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江油月考) 综合阅读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策勋十二转

      ②当户理红妆

    2. (2) 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
    3. (3) 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4. (4) 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1.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摘录”“接触”“聚集”这三个词的词性相同。 B . “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原始社会”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 .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我们的想象。”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D . “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中的“也许”表猜测、不确定,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
  • 1. (2024七下·义乌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邓稼先

    他,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只为中国原子武器的制造和研究;他,而不舍三十余载,只为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生活。他是“鞠躬尽cuì      、死而后已”的完美诠释,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鲁  迅

    似雷,挟来了电闪雷鸣,震醒了一个麻木的民族;像戟,亮出了锋利的光芒,刺向了敌人的心脏;如箭,驰出流星般的速度,划破长空,带来一个光明的世纪。

    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他走了,他与“铁屋子”寂寞而坚忍的战斗仍在我们的眼前!

    江  姐

    面对酷刑,她是千磨万击还坚rèn      的翠竹苍松;面对信仰,她是不输须眉之志的巾帼豪杰。她憎敌人,大义凛然,是人民最忠诚的女儿。她,就是舍小家显大爱的江姐!

    1.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而不舍   ②鞠躬尽cuì         ③坚rèn         ④憎

    2. (2) 下列关于语法和修辞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七下·义乌月考) 小宾在整理积累册里记录了教材中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以下是记录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旅行,发现语文学科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与体验【甲】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____而不舍的精神【乙】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 lán____的气势;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意志是那样的坚rèn____和刚强;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到作者对这关东原野____ 古不变的热爱……这些感悟,必将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语文学习。

    1.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次写在下列横线上。
    2. (2) 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文中划波浪线的词语“经过”、“深刻”的词性依次是:
    4. (4) 文中划横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贺敬之与延安离开十年终于又回家中,满心话时说不出来 , 一头____在亲人怀……团团围定炕上坐,吃着méi子、油mó,脑上还响着脚步声。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g 里转。十年来革命大发展,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走来也不够看!____头____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____在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zhǎn zhǎn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____ ____……

    1. (1) 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A. dēng B. dèng)时 脑畔(A. bàn B. pàn)
    2. (2)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méi

      油 mó

      眼 kuàng 

      一zhǎn zhǎn

    3. (3) 请指出语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里。
    4. (4)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动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
    5.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1. 《核舟记》是一篇兼具描写性和说明性的小品文,介绍了许多物品,用到不少数量词。联系本单元前两课中的相关句子,先将这些句子口译成现代汉语,再谈谈古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方法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尝贻余核舟一 舟尾横卧一楫 又用篆章一

  • 1. (2024七下·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答题 。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生命赴使命(甲)用挚爱护苍生。

    因为有满腔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才留下了一段段家yù户晓的故事:端木蕻良为洗去故乡的污秽和耻辱而立下铮铮誓言;闻一多慷kǎi淋漓斥特务,气冲斗牛震华天(乙)邓稼先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jūgōng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1.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 _____ _____ ______

    2. (2) 填入(甲) (乙) 两处的标点符号 ,最恰当的是(      )
    3. (3) 下列对语段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1. 导学二非凡的气势和浓烈的情感成就了孟子的雄辩艺术。先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表填写完整,再朗读课文,感受孟子论辩的情感和气势,分析其艺术效果。

    表3-2 情感、气势分析表

    段落

    句尾助词

    句式

    艺术效果

    第1段

    两两相对

    本段旨在赞颂“舍生而取义”之心。使用句尾助词“②”能延长语音,使论述娓娓道来、深入人心;同时句子两两相对,工整的句式表达出③。整段论述因此取得了气势恢宏、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第2段

    焉、与、乎

    ④、反问句、感叹句

    本段旨在谴责“失其本心”的行径。⑤

  • 1. (2024七下·长兴月考) 本次学习活动学校邀请你和龙龙一起担任主持人,下面是龙龙同学为活动撰写的开场白。请你协助他完成。

    历史的星空,因有很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隐姓埋名,久居大漠,邓稼先是当之无kuì( )的民族脊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闻一多用(A. yīn B. yān)红的鲜血践行着“言”、“行”:聚青年之火,燃时代之光,鲁迅先生深xiāo( )的灯火(A. piāo B. piǎo) 白了四壁。让我们沿着他们的脚印,开启一段向杰出人物学习的旅程。

    1. (1) 龙龙对一些汉字书写把握不准,用拼音代替,请你帮他填写汉字。

      当之无kuì( ) 深xiāo( )

    2. (2) 龙龙在朗读开场白时,对“殷”“漂”两字读音有疑惑,请你为他选择正确的读音。

      红(A. yīn B. yān)白(A. piāo B. piǎo)

    3. (3) 龙龙对下面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的词性有疑问,请帮他作出选择。

      “闻一多用殷红的鲜血践行着‘言’、‘行'”一句中“用”“殷红”“鲜血”“践行”词性判断正确的是( )

  • 1.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____。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35年前那次发掘,获得了一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带给世人无尽的(  )。硕大的耳朵、前凸的双眼、三角鼻梁……此前发现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文物,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给人以十足的神秘感,(  )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域外文明 , 更出现了“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这样的大胆“狂想”。已经开始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回答有关三星堆和古蜀国的各种疑问。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可以生动述说过去 , 也将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     )。

    (摘自《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何以在惊天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项有关上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