嚷嚷的少年都到哪儿去了?仿佛他们根本不曾来过。又仿佛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仿佛他们都去赶集了,买几筒罐头,吃罢就回来。仿佛他们都上山受苦去了,剩我一人在家做饭,一会儿就都会喊着饿回来的……疤子家的磨房已经废弃了,石磨愣在那里 ③ (A.沾 B.驮)满尘土。我又到了饲养场。饲养棚都拆了,光剩一片空地,堆满柴草、石料。我寻着残留的地基,找到我当年的“领地”,跟同行的几个人说:老黑牛就在这儿,红腱牛就在这儿,老生牛就在这儿,花牛就在这儿……我记得它们的样子,盼着我给它们拌料,高兴得前蹄上石槽,亮亮的眸子望着我。

    (节选自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略有删改)

    1. (1) 根据拼音,将缺少的词语补充完整。

      ①摇yè        ②biàn出        ③浑身乱chàn

    2. (2) 根据语境,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3. (3) 文中画横线句子能否改为“老黑牛、红腱牛、老生牛、花牛就在这儿”?
    4. (4) 文中的“窑”这一词语的意思是( )
    5. (5) 同学们正在古诗文中搜集有关“劳动”的素材,请你帮助完成填空。

      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境况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卖炭翁》中“    ①        ②    ”两句诗,刻画出卖炭翁矛盾心理,写出劳动者的艰辛;如《诗经·邶风》中写出了劳动人民为了养活君主,无奈地在泥浆中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③        ④    ”;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    ⑤    ”,描绘了一幅木兰出征前忙碌准备的场景;又比如《愚公移山》中“    ⑥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更是描绘了祖孙三代面对大山时团结劳动的画面;还有那陶渊明在南山下劳作,让我们领略了“    ⑦        ⑧    ”的悠然自得的劳动场景……

  • 1. (2023七下·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水乡车夫

    褚福海

    ①结识他,是种偶然。

    ②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

    ③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就在疑惑犹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④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了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只觉得心里暖暖的。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此刻的南浔,祥和而静谧。他一边使劲地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⑤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答道,随便你给吧。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怀着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⑥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我抬腕看了一下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⑦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⑧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色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闻听此言,我惊讶地直视着他。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⑨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古宅老店。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地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⑩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低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⑪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选自《人民日报》)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请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表格,探究这位三轮车夫“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

      时间

      车夫的言行

      “我”的感受/心理

      甫坐上车

      叮嘱我坐稳

      心里暖暖的

      正欲下车

      倍感殷切与关怀

      问及给多少车费时

      不解/半是好感半是好奇

      游览农贸市场时

      后来

      告诉“我”梦想学会英语

      惊讶/尊敬和感动

      结论:这位三轮车夫“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是

    3. (3) 作者在结尾交代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这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4. (4) 结合语境,任选一处,按要求赏析。

      ①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赏析句子)

      ②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赏析加点词)

    5. (5) 本文和杨绛的《老王》写作对象都是人力车夫,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大情怀”。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人身上相同的感人情怀。
  • 1. (2024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一)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孙权,统治江东五十余年,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了国防事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两弹元”邓稼先,开拓了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赢来中国的和平发展;充满爱国热情的革命家闻一多,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地“说”,昂首挺胸地“做”,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些大人物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澎pài( )的气势,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

    历史的星空也因一些平凡人物而多彩:长妈妈为鲁迅买来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绘图本,充盈着温情;让杨绛先生深感愧怍的滞笨的老王,送来看似微不足道实则饱含真情的香油和鸡蛋,书写了感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高举保卫和平的旗帜,用鲜血和生命拼来了家国安宁,被世人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小人物虽然很平凡,但是他们身上闪耀的力量能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

    1. (1) 阅读语段(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元勋②澎pài

    2. (2) 在语段(一)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二)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滞笨:

      ②微不足道:

    4.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语段内容吻合的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伟人风采耀千古②祖国山明水秀③中华人杰地灵④平民情义暖人心

      上联:下联:

    5. (5) 下列从以上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