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五下·新会期中) 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片段,按要求做题。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见。那种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留恋    忙碌    犹豫    黯淡

    2. (2) 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3. (3) 从第1自然段中能感受到毛泽东对爱子的;从中你体会到毛泽东是一位的父亲。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毛泽东的心情的。
    4. (4) 在抗美援朝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除了毛岸英,我还知道这些抗美援朝革命先烈:
    5. (5) 写一写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理解。
  • 1. (2024六下·新会期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有京剧、昆曲、评剧、越剧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限制。

    材料二: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材料三:风筝起源于中国。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墨翟(dí)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材质。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改用纸糊制,俗称“纸鸢”。后来,风筝逐渐传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的玩具。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1) 上面四则材料分别介绍了这四种民间艺术。
    2. (2) 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 (3) 如果将上面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是( )
    4. (4) 春节时,奶奶从庙会上买了一张鱼的年画贴在家里,奶奶希望:
  • 1. (2024六下·新会期中) 阅读课内短文《匆匆》片段,按要求答题。

    ①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 (1)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徊”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他的成绩一直在七十分左右徘徊。”句子中的“徘徊”选第种解释。

      【徘徊】pái huái动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3. (3) 画横线的句子,抓住了生活中的等细节,把日子的特点表现出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4. (4) 有的人觉得鲁迅的说法夸大其谈,有的人觉得鲁迅说得很对。请结合本选段的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见解,并谈谈理由。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鲁迅

  • 1. (2024六下·新会期中)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始终心怀热爱

    高峰

    ①北京冬奥会期间,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那双严重变形的脚的图片在互联网上刷屏,让无数网友直呼心疼。因为长年累月穿着冰刀鞋训练,他的整个脚部遍布伤疤、老茧,脚骨已经变形。有人形容他,28岁的年纪有双50岁的脚。这双脚既是武大靖艰苦运动生涯的缩影,也是他心怀热爱、创造精彩的见证。

    ②回顾武大靖20多年的滑冰生涯,从教练给出“几乎没有天赋”的评价,到通过努力进入国家队;从刚进国家队的排名靠后,给女队当陪练,到坐稳主力位置;从打破奥运会纪录,到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奥运冠军……一路走来,武大靖用坚持成就人生、用热爱铸就梦想。正如在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后,武大靖所说,“曾经有考虑过北京冬奥会之后是不是退役,但当我真的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根本舍不得说再见,舍不得离开这个我深深爱着的项目,只要国家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站在冰场上”。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干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唯有保持热爱,才能挖掘出最大潜力,释放出最大活力,展现出最好状态,创造出最佳成绩。武大靖的故事启示我们,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唯有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才能书写出不一样的人生篇章。

    ④一个人对事业热爱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他的发展高度。“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入伍时学历不高,但他始终秉持对导弹事业的热爱,主动给自己加压,翻烂了一本又一本教材,熟记下每一个电路图,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付出,他最终成长为“活电路”“排障王”。然而在我们身边,也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在事业顺风顺水时能够保持热爱,稍遇挫折就想打退堂鼓;有的人刚开始时对工作热情满满,但“三分钟热度”一过,兴趣就逐渐丧失……这样的热爱不是真爱,也难有作为,还很容易导致工作虎头蛇尾,事业迟滞不前。事实证明,真正的热爱是“再难也要走下去”的信念,是“再苦也能找到甜”的执着,它可以让人明确目标,保持足够专注,培养自律习惯,勇敢面对前进路上的一切“拦路虎”,不断突破自己、创造人生精彩。

    ⑤热爱不仅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还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一个人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空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很多事情从想法到成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心怀梦想,全力投身实践,才能如愿以偿。就像冰心说的那样,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⑥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强军征程上,面对形形色色的困难、前所未有的考验和一生难逢的机遇,广大官兵只有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爱,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全力投入,才能在强军事业中大有作为,让人生绽放精彩。

    1. (1) 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
    2. (2) 武大靖是怎么获得奥运冠军的?你从武大靖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3. (3) 文中真正的“热爱”指的是什么?
    4. (4) 结合全文,说说你从“武大靖”“王忠心”身上学到了什么?
    5. (5) 武大靖热爱运动,为国家的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也在体育事业上为国家取得了荣誉?(最少写3个)
  • 1. (2024一下·龙川期中) 小熊家的苹果熟了,他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苹果。小熊爬到树上轻轻地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小熊说:“谁先吃呢?”

