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 名著阅读

    自此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上面的文字节选自《》,作者 ,横线上应填写的人物是

  • 1. (2024·内江)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讧(hòng争吵,混乱)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枢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1. (1) 这段情节出自清代小说家的讽刺小说《》。
    2. (2) 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的形象。
    1. (1) 小语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整理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2) 轻轻地翻开《史记》,蕴藏的是厚重的历史:静静地吟诵《诗经》,饱含的是真挚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请结合你阅读《经典常谈》的体验,谈谈你的收获。
  • 1. (2024·德惠模拟)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选自《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1. (1) 《经典常谈》的作者是,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A.法家 B.纵横家)
    2. (2) 《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作者也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
  • 1. (2024八下·衡山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1. (1) 《经典常谈》是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填作品名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2. (2) 阅读《经典常谈》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七下·巴东月考) 语文实践活动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一些“读经班”“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这些班让学生朗读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启蒙教材,有时还学习着装作揖等古代礼节。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对此,你班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1. (1) 国学常识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除了大家熟知的《论语》和《孟子》外,还有哪两本,请写出来。
    2. (2) 有同学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太难懂,现在又不用文言说话和写文章,干吗还浪费时间精力?请你针对这种想法进行劝说。
    3. (3) 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至少两条)?
  • 1. (2024八下·零陵月考)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 (1) 这段文字选自(作者)的《经典常谈》。该书是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文字学的一篇是《》。
    2. (2) 以上文段主要讲的经典是《》。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后来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
    3. (3)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推荐一本古籍给同学进行深入阅读,并说一说你推荐该书的原因。

      A.《尚书》     B.《诗经》  C.《战国策》  D.《汉书》

      我选理由是:

  • 1. (2024九下·衡阳月考) 名著阅读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赋予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1. (1) 下列关于这本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 (2) 你最喜爱上述语段中女主人性格的哪一点?她的故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发?
  • 1. (2024七下·衡阳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运河》等。 C .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的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D . 《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