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嘉禾月考) [思想·砥砺]下面是你同桌准备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润色。

    1. (1) 请你帮他将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补写完整。(50字左右)
    2. (2) 演讲稿的标点符号有缺失,请依次在语段的方框处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 (4) 下面是你同桌对语段中的一句话做的朗读批注,请你帮他修改其中的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加点表示重读,“”表示停顿)

      一切美好蓝图“都要靠实干来实现,一切远大目标”都要靠奋斗来成就。

  • 1. (2024·南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满怀好奇心的少年的我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的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我心神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

    ⑤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

    ⑥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甲】而且,它好像变成了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落上了如大树小树一般的各种语文课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⑦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⑧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⑨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乙】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⑩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这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丙】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⑪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⑫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双阳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⑬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丁】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选自《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23年15期)

    1. (1) 文章回忆了作者与安塞相交织的多个场景,作者彼时的心理感受也随着所闻所见的场景而变化,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对安塞的所闻或所见

      “我”的心理感受

      少年时期

      有个神秘的飘桃花瓣的真武洞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去安塞

      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时

      安塞来的农村后生打腰鼓

      去年“我”回到延安时

      赞叹,欣慰,满怀希望

    2. (2) 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安塞农村后生和小朋友打腰鼓的表演,试选择恰当角度分析以下句子,把握安塞腰鼓的特点。

      ①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

      ②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

    3. (3) 本文适合朗读,以下对文章四处语句的朗读建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
    4. (4) 文章多处写真武洞的桃花瓣,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和第⑪段对真武洞的桃花瓣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 1. (2024·绍兴模拟) 活动二:梳理材料,完成“寻找杏坛”专题探究任务。

    【材料1】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①。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庄子·渔父》)

    【材料2】《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1022)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②,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凳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耳。(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3】杏坛在先圣殿前, 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宋天圣二年(1024),传大父中完监修祖庙,增广殿庭,因移殿于后,讲堂旧基不欲毁拆,即以瓴瓮为坛,环植以杏,鲁人因名曰杏坛。(《孔氏祖庭广记》元·孔子51代孙孔元措)

    【材料4】杏坛在宋以前,本为庙殿旧址。宋天禧间(1017-1021),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祖庙,移殿于北。不欲毁其古迹,因庄子有“孔子游于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语,乃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回“杏坛”。(《阙里文献考》清·孔子69代孙孔维汾)

    【注释】①西晋司马彪注:细惟,黑林名也。杏坛,泽中高处也。②祖庙:以孔子故居建造的祭祀孔子的庙,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位于今山东曲阜,曲阜为古鲁国国都。

    1.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发揄袂

      依陂渚之地

      广殿庭

      回“杏坛”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设计朗读停顿。(每句限一处)

      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 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

    3. (3) “杏坛”位于何处?概括材料中的不同说法并结合材料简述理由。
    4. (4) 结合材料与下列关于“杏坛”的句子,仿照示例,为“杏坛”释义。

      句子1:潘岳花阴覆杏坛,门生参谒绛纱宽。(宋·王禹價《赠浚仪朱学士》)

      句子2:天下英才尽孔门,杏坛设教簇如云。(明·梁辰鱼《浣纱记》)

      句子3:春华秋实杏坛飘香:滋兰树葱桃李芬芳。(现代对联)

      示例:【梨园】原指唐玄宗教练歌舞艺人的地方。后泛指戏班、戏院,今喻戏曲界。

      【杏坛】 。

    5. (5) “寻找杏坛”专题探究汇报会中,小组将介绍“孔庙杏坛”,请根据材料写一段150字以内的介绍词。(提示:可从修建、命名、意义等角度介绍)
  • 1. (2024八下·孝感期中) “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正在开展,请你积极参与。
    1. (1) 学习从朗读开始,下面诵读处理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小豪想知道给“昔”加偏旁会组成什么字,请你帮帮他。

         味同嚼( ) ( )月寒冬 不知所( ) ( )字如金

    3. (3) 小飞浏览“孝感建市三十周年”系列报道时,看到一副对联,但是忘记“道义”“丹阳”分别属于哪一联,请你帮他还原。

          上联:白鹤绕程台,澴水悠悠润澴川,催生( )

      下联:灵乌辉董墓,孝南燮燮联孝感,再造( )

  • 1. 下列句子中的重读能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关切、责备心情的一项是(     )
    A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B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C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D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
  • 1. (2024·桐乡市模拟) 【活动三诗歌读写】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
    还有诗和远方
    ......
    在起雾的海上,与诗为伴,
    它是灯塔。

    在天晴的小径,与诗为伴,
    它是花香。
    ___________,与诗为伴,
    ___________。
    少年,读诗吧!
    愿诗歌伴你成长…...
    1. (1) 请完成对画线句的朗读设计。
    2. (2) 请仿照画线诗句,完成诗歌接力。
  • 1. (2024七下·南宁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故乡过年(有删改)

    莫言

    ①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像他们不但不喜欢过年,而且还惧怕过年。我想,长辈们之所以对过年感慨良多,一是因为过年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开支,而拮据的生活预算里,往往还没有备足这笔钱,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

    ②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种粮食——其实只需七种,不可缺少的大枣算是配料。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过年前的施粥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铁锅,支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粘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小脸儿冻得通红,鼻尖儿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人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等在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

    ③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这是真正地开始过年了。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杆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

    ④过年时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令人一听十分欣喜。往往是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我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说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到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感叹自己多舛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一瓦罐饺子都担不上。

    ⑤现在是如此令人感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1. (1) 本文以“过年”为中心写了哪些情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句子。

      过年情节

      过年心理

      掰着指头数日子

      熬腊八粥,幻想凌晨排队领粥

      向往过年

      神秘过年

      接财神,听母亲讲叫花子的故事

      欣喜过年

      没有了儿时过年的气氛和乐趣。

    2. (2) 请联系语境,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从加点字的角度赏析)

    3. (3) 请从感情基调、重音停连或语气语调任选一个角度品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对“故乡的年”的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
  • 1. (2024·揭阳模拟)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班级准备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如果你要朗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说明理由。 
  • 1. (2024七下·深圳期中) 小圳将在朗诵会上朗诵,请你从下列句子中挑选合适的句子,并仿照示例进行朗诵设计。

    A.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B.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C.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泰戈尔)

    示例: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朗诵设计:朗诵时要饱含热爱黄河的深情,带着激昂的语气,两个“伟大坚强”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要重读。

    我选 ,朗诵设计: 

  • 1. (2024·京山期中) 小慧喜欢朗读课文,请你选出小慧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 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这样处理加点字的读音:我是干瘪(biě)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qià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B . 小慧希望读出“你”的美好和炽热的爱,她这样处理节奏:那轻 , 那娉婷, 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 / 你戴着,你是 / 天真,庄严 , 你是 / 夜夜的月圆。 C . 小慧想读出安塞腰鼓的蓬勃气势,她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D . 小慧想读出人们此刻欢快兴奋的心情,她这样处理重音:在这个美好的时刻 ,我们欢聚一堂 , 共同见证友谊的力量 , 感受友情的美好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