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延庆模拟) 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同学们采访了几位参加过国庆群众游行活动的老者,完成了一份访谈记录。请你帮助修改完善。
    1. (1) 请用正楷字书写“难忘时代印记,传递精神火炬”作为访谈记录的标题。
    2. (2) 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或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文段中画横线的“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4) 【访谈人物】某区已退休文化局群众活动处吴爷爷

      问: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国庆群众游行活动的服装有什么变化?

      答: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中,所有中国人的服装只有灰、黑、蓝和军绿4种颜色,裤管宽松,没有腰线,更没有款式之分。后来,在国庆表演团队里出现了旗袍、连衣裙等色彩鲜艳、款式多样的服装。35周年国庆后,国庆游行队伍的服装都由国家统一制作,布料质量提高了许多,有化纤、棉布、丝绸等,颜色也是五彩缤纷。近些年,走向天安门广场国庆游行群众的服装开始朝着开放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国家开放、自由的象征。服装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在奋斗路上筚路蓝缕的中国人,尽管历经风霜雨雪,但始终没有磨灭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你想知道文段中“筚路蓝缕”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筚路”解释为:驾着柴车。“蓝缕”解释为:破旧的衣服。请你根据词典释义,并结合语境推断“筚路蓝缕”的意思。
    5. (5)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6. (6) 【访谈人物】曾参加过多次国庆游行活动的张教授
      问:
      答:1984年国庆时,北京大学学生队伍走过天安门广场,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这句“小平您好”,是那么亲切自然,让好多人热泪盈眶。2019年的国庆,我印象最深的是快递小哥头上戴的小蜜蜂头盔,这应和了习总书记对小哥们的夸赞——他们是城市里的小蜜蜂。


      同学没有及时记录下采访张教授的问题。请你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写在横线上。( )
    7. (7) 第三部分  访谈结语

      国庆群众游行活动,既是庆祝祖国生日的一场盛会,更是展示的窗口。透过它,我们能够看到新时代中国繁荣昌盛的面貌,看到中国人的自信乐观的态度,                


      请你用上“中华民族”“精神”“看到”三个词,在文段的横线处写一句节奏匀称的话,补全结语的内容。
  • 1. (2024·绍兴模拟) 活动二:梳理材料,完成“寻找杏坛”专题探究任务。

    【材料1】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①。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庄子·渔父》)

    【材料2】《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1022)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②,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凳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耳。(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3】杏坛在先圣殿前, 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宋天圣二年(1024),传大父中完监修祖庙,增广殿庭,因移殿于后,讲堂旧基不欲毁拆,即以瓴瓮为坛,环植以杏,鲁人因名曰杏坛。(《孔氏祖庭广记》元·孔子51代孙孔元措)

    【材料4】杏坛在宋以前,本为庙殿旧址。宋天禧间(1017-1021),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祖庙,移殿于北。不欲毁其古迹,因庄子有“孔子游于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语,乃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回“杏坛”。(《阙里文献考》清·孔子69代孙孔维汾)

    【注释】①西晋司马彪注:细惟,黑林名也。杏坛,泽中高处也。②祖庙:以孔子故居建造的祭祀孔子的庙,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位于今山东曲阜,曲阜为古鲁国国都。

    1.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发揄袂

      依陂渚之地

      广殿庭

      回“杏坛”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设计朗读停顿。(每句限一处)

      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 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

    3. (3) “杏坛”位于何处?概括材料中的不同说法并结合材料简述理由。
    4. (4) 结合材料与下列关于“杏坛”的句子,仿照示例,为“杏坛”释义。

      句子1:潘岳花阴覆杏坛,门生参谒绛纱宽。(宋·王禹價《赠浚仪朱学士》)

      句子2:天下英才尽孔门,杏坛设教簇如云。(明·梁辰鱼《浣纱记》)

      句子3:春华秋实杏坛飘香:滋兰树葱桃李芬芳。(现代对联)

      示例:【梨园】原指唐玄宗教练歌舞艺人的地方。后泛指戏班、戏院,今喻戏曲界。

      【杏坛】 。

    5. (5) “寻找杏坛”专题探究汇报会中,小组将介绍“孔庙杏坛”,请根据材料写一段150字以内的介绍词。(提示:可从修建、命名、意义等角度介绍)
  • 1. (2024·永州模拟)  下面是本期正文的部分文字。阅读后,完成各题。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而君子处世,也应遵循天道,勤勉不懈,间不容发 , 奋勇进取。这是中国人树立的自身理想,也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品格。

    从“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泱泱华夏,自强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乙】新时代的青年,有的为国立“芯”,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AR领域创新的领跑者……他们自信自立、不屈不挠,既不在困难前续续叨叨地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矫揉造作地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盲从。面对惊涛骇浪 , 他们迎难而上,在各个领域创造着奇迹,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 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段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3) 在文段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2024·南宁模拟)  【修改讲稿】小华同学要参加班级“铸民族之魂,传华夏文化”主题演讲活动,需要做如下准备工作。

