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叫卖:一座城市的温情微吟

    谢伟

    ①在许多大城市已经不大听得到小贩的叫卖声了,但成都的街巷里却还热闹,尤其玉林这一片,从早到晚都像在进行着一种叫作“叫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盐水煮花生——,五香豆腐干儿——

    菊花——金银花——胖大海哎——哟——

    磨刀——磨菜刀剪刀——

    ②声音由远及近,反复着,然后依依渐次远去。那尾音还游丝一般地轻舞着,另一个悠远的声音又叠加上去,首尾相接,不绝如缕。

    ③小贩叫卖的声音在古书中被形容为“吟叫百端”。一个“吟”字画出了声音的起伏线谱,轻重长短、虚实收纵,是带着旋律的声音艺术。短短几个字,不但要韵味悠长,让人觉得舒服,还得要勾起人们的消费欲望,那自是一套了得的本事。

    ④各地的方言让小贩一吆喝,就有了鲜明的地域风韵。在江南,软糯的吴音可以吟出宋词的清韵:“水红菱嘞——水红菱要吗?”

    ⑤住在江南的日子里,清早,总会飘来一个女子柔软清灵的叫卖声,那细细柔柔的声音像是雨后擦地而过的微风,湿漉漉地在小巷回旋,然后飘挂在翘角的屋檐上,久久荡着。

    ⑥而老北京的叫卖更具艺术感。这活儿大多是老爷们儿干的,宏声大嗓,却悠然作韵,京腔里透着惯常的自信:“吃来呗,沙瓤的,闹块咧!”卖西瓜的一嗓子出去,声调婉转,平仄起伏,有京韵大鼓的韵调。年少时,我在皇城根儿下住过,那时的北京城,红墙蓝天,鸽群飞掠,哨音长长,绿杨深处胡同里飘出一两声悠远模糊的叫卖,那味儿是让人忆起来也会销魂儿的。只是,如今京城的叫卖渐渐由一种生活形态转变成了招揽游客的文艺演出。

    ⑦我们玉林这一片的叫卖则还是原生态的、活着的、川味儿的声音艺术。玉林接纳了操着川内各地方言的小贩,他们在这里聚集,叫出不同的音韵风味来。川东、川北的,语调舒缓,尾音带着弯儿:“醪糟儿——,粉——子醪糟儿——”,音调富于变化,旋律感极强。川南的则直接、短促:豆花儿□胆水豆花儿□”字字铿锵,颗粒饱满,不加修饰,朴拙自然。而成都本地的,自是柔婉亲切,如丝般顺滑:“凉糕——凉粉儿——凉皮——”。在玉林的叫卖,不管哪种风韵,不管何种力度,基本都是独词独句,将货品名字直端端道来,率性、爽直,这是川人的性格。

    ⑧我住进玉林是十九年前的事了。那时,有个川北口音的男子每天清晨都会在楼下叫卖发糕。他的声音实在好听,感觉他只是轻轻一张嘴,声音就能“打远儿”。但从我的楼上看不到他经过的那条小巷,我便不曾见过他。我猜想,他该有四十多岁了,这些年风雨无阻地叫卖,断然不是为了炫耀他的“中国好声音”,而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多半会有两个孩子需要供养,有双亲需要赡养,为了他们,他一刻也不曾松懈。

    ⑨有段时间我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但他早晨一嗓子就会将我的梦境挑破。家人心疼我,就对着他一通斥责。我赶紧制止,说大家都是在讨生活,不容易的,都别相互为难了,我可以换个房间睡觉的。可自那以后,就再也没听到过他的吆喝了,这让我心里愧痛。我企望着没有耽误他的买卖,没有影响他供养孩子,赡养老人。

    ⑩玉林飘荡着叫卖声的世俗生活总是令我迷恋,它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味道,是“生物多样性”的样板。小贩的叫卖总是把真实的日子味儿送进户牖,提醒着我们人生之苦乐。这叫卖是嚷嚷市声中最动听的声响 , 是一座城市温情的微吟。

    ⑪“收——旧家——具——哟——,收——废报——纸——”

    ⑫在楼上埋头读书,忽地传来一声吆喝,我瞬间想起家里有一大堆不要的旧书刊可以换点小菜钱,就冲着楼下大喊一声:“喂——等到,卖废纸!”

