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A . 变化中火星四射 B . 有发光现象 C . 有大量热放出 D . 有黑色固体生成
  • 1. 科学课本中有大量彩图 ,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河水蒸发 ,变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能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 ③白云变成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 ④用铁矿石冶炼钢 铁 ;⑤钢铁可能生成铁锈 ; ⑥木头燃烧 ,残余一堆灰烬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下同)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 的是
  • 1. “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能支持燃烧 B . 不易溶于水 C . 密度比空气略大 D . 无色无味
  • 1. 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 1. 下面所列的是硫酸铜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是物理性质的是,是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1)能溶于水。(2)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3)晶体呈蓝色。
  • 1. (2024·浙江模拟) “灰汁团”是宁波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 . 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 . 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 . 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1. 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六名航天员的“太空会师”引起世界关注。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火箭转场 B . 燃料加注 C . 点火发射 D . 自动对接
  • 1. 小明在参考书上看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的两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装置用酒精灯(火焰温度400~500℃左右)加热,乙装置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加热。小明产生了疑惑: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他猜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产物的成分可能不同。于是他按如图所示组装装置并检查好气密性,进行探究:

    ①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装入等量氧化铁粉末,连接装置,开始实验。当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时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②小明把两个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分别倒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发现黑色粉末均能被磁铁吸引。根据已有知识他判断黑色粉末可能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

    ③为进一步确定成分,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Fe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Fe3O4不能。于是他分别取等量黑色粉末装入两支试管,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情况如表所示。

    粉末来源

    产生气泡的情况

    甲装置

    未观察到气泡

    乙装置

    大量气泡

    由此,小明确定两个装置中产物的成分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 (1) 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气体生成。
    2. (2) 在②中小明是利用物质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进行判别的。
    3. (3) 结合①②③实验结果,小明判断甲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2023九上·杭州月考) 熏艾柱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清洗艾叶 B . 晒干艾叶 C . 卷成艾柱 D . 燃烧艾柱
  • 1. (2024九下·温州开学考)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如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挖凿盐井 B . 剖竹去节 C . 汲取卤水 D . 井火煮盐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