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浙江二模)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介绍了大量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古代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一层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科学兴趣小组借鉴教材中“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对铜锈的产生条件进行了探究:
    1. (1) 铜生锈除了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有关外,还有可能与有关,该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2. (2) 小组同学用洁净、光亮的相同铜片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内的“”为铜片):

      ①上述实验 A 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②预测较长时间后(填试管字母编号)试管中的铜片最先生锈。

  • 1. 向两个盛有相同质量铝粉和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 . 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 . c点时,B烧杯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D . 右侧曲线不能反映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1.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 ①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B . 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 ③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 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1. 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并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 20g该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

    Ⅱ.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求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 (2) 小明认为实验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 (3) 若图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2.9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种溶质。
  • 1. 某校项目化小组同学以食品包装袋干燥剂为主题开展了微项目化学习。

    【认识干燥剂】

    1. (1) 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最有可能是
    2. (2) 【探秘干燥剂】

      小明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如图)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①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500℃以上会分解为氧化钙和水。

      ②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 900℃左右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钙,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天平称量少量干燥剂质量为m1 , 在70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其质量为m2。若样品中含氢氧化钙,则m1m2(选填“>”、 “<”或“=” ) 。

    3. (3) 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碳酸钙,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后发现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小明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小敏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4. (4) 【项目评价】

      物质的检验有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中所用试剂的量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用感觉器官直接判断

      现象不是很明显, 但可借助仪器判断

      借助仪器也不能判断

      在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氧化钙时,小明设计的方案是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这一方案的评价等级是

  • 1. (2024·浙江模拟) 小宁欲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回收流程如图Ⅱ-18所示。

    1. (1) 步骤Ⅱ中,想得到金属Ag要通过实验基本操作实现。
    2. (2) 若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为(填化学式)。
  • 1. (2024·浙江模拟) 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 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 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的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 1. (2024·杭州模拟)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沉淀加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同时往滤液中通入CO2气体,滤液变浑浊。由此推断该白色固体中( )
    A . 可能存在硫酸钾 B . 一定存在氢氧化钾 C . 可能存在氯化钡 D . 有且仅有两种物质构成
  • 1. (2024·嵊州模拟) 如图所示实验与得出的结论不对应的是

    A . 甲实验:可以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B . 乙实验:测力计示数小于物体重力,说明使用斜面可省力 C . 丙实验: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D . 丁实验: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1. (2024·嵊州模拟) 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药品是按照物质所属类别摆放),其中试剂④的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试剂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 NaOH: 猜想 2: Na2CO3: 猜想3: NaCl。

    【设计实验】取少量④中溶液进行如下两种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 对照比色卡, pH>7

     

    实验结论

    猜想2正确

    【实验分析】

    1. (1) 实验一操作中的错误是
    2. (2) 实验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3. (3) 【讨论质疑】小明认为上述实验无法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理由是猜想1中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于是,他另取少量瓶内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向试管内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猜想1 正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