    (选自《成都·锦城诗酒花》,有删改)

    1. (1) 作者为什么说“叫卖是嚷嚷市声中最动听的声响”?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2. (2) 文中描写了江南、北京和成都三地的叫卖,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3) 文中描摹叫卖声时,使用了破折号、逗号、问号和感叹号,第七段画线句的两个方框内填入什么标点符号更为合适?请结合内容在相应方框内填出,并简述理由。

      “豆花儿□胆水豆花儿□”

    4. (4) 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写到具体的叫卖声,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 1. (2024·宜宾)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雪兔

    郑渊洁

    ①路路是一只黑兔。他恨自己的肤色。

    ②森林里只有路路一只黑兔,白兔们不跟他玩,就因为他肤色黑,路路从小就喜欢一只叫冉冉的白兔。冉冉性格温柔,走起路来姿态特别好看。路路经常躲在大树后边看她。有一天,路路在草丛里碰见了冉冉。

    ③“你好。”路路心使劲跳。

    ④“……”冉冉见是黑兔,没吭声。从小爸爸就告诉她,白兔比黑兔高贵。

    ⑤路路给冉冉让开路。冉冉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路路连做梦都想把自己的肤色变成白色,不为别的,就为能同冉冉说几句话。可他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没有希望的生活是痛苦的。

    ⑦冬天到了。一天夜里,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转眼间就把山林染白了。

    ⑧睡在草丛里的路路的身上挂满了雪花。清晨,路路惊喜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白兔。路路兴奋,虽然他知道太阳一出来,身上的雪就会融化,但他只要能同冉冉说上几句话,他就满足了,路路祈祷太阳晚些出来。

     ⑨路路小心翼翼地朝白兔居住的地方走去,他生怕碰落了身上的雪花。

    ⑩老天会安排。路路没走多远,就看见冉冉在两棵大树之间玩雪。

    ⑪“你好。”路路说。

    ⑫“你好!”冉冉见是一只白兔,友好地说。

    ⑬“咱们一块儿玩行吗?”路路谨慎地试探。

    ⑭“当然可以。”冉冉说,“我怎么没见过你?”

    ⑮“我……我是从别的森林来的。”路路不得不撒谎。他认为自己是在撒真诚的谎。不坏。

    ⑯冉冉和路路一边玩一边聊天。冉冉真喜欢路路,喜欢他的性格,喜欢他的幽默。

    ⑰路路更是感到甜美,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比白兔差,这从冉冉兴奋的程度上就能判断出来。

    ⑱太阳终于无情地从山后露出了通红的脸庞,树枝上的雪花开始变成水珠坠落进泥土。

    ⑲路路明白自己的真面目马上就要暴露了,他不愿破坏这美好的场面。

    ⑳“再见了!”路路说。

    ㉑“再玩一会儿不行吗?”冉冉央求。

    ㉒“我还有事,以后来玩。”路路又说谎了。这回是神圣的谎。

    ㉓“我等你。”冉冉依依不舍地说。

    ㉔路路走了。

    ㉕几天后,路路又碰见了冉冉。

    ㉖“你好!”路路情不自禁地问候。

    ㉗“……”冉冉一看是黑兔,不理他。

    ㉘路路心里感到凄凉。

    ㉙从此,路路天天盼着下雪,可整整一个冬天再没下第二场雪。

    ㉚后来路路听说,冉冉失踪了。有人说她去别的森林找一只叫路路的白兔,也有人说她在半路上遇到了狼的袭击。

    ㉛路路恨那场大雪。

    材料二: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 (1) 下面关于《雪兔》内容相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面关于《雪兔》写作艺术的相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好的结尾总是让人意犹未尽、若有所思,请结合童话《雪兔》简要分析。
    4. (4) 童话《雪兔》和《皇帝的新装》都设计了有关“说谎”“真相”的情节,请比较其异同。
  • 1. (2024·宜宾)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①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埋头赶路,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些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有一些人就永远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他在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有所焦灼。

    ②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消耗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

    ③一条溪水从高处往下倾注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④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⑤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⑥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⑦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

    ⑨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⑩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流逝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馀,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

    ⑪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内容有删改)

    1. (1) 下面围绕“给匆忙走路的人”的相关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关于文章论证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宜宾) 读下面的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系统性思维就是用框架来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框架是系统性思维里最核心的部分。比如,当你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结果,有了故事六要素这个框架,故事就能讲得清楚明白。

    ②那系统性思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③首先,系统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④其次,系统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清晰地表达。

    ⑤最后,系统性思维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⑥那么,如何利用系统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呢?

