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人类在预防与治疗传染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某种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程①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两种工具酶。

    2. (2) 过程②采用的实验技术是,获得的X是

    3. (3) 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比较;或用图中的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 1.

    人工免疫是人类战胜传染病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三次革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100多年前巴斯德开创了以炭疽病疫苗、狂犬病疫苗为代表的第一次疫苗革命,这类疫苗是用制成的。



    2. (2) 第二次疫苗革命使疫苗的研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用基因工程制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作为疫苗用于临床接种,从而使疫苗的研制进入到水平,此类疫苗较第一次研制的疫苗的最大优点是,但此类疫苗需低温保存,原因是


    3. (3)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DNA疫苗被称为第三次疫苗革命,DNA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机制如图所示。

      ①该过程首先是获取作为目的基因与质粒进行体外重组后,注入人体。

      ②图中B物质为

      ③与第二次疫苗革命相比,第三次疫苗的优点是


    4. (4) 第二、第三次免疫革命中都运用到技术,表现出现代生物技术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


    5. (5) 简述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免疫力的过程.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斯德将狂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患狂犬病而死,他将死兔的脑和脊髓通过处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后来,有一男孩被狂犬咬伤,不治必死,在狂犬病发病潜伏期内,巴斯德多次对其接种弱化病毒,男孩果然平安无事。

    材料二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它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禽流感等同属于一类传染病,发病后几乎全部死亡。
    材料三今年元月27日,湖南浏阳某乡3岁幼女被恶狗咬伤,当日在诊所注射狂犬病疫苗,但仍于2月23日不幸死亡。专家分析,对创伤深广、严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一剂,才能有效防治。

    1. (1) 引起动物患狂犬病的病毒的结构是由组成。


    2. (2) 巴斯德为发病前的男孩接种弱化病毒,从免疫的角度,弱化病毒疫苗属于,男孩获得免疫力的方式是


    3. (3) 从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三中所用的抗病毒血清,与巴斯德给男孩接种的弱化病毒的不同是:


    4. (4) 现在,很多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近年来我市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防治狂犬病(提出至少三条具体措施)?

  • 1. 近来,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一些地方流行,但在政府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后,该病现已得到有效控制.
    1. (1) SARS病毒和其它病毒一样,结构十分简单,仅由核酸和 组成。

    2. (2) SARS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受到损伤。

    3. (3) 将非典病人与非典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三个方面措施中的

    4. (4) 非典病人很可能在发病期(填“初”、“中”或“后”)表现症状时,传染性最强。

    5. (5) 已康复的非典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 (填“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

  • 1.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移到烟草DNA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项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

    A . 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 B . 中心法则 C . 基因分离定律 D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1. 下列基因工程操作的步骤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 . 用“鸟枪法”分离出抗虫基因 B . 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分子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C . 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D . 抗虫基因在棉花体内的表达过程
  • 1. 酵母菌等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酵母菌的培养最好使用下列哪种培养基。(  )


    2. (2) 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可用于制作果酒。

      ①果汁发酵后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色。

      ②酵母菌细胞固定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固定酵母菌细胞时首先需要将干酵母放入中活化。


    3. (3) 拟将新筛选获得的优良酿酒酵母扩大培养,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生产用菌种一般选用快速增殖阶段的菌体,由表中数据分析,第天的酵母菌适宜用于固定化。

      时间/天

      0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106/mL)

      0.8

      1.8

      3.0

      5.6

      4.8

      2.0

      0.8

      0.4


    4. (4) 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并接入合适的菌种。


  • 1.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 (1) 该植物种群A的基因频率是 .

    2. (2) 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 .

    3. (3)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

    4. (4) 用2%的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该植物分生组织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①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你提出此假设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②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③如果你的假设成立,预期低温处理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1.

    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那么在①过程中,应用限制酶切割质粒,用限制酶切割抗虫基因。

    2. (2) 将通过②过程得到的大肠杆菌涂布在含有的培养基上,若能够生长说明已导入了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反之则说明没有导人。

    3. (3) 要确定抗虫基因导入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则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过程可简述为:。经筛选分析,该植株细胞中含有一个携带抗虫基因的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做是杂合子。理论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F1代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4. (4) ⑤过程所用的现代生物技术称为,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根细胞通过⑤过程,能形成棉植株的根本原因是根细胞具有

  • 1.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 (1) 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 (2) 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类。
       

    3. (3) 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组,原因是
       

    4. (4) 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5. (5) 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