    小鹿说:“我给苹果树浇过水,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小猴说:“我给苹果树穿过衣服,大苹果给我吃吧。”小猫说:“我给苹果树杀过虫,大苹果给我吃吧。”

    怎么办呢?小熊想了想,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最大的给爸妈。

    小动物们知道了: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bèi),还要大家一起分享(xiǎng)

    1. (1) 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说的是小熊请朋友们一起的故事。
    2. (2) 照样子,写词语。

      轻轻地(AAB)(写3个)

      又大又红(ABAC)(写3个)

    3. (3) 小鹿给苹果树、小猴给苹果树、小猫给苹果树,他们都想
    4. (4) 小动物们知道了吃东西要,还要
  • 1. (2024六下·威县期中) 阅读乐园。

    当你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是否会在展厅内看到右侧的标志?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的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对器物表面造成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博物馆中多处设有如图所示的明显标志,但是仍然有不少游客不遵守此项规定。

    1. (1) 这个标志的意思是( )
    2. (2)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如何劝说不遵守规定的游客呢?
  • 1. (2024六下·威县期中) 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 (1) 从画横线句子中的“没有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这些词句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运用了描写和描写,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见,“平静而慈祥”说明了
    2. (2) 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3. (3)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4. (4)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眼神告诉了“我”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 1. (2024六下·威县期中) 阅读理解。

    话说重阳

    ①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效称之为“重阳”,也引作“重九”。

    ②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登高节”,相传始干东汉。

    ③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④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植物,(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⑤至干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昼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用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⑥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古人大概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作“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舍义。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⑦“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 (1) 短文主要介绍了传统节日,是从这一节日的及习俗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2. (2) 在解释习俗时,详写的原因,略写的原因。
    3.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哪些因素让这一流传千年的节日在当今社会获得了新的生命。
    4. (4)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回忆一下自己是怎么度过这一传统节日的。
  • 1. (2024一下·东莞期中) 读一读,做一做。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蒸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子,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 (1) 找一找,连一连。
      青青的
      白白的箬竹叶
      红红的糯米
      又黏又甜的树木
      又高又大的西瓜
      又红又甜的粽子
    2. (2) 人们吃粽子的节日是(    )。
    3. (3) 人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
  • 1. (2024五下·南海期中) 文学类阅读。

    小扇轻摇的时光

    ①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能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一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多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②天气炎热,我赖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被一拖再拖。眼看着暑假已经过了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首先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③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了,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你又回来看妈啦?”我笑着答应。就听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面霎时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呀,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日夜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④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的把瓜摘下来,放在井水里冰着——那可是我最爱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⑤我很贪婪的捧了瓜就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的看着。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的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母亲就诧异的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都没有呢。”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有些歉意地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去了。

    ⑥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房内,有些内疚的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着,南瓜花儿在夜里静静的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呀。

    ⑦不知不觉中我把头枕在了母亲的怀里而她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念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⑧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柔柔的一根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闺女,你还记得不?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来,大男人也及不上她。”“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的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到田里除草的,还没走到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人呀!”母亲叹一声。

    ⑨人呀,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还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日,是坚决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日,好好把握住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 (1) 归纳本文“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心满意足:

      口是心非:

    3. (3) 选文第③段中当我被乡亲夸孝顺时我心里为什么充满了羞愧?
    4. (4) 从用词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的捧了瓜就 , 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的看着。

    5. (5) 试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着,南瓜花儿在夜里静静的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

    6. (6)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明日,是坚决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日,好好把握住这小扇轻摇的时光。”?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