    ⑦第一步,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出在哪里。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将问题解决了一半。

    ⑧第二步,分析问题,系统性思维运用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掌握一些构建框架必备的基础思考工具,比如思维导图、逻辑树等。

    ⑨第三步,解决问题,高效执行并随时做出调整。高效执行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以及掌握计划的有效工作方法。

    ⑩思考固然很重要,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思考往往是基于片面的信息而进行的。

    ⑪从认知心理学来说,这是一种“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思考,即由脑海中最容易提取出来的信息为基础而进行判断,也就是俗称的“直觉”。这种思考方式,其得出来的结论往往并不可靠。

    ⑫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⑬你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招聘了一个新的下属,但连续三个月业绩一直没有提升,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⑭通常来说,大多数人对于这件事会有一个“预设立场”,在这个“预设立场”的影响下,我们就会从大脑里面,提取一些早就储存在里面的“证据”,以此印证自己的看法。如:

    ⑮肯定是这个新下属的工作能力不强,帮不了这个销售经理了。

    ⑯但是,这样的结论,可靠吗?

    ⑰并不!

    ⑱由于这个结论,只是一个“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比较片面,并没有经过我们系统性的思考,所以有时候这样子的结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和说明问题。

    ⑲而想要克服这种思考习惯,我们就需要让思维从“直觉化”转换成“系统化”,以此提升我们的思考质量,从而真正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的人。

    材料二:

    1. (1) 下列关于“系统性思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材料二选图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关于材料一、材料二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泰山之春

    王剑冰

    ①这天早上,整座泰山,变成了一座通体深红的山。空气的明净通透,使得深红没有一点杂质,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釉彩。

    ②泰安人说,这景象一年也见不到几回,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

    ③《诗经》有赞:“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泰山那雄重盘礴的山体,有着直达心灵的神秘色彩,有着安定、康泰的丰厚内蕴。泰山也便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④已经立春。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一只鹰飞过,像一个舞者划过冰面。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鹰的叫声。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

    ⑤泰山上的植物在云雾中发育,逐渐挺直自己的腰杆,实际上是挺直了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有些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有的甚至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还有,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⑥泰山展现的不光是岩石,也有另一种生命的渲染。我虽然叫不全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悄悄汇集、增添着泰山的风采。

    ⑦四下里流淌的泉溪,将大山深处的信息传递出去。鸟儿有使不完的劲,它们飞来飞去,叫来叫去。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从那个山头再飞向另一个山头。风这里摇那里晃,没有一时消停,把崖间的野青茅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

    ⑧随着时间变化,那些植物更不一样了,为山体染了浓浓的一层墨绿。就此知道,泰山的春天真的来了,泰山的春天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呈现。

    ⑨天上的云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压得很低。暗蓝的云与白色的云交叠着,在风中翻来覆去地滚动。这个时候望向泰山,也就看到了云海奇观。

    ⑩泰山从浓重的云团中奋然而出,那些“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石刻格外亮眼。难怪大诗人李白站在山顶狂啸: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⑪泰山,以它的宏大深沉、雄壮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正如哲人所言,是一部宏大的人文与自然的教科书!

