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沛县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前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B . 《孙权劝学》一文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即儒家经典,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博士”是指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C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正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辞简洁,内容丰富,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其中成语“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就出自文中的对话。叙事诗《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成语“扑朔迷离”就出自《木兰诗》。 E . 作家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中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黄河颂》是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经由作曲家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F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歌辞集;《归田录》是欧阳修写作的笔记小说集。
  •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C . 《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抒情散文,本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D .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 1. (2023七下·江干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轮流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但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钢铁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1. (1) 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①在12岁时,就敢从三楼“跳伞”→② →③在英国留学时,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用自己做实验,得到导师的挽留与极力称赞→④ →⑤带病工作,温柔对待病人→⑥听到武汉市民唱国歌哽咽。

    2. (2) “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作者为何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
    4. (4) 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邓稼先被授予“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他们身上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请结合选文和课文《邓稼先》,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哪些优秀的品质。
  • 1. (2023七下·龙江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闻一多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C .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 D . 邓稼先,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
  • 1. 《木兰诗》展现出传奇的青春,《伟大的悲剧》歌颂了壮丽的青春,《邓稼先》表现了奋斗的青春……请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臧克家,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烙印》等。 B .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著名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 . 老舍的《骆驼祥子》不仅刻画了祥子的形象,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 D .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1. (2022七下·温岭期中) 下面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除了《阿长与<山海经>》,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等。 B .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主要叙述的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 C .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D . 古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称谓有区别,比如,“孤”是王侯的自称,“卿”是对臣子的爱称,“大兄”是对兄长和朋友辈的敬称。
  • 1. (2022七下·庆阳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发展为一种诗歌体裁。 B . 《邓稼先》一文中,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同窗五十载的友谊为情感积淀,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 . 《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 《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李森祥、杨绛,文体都是散文,都是述说小人物的故事。
  • 1. (2022七下·襄州月考)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这一句没有语病。 B .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 . 《邓稼先》一文表现的是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 . 《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 1. (2022七下·潜江期中) 下面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所写的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文中充满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B .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物理学家臧克家,他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 .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作曲,有8个乐章组成。 D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实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