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螃蟹种群后形成的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共生生态系统,为探究该养殖体系的优势,科研人员选取多个池塘进行实验。
    1. (1) 中华绒鳌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植物、鱼等动物,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爱食,中华绒螯蟹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为
    2. (2) 在设计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时,考虑了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之间合适的比例,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原理。为确定中华绒螯蟹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池塘中的生物积累量。
    3. (3) 实验塘于6月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某一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含的有机物量)结果如下,请回答:

      10月收获期各组分

      生物量t·km-2·a-1

      稻田单作生态系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

      总生物量

      8674.90

      25123.66

      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比

      7.91%

      5.81%

      鱼类生物量占比

      0.27%

      0.12%

      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

      0.20%

      其他

      5956%

      58.69%

      水稻生物量占比

      32.26%

      35.18%

      ①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设计蟹—稻复合生态系统这种立体农业,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有利于

      ②据表中数据分析,加入中华绒螯蟹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③从长期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答至少2点)。

  • 1. (2024高二下·阳朔期中)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赤松茸接种在用秸秆加工成的栽培基料上,推测其属于分解者 B . 该模式遵循了循环原理,减少了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C .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D . 该模式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期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情况在不断改善,如图为某“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B . 在田埂两侧进行保护性种植高产玉米,该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 . 该“无废弃物农业”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 该“无废弃物农业”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某县有一条内河贯穿整个城区,周边各种污水大肆排入其中,导致其成为一条“臭河”。近年来在该县政府大力推动下,进行了清淤泥、建设河内阶梯、放养多种水生生物、河畔大力种植绿带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逐渐打造出了“雷溪河公园”,成为了人们饭后散步锻炼的“打卡圣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污水中可能存在难以降解的化合物,易造成生物富集现象 B . 该生态恢复工程采用了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C . 该生态恢复工程应用了自生、协调和整体原理 D . 进行湿地修复时应先考虑采用人为干预的方法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某稻区为了充分利用冬闲田,在9月中下旬水稻收获后,种植豆科固氮植物紫云英,次年1至4月,采摘紫云英嫩梢部分作为菜用,剩余部分继续留在田里,在盛花期翻压做稻田绿肥。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还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紫云英与水稻构成竞争关系 B . 翻压做稻田绿肥后,紫云英不再是稻田生态系统的组分 C . 紫云英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了水稻,使水稻产量得以提高 D . 为了维持该稻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仍需额外施肥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B . 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C . 湿地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 . 恢复湿地建设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绿化用地则相对减少。可充分利用建筑顶层平台、建筑表面,进行城市的“垂直绿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施“垂直绿化”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B . “垂直绿化”对净化空气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 . “垂直绿化”的牵牛花晨开暮合的特点说明光信息在种群繁衍中起重要作用 D . 进行建筑顶层平台绿化时应注重协调原理,选择的植物应具有喜阳、根深等特点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蚯蚓作为土壤中的分解者,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分解土壤有机物。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某地区建造了以蚯蚓分解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禽畜的粪便和农林废物喂养蚯蚓,又利用蚯蚓产生的有机肥和蚓体作为农林肥料和禽畜饲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
    2. (2) 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减少了整个生产环节中“废物”的产生,这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原理。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较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突出的特点是
    3. (3) 该农业生态系统宣称:“该园区能从物质上自给自足,无需额外施肥。”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 (4) 虽然土壤中存在众多的微生物,但在农业生产中还常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作为肥料。用微生物作为肥料的优点是(答出两点)。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B . 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有效保护了物种多样性 C . 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D . 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增加了生态足迹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2023年11月2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三批次的福岛核污水,并持续排放数周。如图是沿海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动关系示意图,图中△数值为放射性物质浓度,剩下数值为能量,单位为kJ/(cm2·a)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测算各营养级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鲜重或干重总量,可构建生态系统的
    2. (2)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在同水域中共存。根据图中数值计算,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3. (3) 核污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放射性物质的长期效应会通过传递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该放射性物质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增加不断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核污染水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和物种灭绝。一旦物种灭绝,则生态系统稳定性会下降,其进一步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4. (4)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填“非密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科学家正试图栽种具备净化核污染水的植物并合理布设,此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