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立春之后,雨水、惊蛰、春分等节气会接踵而至,初三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研究二十四节气的活动。下面是一组同学收集的一部分资料,请回答问题。

    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 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 经历cāng( )海桑田, 斗转星移, 它们合序轮回, 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立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①春寒料峭,风力仍劲。虽然立春名字带“春”,可实际上并不像春。按照气温标准计算,此时我国960万平方公里中有大约67万平方公里是春,只占总面积的7%左右,可见立春是徒有虚名。但人们仍然把立春当做节日来庆祝, 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然后,②春天就好像听见了人们的召唤, 在某一个夜晚, 声势浩大的春风忽然从苍苍草原,从莽莽沙漠, 滚滚而来。突然某一天, 河冰开裂了, 麦苗返青了, 山桃鼓苞了,春天来了。

    (二) 立夏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苦菜秀。”③在这时节, 蝼蝈、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看看下面丰子恺描绘立夏情景的画作,红红的樱桃, 满满的豌豆, 闻香飞来的蜻蜓,鲜活多姿, ④兴趣盎然, 引人xiá( )想。

    1. (1)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面对材料中词语使用的理解或修辞的赏析, 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分别选出反映春季和夏季的一组对联, 并按上下联顺序依次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东风软系桃花雨 ②红莲翘指蜻蜓吻 ③雁语无题桂就章 ④闻香转角梅方露

      ⑤碧水吟歌蛙鼓合 ⑥含笑迎春雪已红 ⑦菊香不散枫生色 ⑧西柳轻堆翡翠烟

      春季夏季

    4. (4) 同学在周记中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划线句表达欠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人们的自然启蒙。这不是一种智慧的结晶,而是一种巧妙的组合。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 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

  • 1. 文学作品阅读。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节选)

    马丽华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③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④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

    ⑤“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⑥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⑦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⑧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⑨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⑩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

    1. (1) 在《藏北游历》中,作者写道:“最艰苦的历程成了最诗意的体验。”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2) 细致阅读选文第⑦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选择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3. (3) 游记既描绘所见,更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文中,作者书写了哪两方面的感受?请简明概括并简述其作用。
  • 1. 现代文阅读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节选)

    ——马丽华

    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东,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熟悉地貌的向导布擦达讲,各拉丹东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守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化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东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 , 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东的近旁。

    1. (1) 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加点词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2. (2)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选文中作者写到“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这样写是不是显得作者很悲观?为什么?
  • 1.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 .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C .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D .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 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 .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D .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 1.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 (1)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2. (2) 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 1. 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B .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 .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 .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1. 赏析句子

    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地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____,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____。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1. (1) 文段中加点字“迸”的读音是
    2. (2) 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写在文段的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下列与“盛的藤萝”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4. (4) 下列与文段中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孤guǎ老人和留守儿童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你若是一个感恩的人,你的心中就能装整个世界!”你可以貌不惊人,才疏学浅,甚至可以身带伤残,但你不能忘记感恩。感恩的第一步就是孝亲敬老。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人间没有温情的留驻,犹如夜空失去星星的照耀,会àn然失色。让我们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孤guǎ

      àn然失色

    2. (2) “才疏学浅”中“疏”的意思是(    )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一个整句。 
    4. (4) 文段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5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