    ⑫渐渐地,一个动人的景象显露出来,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他们知道,只要攀登,就能到达心中的那个顶点。

    ⑬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⑭在泰山,从红门到山顶都会看到“登高必自”“惟天在上”的各种启示。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⑮看,登山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挑山工。无论雨雪风霜,泰山挑山工始终与攀登的人们一路相伴。多少年来,他们凭着坚忍与毅力,将人们所需挑上山顶,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登山者看到他们,立时就有了参照,有了鼓舞,有了劲头。

    ⑯朝晖洒满了泰山,亦洒满了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勤劳的民族,谱写着一页又一页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⑰春天来了,春天的泰山迎接着登泰山的人们。登山道上,人们或者都会想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读完文章,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

      小魯:我读到第②段“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时,觉得这句话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有一致的地方,请你赏析一下吧。

      你:

      小元:第④段“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中“划”“冲”“拉”三个词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你:

    3. (3) 第⑮段说挑山工“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4. (4) 你们小组想以“泰山之春”为题拍摄短视频,参加“奋进中国”作品展示活动。你想在短视频中使用下面哪个场景?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场景一: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场景二: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

  • 1. (2024·自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战百胜
    刘白羽

    ①战斗结束了。在附近一丛丛树林内的村庄里,王海清走在部队最前头。他一声不响听着背后战士们热情的纷纷谈论,笑声——他打过无数次胜仗,享受过无数次胜利的幸福,但,只有这一次,他感受了真正的胜利的愉快,愉快得有一滴眼泪从他眼边上要落下来,他赶紧伸手抹去了。村庄里充满一种和平的气氛,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西下阳光把村边树林、田野照得通红,鸡在悠然的啼着,老乡们从村外牵回自己的牲口。王海清脸也不揩一把,走来走去,在战士群中挤着,最后在一家贫穷的农民房间里,他看见一小群战士蹲在灶火前面,火光熊熊照着他们的脸,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在听中间一个抱着枪的战士讲什么——那战士慢吞吞的说:“你记住!——火线上,到了节骨眼上,你就往前,愈往前跑得快就能活下来,你愈跑得快,子弹打你的机会就愈少,敌人要打死你,可是你上去把他打死,你就活了……”这人是李百海,他眉飞色舞,坐在火光的红影里。王海清站在那里,任何人都没注意他,大家都陶醉在战后的谈话里。他笑了,他悄悄转过身走出来。

    ②第三天,他到营部,营长脸上漾着微笑,把一张油印的火线报纸推到他面前,诚恳地说:

    ③“你看!报纸上奖励你们有勇敢有战术。”

    ④回到连部以后,他与指导员研究了一番,把李百海的战场动作报告给团部了。经过战士们的讨论,李百海成为战斗英雄,当了班长。

    ⑤一九四七年冬季,冰天雪地里,经过几次残酷作战。营长升了团长,王海清升了营长,指导员因为合作得非常好,升了教导员了。不过两年多,十几次战火的锻炼,王海清已经成为一个熟练的指挥员了——他带出一个非常出色的连队,这连队有勇猛素质,又有了机动、灵活、打战术的优点。现在团里作战斗部署时,总愿意掌握这个营,在紧要关头,去完成艰巨任务。可是到现在为止,他总没忘记沙山子那一次血的教训,因此每次战斗以后,他和教导员仍然不顾疲劳,进行严格的检讨,把每一个战士的伤亡都提到战术原则高度,提到自己指挥问题上来。最近一次作战以后,夜晚,王海清望望教导员,听一听开会倒在炕上睡着了的副营长和副教导员的鼾声,他说:“把他们弄醒吧!”“弄醒!?——打了一天仗太疲劳了,让他们睡睡吧。”王海清坚持说:“可是天一亮也许又打上啦,指挥员多辛苦一点,战士就少受些苦……”检讨完了后,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

    ⑥屋外不知何时落了雨,雨点打湿了他。这时整个村庄寂静无声,在一棵树下,他突然遇到站岗的战士,他看清,立刻想起这战士是两个月前从后方补充来的,也想起白天他是怎样在火线上作战的,因为白天他自己就在突击连的位置上,于是笑着谈起来:

    ⑦“你是松江省的阿城人吗?好,现在你是个好战士了,这回,你打得不坏。”

    ⑧战士坦然回答:“不坏,这不是我还在站岗吗?我打死了三个……”

    ⑨“对,你冲上去,十分勇敢,他们怕你了,是不是?——你冲上去,你活了,他死了,可是你通过麦子地,动作还不够好,你不应该直线跑,你应该迷惑敌人——让敌人瞄准了第一枪,第二枪又找不到你了。”

    ⑩那战士严肃的听着营长的指示,笑了。突然王海清问:

    ⑪“你们排长是哪个?”

