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散文阅读
  • 1. 阅读理解。

    话说重阳

    ①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效称之为“重阳”,也引作“重九”。

    ②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登高节”,相传始干东汉。

    ③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④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植物,(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⑤至干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昼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用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⑥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古人大概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作“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舍义。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⑦“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 (1) 短文主要介绍了传统节日,是从这一节日的及习俗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2. (2) 在解释习俗时,详写的原因,略写的原因。
    3.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哪些因素让这一流传千年的节日在当今社会获得了新的生命。
    4. (4)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回忆一下自己是怎么度过这一传统节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