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剑阁模拟)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①

    春山多胜事②,赏玩夜忘归。掬③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④。

    【注释】①于良史:唐代诗人,其五言诗清丽超逸,讲究对仗。②胜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双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1. (1) 诗人开篇交代“”是“赏玩忘归”的缘由,诗中通过对“月”“花”“楼台”“翠微”等景物的描写,将一幅的月夜图徐徐呈现。
    2. (2)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掬”“弄”二字妙趣横生,请作简要分析。
  • 1. (2024·温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答题。

    繁江竹枝词

    清杨益济

    锦江桥畔白沙堤,杨柳千条夹岸低。

    最是晚烟横练后,游人都爱山城西。

    1. (1)  本诗在意象的选用和构建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 (2) 本诗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都是描写春景的,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 1. (2024·邗江模拟) 诗歌阅读

    昆丘台①                           和原父扬州六题·昆丘台 

           宋·刘敞 ②                          宋·欧阳修

    重峦似欲学层城,上有帝宫人不行。          访古高台半已倾 , 春郊谁从彩旗行?

    访古寻幽复观化 , 垂杨生肘未曾惊。      喜闻车马人同乐,惯听笙歌鸟不惊。

    【注释】①昆丘台,扬州竹西公园的昆丘台,系帝王祭台,始建于五代。②刘敞,字原父。

    ③化,造化,大自然。

    1. (1) 画线诗句应该用什么语速和语气诵读?请结合诗句分析。
    2. (2) 诗中的“未曾惊”和“鸟不惊”,内涵有什么不同?
  • 1. (2024·高邮模拟) 诗歌阅读

     【甲】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乙】春夜闻笛

     李白                  李益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 (1) 两首诗都写“闻笛”,但诗人的心境却有所不同,请简要说说。
    2. (2) 潇潇将【乙】诗“洞庭一夜无穷雁”中的“雁”误写成了“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及以下诗句,帮她指正。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1. (2024·新吴模拟) 阅读

                     野色                                        野望

                     范仲淹                                       王绩

           非烟亦非雾,幂幂①映楼台。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谁会山公②意,登高醉始回。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①幂幂:浓密状。②山公:晋山简,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

    1. (1) “野色”虚无,范仲淹用虚者实之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说说诗中用了哪些实在的景物来表现“野色”的。
    2. (2) 《野色》  《野望》尾联都用典抒情,请你说说他们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 1. (2024·锡山模拟) 阅读回答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 , 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 , 归问时裂帛

    【注释】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著名宫殿。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因而弹铗而歌。⑤裂帛:指写家信。

    1. (1) 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暖”一句使用 手法,表现诗人 的情感。
    2. (2) 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情感上有何异同?
  • 1. (2024·惠山模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①篇章: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②城根:城脚。

    1. (1) 前人评价这两首诗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请说说两诗颈联都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2. (2) 韩愈对贾岛有授业之惠,贾岛对韩愈也心怀感恩之情。《寄韩潮州愈》的尾联就通过写①、明月终会初升,暗示②,表达了③
  • 1. (2024·兴化模拟) 综合性学习活动。

    班级开展“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 (1) 【家乡美·风光】

      兴化千垛菜花景区,有这样一幅宣传标语,“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八方游客连声夸赞。作为景区义务讲解员,请你向游客讲讲这幅宣传标语的妙处。

    2. (2) 【家乡美·民俗】

      2023年9月15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每年秋分)前夕,兴化市《强国复兴有我——我们的中国梦》文艺展演走进戴南镇刘纪村。乡土演员们用国家非遗茅山号子,唱响《丰收曲》,赞颂家乡美。“肩上的扁担那,三呀么三尺三呐,挑起那个秧苗啊,两呀两头弯来,嘿喳啦咳呀,一呀一身汗来,换来那秋后金银山来,金呀金银山呐……”4名农家小伙子表演的茅山号子《大丰收》,艺术地再现了从挑秧苗到挑稻谷的劳动场景,铿锵有力,节奏明快,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如果你是现场小记者,准备采访表演完《大丰收》的翟俊,请拟写出要提出的一个问题。

    3. (3) 【家乡美·人文】

      为宣传家乡,兴化文旅公司推出“兴化文化名人卡片系列”,请你根据郑板桥的诗句,帮助完成郑板桥的资料卡片(填写四字短语或成语)。

      人物概况

      姓名:郑板桥                     出生地:江苏兴化

      代表作品:板桥全集、甘谷菊泉图、清光留照图

      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诗书画世称“三绝”

      人物品格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②志趣高雅: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1. (2024·兴化模拟) 阅读范成大的《浙江小矶春日》

    浙江小矶春日

    范成大

    客里无人共一杯,故园桃李为谁开?

    春潮不管天涯恨,更卷西兴暮雨来。

    【注】①小矶:杭州东南钱塘江边的一个石矶,隔江面对西兴。②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是其青年时期游杭州时所作。③西兴:相传春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将入吴为臣仆,越人在此和他痛哭饯别,谈论国事,坚定了勾践复仇雪耻的决心。

    1. (1) 这首诗首句写诗人客居浙江无人共饮,内心;次句写故园春色无人欣赏,流露出之情。
    2. (2) 陈祥耀教授如此评价这首诗:“‘天涯恨’泛指客恨,但诗中又有比客恨更广的意思在,泛言不泛,反觉更能表现诗中意味。”请联系南宋的时代背景,理解“天涯恨”的意味。
  • 1. (2024·溧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各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 , 风尘恶。

    兵安在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释】①万岁山:宋徽宗宣和四年建于汴京宫城东北角,为皇帝游玩享乐之地。②畿(jī):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③膏:血污。④锋锷:敌人的武器。⑤河洛:黄河、洛水一带,即指中原。

    1. (1) 上阕中,词人先写“遥望中原”之景,再由“”和“”两句领起昔盛今衰的对比。
    2.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阕画线句。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