    ⑫“李百海。”

    ⑬“哦——二排的,二排有好作风,有勇敢传统……李百海怎么样?”

    ⑭“跟着排长没亏吃。”

    ⑮王海清笑了。

    ⑯等不到天亮,营长跟一个哨兵关于战术动作的谈话就流传开了,战士们热心的讨论起来,他们通过一个决议:“下次给咱们突击机会吧,咱们打个更漂亮的仗。”

    ⑰当那满纸歪歪扭扭战士笔迹的信拿到教导员手里时,王海清问:

    ⑱“他们说什么?”

    ⑲“他们打上劲儿了。”

    ⑳“因为他们知道打仗并不一定就非死,倒是打死敌人。”

    ㉑教导员沉思一下抬起头:“对,从前我常想,我们为什么就这样能打胜仗,现在我明白了——不管怎样,我们的进步是大的,我们从每次血的教训里学得东西,老王,用不到你拿枪托子到火线上去擂了。”

    ㉒王海清兴奋的说:“沙山子以后,我一次也没擂过,现在更用不到我擂了。”

    (有删节)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小说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①村庄里充满一种和平的气氛,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揣摩句子的含义)

      ②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从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4. (4)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王海清带领的部队也是“这样的英雄”。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这支英雄部队能“百战百胜”的原因,并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 1. (2024·自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用一句话叫响一座城

    杜铭

    ①巍峨的自然风光、繁华的都市景观、厚重的人文传统等视频画面伴随音乐依次展现,精致唯美。画面定格处,旁白道出一句朗朗上口的城市广告语:“大美青海”“好客山东”“七彩云南”……直击观众心灵深处,让人恨不能立即打点行装,奔赴诗与远方。 【甲】

    ②如今,各地在不遗余力地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都喜欢推出一句广告语,作为宣传展示、对外推广的画龙点睛之笔。有人总结为:“一句话叫响一座城。”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带货”之下,两个城市都成了网红,至今魅力不减。这样的“城市广告语”,堪称神来之笔。

    ④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漫游黄山仙境》中写道:“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从此民间流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作为“驴友”鼻祖,徐霞客大力推崇黄山,想必美景非同寻常,怎能不游? 【乙】 

    ⑤当然,古代文人墨客用一句诗文借景抒怀,更多是对名山大川等一些具体景物有感而发,没有上升到今天城市形象宣传的高度。但其文采斐然、匠心独运,值得今人借鉴。

    ⑥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广告语,更多是为了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需要而创作,目的性更强,不再局限于某一点,而是更加注重从整体高度去策划。

    ⑦2003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拉开了城市营销的序幕。这种用电视宣传短片展示城市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发展成就的手法,迅速为其他地方效仿借鉴,短片主题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都广告语。

    ⑧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文旅资源何其丰富: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等景点数不胜数,三国历史、美食文化、川剧艺术等精彩纷呈。若是将某一标签单独拎出来,套用如今很多地方惯常采用的“某某故里”“某某之乡”等模板,既难以全面反映成都的多姿多彩,也不免落了俗套,多少有些缺憾。 【丙】 

    ⑨当下,很多城市都在焦虑,如何通过文旅产业的“破圈”效应进一步为城市转型发展赋能,实现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一句令人回味无穷的广告语,往往与这个城市的气质高度契合,产生的影响力也难以估量。

    ⑩炎炎夏日,很多人都会被“爽爽的贵阳”诱惑,纷纷前来寻觅这难得的清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贵州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贵州逐渐意识到,“天无三日晴”的凉爽气候也是一种资源优势,“爽爽的贵阳”恰好抓住了游客渴望避暑的焦点,助力贵州文旅脱颖而出。 【丁】 

    ⑪“一句话叫响一座城”。你的家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广告语了吗?