    以下文段是小华撰写的演讲稿片段,其中有需要帮助理解、完善和推敲的地方,请你完成。

    中华民族A____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站在中国历史文脉的开端,回顾B_______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看到蹈海踏浪而来的文明记忆。为了寻找民族发展的那片绿洲,曾有人在黑夜里,擎起天地间的第一簇火种;曾有人在漫天星斗下,隔着山川湖海遥望;曾有人在寂静的黎明前,拨开混沌朦lóng的迷雾。

    人聚成邑,邑聚为国。悠悠古国在大江大河之间初铸辉煌,自九州之中,就四方众望、人心所向的风潮。经夏商周而立秦汉,生长在世界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跋涉数千年岁月而来,穿梭在生死枯荣的古文明之林间,历风尘霜雪而初心未改。中华民族最终开辟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制造出伟大辉煌的中华文明。

    “____,____。”承先人志,问初始心。中华民族从未更改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对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在这片祖先们曾守护过的天下,C ____,去往那光明绚丽的前方。

    1. (1) 文段中有两处需要明确字形或字音,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朦lóng

    2. (2) 为帮助小华细致理解演讲词的内容情感,请你结合语境,解释文段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跋涉

      ②绚丽

    3. (3) 文段中A、B、C三处需填上成语,请你从以下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对应填写。

      备选词语:齐心协力 串通一气 奔流不息 络绎不绝 源远流长

    4. (4) 请你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句子序号填到文段横线处,使演讲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历经风雪志不改 ②千年文明传华夏 ③清风明月来相照

      ④万古初心映乾坤 ⑤高山流水曲自成 ⑥人聚成国铸辉煌

    5. (5) 以下从文段抽取出来的句子需要修改,下列病因分析及修改意见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最终开辟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制造出伟大辉煌的中华文明。

  • 1. (2024·桂林模拟)  学校开展以“汉字的魅力”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体会造字之功】以下为某同学读《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之后梳理的笔记,请帮助他补充完整。

      读书笔记

      造字法

      汉字

      解释

      象形:象物形的大概。

      太阳。

      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无形的事类。

      太阳升上地平线,意为天亮。

      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字为一字,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意义的积成。

      形声: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一字是形,一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日为形旁,向为声旁,意为正午或正午前后。

    2. (2) 【任务二:品析一字传情】“笑”能传递不同的情绪,赋予不同的意义,请你一起探究下图中“笑”的学问。

    3. (3) 【任务三:感悟文字智慧】请将下面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80字以内。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提示:①针对原句观点,举一两个恰当的例子;②对例子作一些分析,更加清楚、具体地表现出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 1. 简析“围城”这一书名的含义。
  • 1. 对“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念头或愿望 B . 一个动作时所存在的目的 C . 达到目的的决心 D . 以上都是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语段阅读

    (一)

    望过去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见,个人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无数仁人志士为社会的发展奠基。当我们酣然入梦,有的人鞠躬尽瘁,为科技的发展沥尽心血;当我们____恶生活的烦琐,有的人立志捍卫誓言,为祖国的安全筑起屏障;当我们咀嚼美食,聆听山洞妙响,有的人目不窥园,为社会的进步锲而不舍。少年们,让我们共勉: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斑lán____。

    (二)

    学精神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孕育伟大的英雄。革命先辈至死不懈的抗争,让帝国主义为之震悚。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民族的解放;没有他们卓越的领导力,就不会有国家的富饶。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

    (三)

    看今朝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赞叹: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1. (1) 阅读以上(一)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憎②lán

    2. (2) 请从文段(一)中找出三个成语,抄在下面横线上。
    3. (3) 解释文段(二)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震悚②卓越

    4. (4) 下面是从以上三则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5. (5) 根据对联的特点,结合文段内容,从以下句子中选出赞美今朝“凡人英雄”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抄写在横线上。

      ①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甘奉献    ②君子谦谦,一身厚聚正能量

      ③和谐雨润,九州遍种自由花    ④倾心尽力,平凡小事寓高崇

      上联:

      下联:

  • 1. (2024八下·娄底期中)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B . 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C . 学成一门专业是艰苦的,不可能一朝醒来就宣称自己大彻大悟 , 已掌握了这门学问。 D . 如果你心烦,那不妨出去走走,也许看看大自然的春暖花开,你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 1. (2024九下·常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锋七问“言近旨远,质朴而精辟。围绕“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命题,看似波澜不惊的七次提问却震hàn人心。雷锋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聚沙成塔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丰碑。雷锋精神像一抹阳光,至今温暖着我们的心关,感动着这个时代。

    1. (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震hàn

    2. (2) “波澜不惊”中的“惊”意思是( ) 
    3. (3) 提取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
    4. (4) 语段中最后一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4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