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安徽模拟) 如图为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 步骤②的变量为有无光照 C . 步骤③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 . 步骤④的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 1. (2024八下·惠安模拟) 蝗虫是农业害虫,大山雀是其天敌之一。蝗灾爆发的最关键原因是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科学家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回答问题:

    1. (1) 据图1可知,被捕食率更高的是型蝗虫。
    2. (2) 科学家检测发现,两种类型的蝗虫释放a、b、c、d四种物质的量如图2所示。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物质[]。经测定,该物质为苯乙腈。
    3. (3) 综合两图的研究结果,群居型蝗虫被捕食率很低的原因可能是:群居型蝗虫具有防御大山雀捕食的作用。
    4. (4) 为探究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如下两组实验。按照下表选取两种类型蝗虫与饥饿处理的大山雀放入同一实验装置中,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蝗虫

      散居型蝗虫

      群居型蝗虫

      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蝗虫

      蝗虫数量

      50只

      50只

      50只

      50只

      饥饿处理的大山雀

      10只


      10只


      ①第一组实验中“?”处选取的是(填字母)蝗虫。

      A.涂抹苯乙腈的散居型             B.去除苯乙腈的散居型

      C.涂抹苯乙腈的群居型             D.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

      ②能验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是:

  • 1. (2024八下·惠安模拟) 为探究氮肥对小麦开花后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三片试验田,均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分别控制氮肥量为0、240kg/hm2 , 300kg/hm2 , 三组小麦分别用N0、N240、N300表示。从开花当天开始,每5天测量叶绿素含量相对值,重复三次,绘制成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组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均在开花后第15天达到最大值 B . 在相同条件下,施一定量的氮肥能促进小麦的光合速率 C . 开花期后,N240组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N300组 D . 考虑经济效益,N300组的氮肥量对提高小麦产量更有利
  • 1. (2024八下·黑龙江模拟) 科研人员为探究赤霉素(英文缩写GA3 , 一种植物激素)溶液对君子兰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实验期间,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具体处理和观察结果如下表。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君子兰种子数

    GA3溶液浓度(mg/L)

    发芽的种子数

    1

    50粒

    0(蒸馏水)

    40

    2

    50粒

    20

    41

    3

    50粒

    50

    42

    4

    50粒

    100

    45

    5

    50粒

    200

    38

    注:表中发芽的种子数为30天后科研人员统计的数据

    1.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第1组和第2组可形成对照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
    3. (3) 第3组实验中种子的发芽率为(用百分数表示)。
    4. (4) 在本次实验中,GA3溶液浓度为mg/L时,君子兰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 1. (2024七下·泗县月考)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及“绿萝对香烟烟雾PM2.5是否具有净化作用”的探究活动。

    用玻璃制成长、宽、高均为60cm的实验舱,其上方的玻璃盖可移动,以便放入绿萝。放入绿萝后,在接口处涂抹凡士林密封、实验舱一侧开有圆孔,以便通入香烟烟雾,通入烟雾后,用胶布密封圆孔,实验选用生长旺盛、长势基本一致的绿萝,通入的香烟烟雾量是由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产生的。实验具体操作及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见下表。

    组别

    绿萝

    香烟烟雾

    密闭情况

    绿萝呈现状态(截至72小时)

    A组

    通入

    密闭


    B组

    放置

    通入

    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放置

    通入

    间隔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D组

    放置

    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实验中,每2小时测定实验舱中PM2.5浓度并记录数据。实验重复3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成如图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结果应当取3次重复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1. (1) B、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比较A、B两组曲线,得到的结论是
    3. (3) B、C两组实验相比较,在密闭的环境里,绿萝受害症状较明显。由此可看出能改善实验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
    4. (4) 吸烟者吸入烟雾时,膈肌处于(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 1. (2024八下·尤溪模拟)

    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表中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

    处理方式

    A

    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B

    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C

    高温灭菌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放置于35C°无氧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用字母表示),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

    (2)据图1可知,48h后乳酸产量最高的发酵方法是:(用字母表示),说明理由:

    (3)分析结果可知,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有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将等量的原有菌株和这三种突变菌株分别加入四组等量的淀粉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

    (4)据图2可知,不同菌株分解淀粉能力差异较大,若将以上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较好的菌株是

    (5)该菌株这种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属于(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 1. (2024九下·海口模拟)

    探究滨海湿地海草床中海菖蒲对鱼类生长速率的影响。某兴趣小组以甲、乙、丙三地的海草床为研究区域,选取以海菖蒲为主要食源的褐篮子鱼、点斑造子鱼、四带牙喇和细鳞剑喇四种鱼为研究对象,请完善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提出问题:海菖蒲根、茎、叶的干重对四种鱼类生长速率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每隔四个月,分别在甲乙丙三地的海草床进行鱼类采集,共采集四次。

    (1)每次采鱼后,均在每个海草床,以25cm×25cm的样方框采6-8个样方,每个样框之间至少间隔10m,采集取样框内海菖蒲的根、茎,叶样品,并计数框内所有株数。

    (2)选取鱼体完好的样本测量体质量(精确到0.01g),采集的海菖蒲用纯水洗刷去除藻类、泥沙等附着物,并于60℃烘干48h至恒质量后。按根、茎、叶三部分分别称其干重,并对各地样方数据求取

    实验结果如图:

    (3)由实验结果可知,地四种鱼的体质量最小,原因是

    (4)实验结论:

    表达与交流:

    (5)丙处四种鱼的生长优势能否一直保持,为什么?

  • 1. (2024九下·贺州模拟)

    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这些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铯、锶、镉、锆、钴等。为验证核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广西某高校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灌胃液体的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0

    B

    0.015mg/mL

    1mL

    20只

    10%

    C

    0.025mg/mL

    1mL

    20只

    20%

    D

    0.035mg/mL

    1mL

    20只

    30%

    E

    0.045mg/mL

    1mL

    20只

    40%

    【实验过程】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②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③把小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④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上表所示。

    【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实验中,你认为A组的小鼠数量应该放只。原因是
    (3)实验中设置A组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镉含量越,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进一步思考】

    (5)生活中的部分废充电电池、废纽扣电池(如废镍镉电池等)也含有镉。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根据实验启示,你认为这类废电池应该怎样处理?(说出一点做法即可)。
  • 1. (2024九下·如皋模拟) 某农科院引进了新品种西瓜,并在大棚内进行试种。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品种西瓜的生长,研究人员测量并绘制如图:图1是西瓜叶片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2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某气体浓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给西瓜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   ](“[       ]”内填图1中字母,横线上填文字;下同)的效率。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各项生命活动进行所需的能量是通过[   ]获得的。
    2. (2) 图1中水蒸气是通过叶片的输导组织中的运输来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叶片进行所产生的拉力。
    3. (3) 图2表示一昼夜(填气体的名称)浓度的变化。一昼夜中在a~b这个时间段(不包括a、b点),该气体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4. (4) 为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温室条件下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将温室中生长状态一致的西瓜均分成5组,光照适宜,用每天中午12:30监测到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对值)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①上述实验中的3、4、5组探究的是对西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由1、2、3组可得实验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 1. (2024九下·如皋模拟) 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光强对洋葱生长的影响,实验时设置5种光强的LED红蓝光,对“紫玉”洋葱和“金冠”洋葱进行相同时间的处理,图1和图2分别为“紫玉”洋葱和“金冠”洋葱地上部分的质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变量是洋葱的品种 B . 光强越大,“金冠”洋葱的产量一定越高 C . 5种光强的红光与蓝光比例应保持一致 D . 紫玉洋葱的最适光强为500μmol/(m2·s)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9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