    1. (1) 下列对文章观点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能具体有力地论证作者观点,增强说服力。将下面的事例放回到文章相应的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类似的还有“好客山东”。齐鲁大地,既有岱宗之雄伟,又有大海之辽阔;与其强行“混搭”,不如一句“好客山东”以概之,如同豪爽的山东大汉真诚地发出邀约,敞开怀抱接纳四方宾客。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自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贡盐业始于东汉章帝时,今富顺县城关镇出现富义盐井。北周武帝时今贡井区的大公井闻名于世,与改名为富世盐井的富义盐井并著称于蜀。经隋唐两代发展,至宋初,自贡盐产量约占全川十分之一。北宋庆历年间,卓筒井问世,采用顿钻凿井,井盐开采由人力挖掘转变为机械凿井,生产力极大提高,南宋末,富顺县岁煮盐增至117万多斤。明嘉靖18年至33年(1539-1554),自流井被开发,形成新的产区,天然气用于制盐。道光年间,年产量增至3000万公斤。此时,凿井技术完善,盐井井深增加。道光十五年(1835),燊海井钻至1001.42米,为世界第一口超千米井。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淮盐不能入楚,食盐供应短缺,盐课收入锐减,军饷困难。为解决困难,户部议准“川粤盐斤入楚”。川盐济楚,使自贡盐业步入鼎盛时期,年产量近20万吨,占全川产量一半以上,自贡成为四川井盐业的中心,被称为盐都。

    (摘编自《自贡市志》)

    材料二

    自贡井盐因品质卓越而闻名遐迩,井盐原料均采自千米以下侏罗纪地质年代地层中,富含各类天然矿物元素,杂质少且远离污染,更纯净,品质好。据记载,在自贡所属55平方公里土地上,历代盐工先后钻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达1000米,即使以平均300米计,等于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玛峰。清道光十五年(1835)钻出的深达千米的燊海井,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卤水伴天然气盐井。燊海井的成功开凿,揭开了这块三叠纪嘉陵江石灰岩地层沉默2亿年的惊人秘密:全球最优秀的自贡黑卤水,“含有27种微量元素和40余种常量元素”,被誉为地球生命之水!燊海井所代表的中国古代钻井技术开创了西方顿钻钻井法的先河。

    (摘编自《自贡井盐——2000年的开采2亿年的沉淀》,光明网2023年9月14日)

    材料三

    第二次“川盐济楚”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沿海一带相继沦陷,海盐生产备受破坏,盐运受阻。湖南、湖北等省海盐销售区急需川盐济销。为此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8年3月明令川盐增产,并提出“增加产量首先从富荣两场着手”,要求自贡盐场年产食盐增加300万担,比1937年的327万担将近翻一番。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战时军需民食及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在1939年9月1日,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的产盐区,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建立自贡市。1937至1945年八年间,自贡盐场生产食盐将近两百万吨,供给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食用,上交盐税21亿。

    (摘编自“百度百科”)

    1. (1) 下列关于自贡盐业历史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自贡被誉为“千年盐都”的原因。
  • 1. (2024·泸州)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姥爷的小人书

    ①姥爷年过古稀,平生有个习惯就是收集用过的“破烂儿”,比如坏了的台灯、不会走的钟表、缺了腿的唐三彩、泛黄的稿纸、作废的粮票,还有现如今少有人看的小人书。这些奇怪的东西堆满了地下室,堆满了书房,堆满了姥爷家的每一个角落。

    ②“破烂儿”是姥姥对这些旧物的称呼,历经岁月的它们大多早已毫无用处,姥爷却总是一丝不苟地收拾起来。每当姥姥埋怨姥爷还留着这些东西时,姥爷总会笑笑,也不反驳,只是默默地把它们收拾到姥姥看不见的地方去。

    ③小时候有段时间,我和表姐都住在姥爷家里。姥姥常年受失眠之苦,因此每天都要午睡,不许我们打扰。那些安静的午后,藏满了姥爷“破烂儿”的书房就成了我们的乐园。为了安抚我们两个小鬼头,姥爷总会小心翼翼地从书柜里捧出一个小纸箱,那里面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小人书。

    ④纸箱打开,细细的灰尘飞出来,在阳光下旋转起舞,那些泛黄的、卷了页的小人书散发出一股略带霉味的油墨气息,惹得我直想打喷嚏。好动的表姐已不知跑去什么地方玩儿了,只留下我自己坐在床上,把姥爷的珍藏一本一本翻过……

    ⑤这些小人书都是20世纪特有的产物,是我妈和小姨她们小时候看过留下来的,《杨家将》《红岩》《武松打虎》……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凝结在手掌大的书本里。那时的纸张质量不好,上面的图画和文字还有重影,但我仍然乐此不疲。每当这时,姥爷就噙着笑意坐在我身边,看着我读书的样子,并指着每一幅图为还不认字的我讲上面的故事。姥爷特别擅长讲故事,有时一本书要讲一两个小时。我认真专注地听着,一老一小偎在床边,压低了声音轻轻地笑,岁月静好,阳光洒满了我的心房。

    ⑥后来年纪渐长,我离开老家定居北京。学业繁重,我要看的书也无穷无尽,小人书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⑦有一次偶然和妈妈聊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妈妈说,她六七岁的时候,最喜欢去街上的书摊租小人书看。市中心的百货商场门口,总有许多小人书摊,厚的两分钱看一本,薄的一分钱看一本。姥姥和姥爷去买东西,妈妈就抱着一只烤红薯坐在摊边,一本一本看过去,消磨一下午的时光。妈妈说:“你姥爷当年的梦想,就是退休后也摆一个小人书摊。可惜等他退休了,这个行业也消失了。”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小人书会成为姥爷那些陈年旧物的收藏中最特别的一种。

    ⑧记得上次回老家时,姥姥午休后我走进书房,发现姥爷正独自坐在窗前翻看他珍藏的小人书。被无花果树叶滤得澄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姥爷和他的小人书上。书页翻动间扬起细微的灰尘翩然起舞,一如我童年里的无数个午后。我走过去拿起一本小人书,翻开,久违的油墨气息扑面而来……姥爷微笑着看着我,老花镜后的眼眸饱含我未曾留意过的光芒。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每专心翻看着一本本小人书,姥爷也一定用这样温暖、柔和的目光看过我吧?

    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物都渐行渐远,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比如小人书,比如出租小人书这一行业,以及会在街边看一下午小人书的人们。姥爷爱书,爱小孩子,他喜欢看那些快乐的孩子坐下来安安静静读书的样子。小人书中珍藏着姥爷旧日的回忆和梦想,他望着我的时候,或许也在望着没能陪伴妈妈一起读书的那些午后时光……

    ⑩闭上眼睛,我看到一个晴暖的秋日午后,姥爷带着他多年收集的小人书,坐在一条没有那么多汽车的街边,身边围着一群读着那些小人书的孩子。人群熙攘,却没有人扰动他们安静的世界。那时阳光正好,暖洋洋映在姥爷伛偻的背上。

    (选自《品读》2024年5月,有删改)

    1. (1) 姥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 (2) 请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文中多次写到阳光,请对第⑧段和第⑩段中的划线句子作赏析。
    4. (4) 本文以《姥爷的小人书》为题有什么作用?
  • 1. (2024·古冶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树上有鸟巢

    屋前场坪上的榕树,是巴爷十多年前栽下的。如今,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上筑了许多个鸟巢。每天清晨,树上的鸟儿醒来时,巴爷也跟着醒来,一边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声,一边穿衣起床。他打开房门,鸟儿也从鸟巢里飞出,冲着他鸣叫。

    傍晚,鸟儿在归巢的路上,见巴爷还在地里干活儿,便发出一声声呼唤,仿佛是在提醒巴爷该收工了。巴爷就伴随着鸟儿扑棱棱的扇翅声,和鸟儿一道回家。

    那天,巴爷的儿子带来一个买树的人。儿子向巴爷介绍,买树人是镇上有名的王老板,家里建了新宅,想买下这棵榕树,栽到他家新宅旁,价钱上不会亏待咱们。

    巴爷听了,表情冷漠。王老板没在意巴爷的冷漠,兴致勃勃地打量着那棵榕树。榕树生机勃勃,状如巨伞,郁郁葱葱,若能把这样的好树移栽到自家的新宅旁,那多好。

    儿子问王老板:“你出什么价?”

    王老板说:“四千块钱怎么样?”

    儿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棵榕树竟然能卖四千块钱,儿子低声和巴爷商量:“爹,王老板出四千块呢,卖给他吧。”

    “不卖。”巴爷脸色阴冷地说。

    儿子的脸也阴了下来,看一眼王老板,王老板的神情有些尴尬。不过他很会调整情绪,脸上很快就泛出笑容,说:“大叔,要不,再加一千?”

    巴爷的脸仍然冷得像冰,说:“就是加上一万,我也不卖。”

    儿子急得大叫:“爹,你为什么不卖?”

    巴爷说:“树上有鸟巢。”

    儿子急得顶撞:“有鸟巢就不能卖了?鸟巢又不是你的家!”

    “鸟巢不是我的家,可它是鸟儿的家啊,把树卖了,鸟儿可就没家了。”巴爷望着树上的鸟巢,眼神坚定地说。

    王老板心里咯噔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巴爷也不再说话,蹬着三轮车出了门,他每天都去镇上拾废品。

    有一天,巴爷拾破烂,走到了一座很气派的新宅前。宅前宽敞的大坪上,有一片特别显眼,好像是挖过坑,后来又填平了。巴爷想,这新宅不会是那个王老板的吧?这个填平了的坑,可能就是为他家那棵大榕树挖的。这样想着,巴爷心里就觉得有点儿对不住王老板了。没想到,王老板从宅子里走了出来。巴爷见了转身便走。

    王老板叫住了巴爷,说:“大叔,你留步,我有话跟你说。”

    有什么话要跟我说?是不是还惦记着我家那棵榕树?巴爷看着走过来的王老板,心里犯了嘀咕。

    王老板的目光落在了三轮车里的破烂儿上,嘴巴动了动。巴爷的嘴巴也很敏感地动了动,仿佛在说,王老板你是不是想说,我拾几年破烂儿,也抵不了卖一棵树?告诉你,哪怕拾十年破烂,我也不会把树卖给你。

    巴爷斗气似的看着王老板,等着王老板把那句话说出来。

    王老板却说:“大叔,从你家回来后,我反复琢磨,为了鸟儿,一棵树卖五千块钱你都不动心,你为什么会这样呢?”

    巴爷激动起来,对王老板说: “我年轻时是村里的护林员,长年累月守在大山里,只有鸟儿和我做伴。我走到哪里,鸟儿就飞到哪里,鸟儿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后来我不当护林员了,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屋前屋后栽下树木,希望能把鸟儿引来。第一对鸟在榕树上筑巢时,我就想,这对鸟儿就是在大山里和我相处过的朋友,它们是来寻亲的。”

    王老板听了,连连点头,说:“我被你对鸟儿的深情感动了,一回家,就把挖好的树坑填平了,我不该打那棵榕树的主意。”

    巴爷笑了,说:“王老板,谢谢你听我把话说完。明天,我给你送几棵树苗,用不了几年,它们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也会有鸟儿来树上筑巢,鸟儿也会把你当成朋友。”

    王老板听了,说:“太好了。你先进屋喝杯茶吧,不然我怎么好意思要你的东西呢。”

    巴爷摆手说道:“天色晚了,我得赶紧回家。不然,那些鸟会着急的。”说着,骑着车乐呵呵地走了。

    (选自2023年第7期《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 (1) 小说围绕“巴爷和榕树上鸟巢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按照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将下表补充完整。

      情节

      巴爷态度/心情

      儿子介绍买树人

      冷漠

      王老板加价买树

      脸冷如冰

      王老板叫住了巴爷, 巴爷诉说不卖树的原因

      愉悦高兴

    2. (2) 小说主要人物是巴爷,但作者还用大量笔墨刻画了王老板的形象,有什么用意?
    3. (3) 文中的“鸟巢”承载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4. (4) 参考下表,分析本文设置悬念运用了哪种方法,并说说其效果。

      设置悬念的方法

      示例

      叙事的延迟

      《故乡》中母亲与“我”的谈话一开始就提到闰土, 却一再延迟闰土的出场, 造成悬念。

      调整叙事顺序

      《我的叔叔于勒》没有以于勒糟蹋钱被送往美洲作为故事的开端, 而是从全家人期待他回来开始叙述, 制造于勒为什么迟迟不回的悬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