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高二下·盐田月考) 下列属于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的是(  )
    A . 用兰花的芽尖组织培育兰花幼苗 B . 水稻种子萌发并长成新个体 C . 扦插的葡萄枝长成新个体 D . 柳树芽发育成枝条
  • 1. (2021·江苏模拟) 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本很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沿泽湿地(如图1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1. (1) 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起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
    2. (2) 下图2为其中某小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应为 103kJ/(m2.a) ]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下图3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①图2中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是,A流向C的能量中包括自身遗体残骸能量和中的能量。

      ②图3中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为图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

    3. (3) 松瘿小卷蛾通过一定方式确定落叶松的位置,然后将受精卵产在落叶松上,孵化出的幼虫以落叶松当年新生嫩枝为食,造成植物从被害部位以上枯死。革腹茧蜂和长体茧蜂通过落叶松挥发的化学物质定位松瘿小卷蛾,将受精卵产在松癭小卷蛾的幼虫体内,孵化出的成虫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科研人员进行下列实验,以落叶松中含量较高的几种物质作为气味源,检测松瘿小卷蛾和茧蜂的趋向行为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

      挥发物

      松瘿小卷蛾雌蛾

      松瘿小卷蛾雄蛾

      革腹茧蜂

      长体茧蜂

      月桂烯

         

      3-蒈kǎi烯

         

      (S)-a-蒎pài烯

       -

       -

      叶醇

         

      罗勒烯

       

      水芹烯

       

      注:“+”表示引诱,“-”表示驱逐

      ①茧蜂与松瘿小卷蛾的种间关系是

      ②根据图表信息分析松癭小卷蛾是如何定位落叶松的?

      ③据表分析人工模拟合成表中挥发物可以对松瘿小卷蜓进行防治,合成哪种挥发物防治最好?,原因是

  • 1. (2021·湘潭模拟) 波斯湾西岸的热带岛国巴林有一沙漠景点,该沙漠景点方圆几十公里,仅有一棵植 物,巴林人称之为“生命之树”。该树的学名是牧豆树,高近20多米,枝繁叶茂,树冠垂直,绿荫达200多平方米,树龄四百多年。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命之树”长得枝繁叶茂,可以推测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那么水进入“生命之树”根 毛细胞的方式是
    2. (2) “生命之树”像伞盖一样护佑莘莘人类,但也有落叶,即将陨落的老叶中(填激素)含量增加,落叶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属于    。
    3. (3) 牧豆树、瓶子树、胡杨树都能适应极度干旱、高温的环境。分子生物学家为了比较三种植 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应选择三种植物相应细胞的    (至少答两种)进行对比,可得出结论。
    4. (4) 将牧豆树的抗干旱、抗高温基因导入小麦体内,培育抗干旱、抗高温转基因小麦采用的育 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1. (2021高三上·驻马店月考) 某科研小组对某地棉田中棉蚜的种群数量及其防治展开了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 , 一年后的数量为2N0 , 推测5年后种群数量为
    2. (2) 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与大规模单一栽培棉花相比,在棉田周围设置以苜蓿为主的防护带,可增加瓢虫的数量,其原因是
    3. (3) 人们通过向棉田引入瓢虫,可以有效控制虫害,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防治,与利用化学防治相比,其优点有(答出两点即可)。
  • 1. (2021高二下·商洛期末) 蝗虫是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禾本科植株的主要害虫之一。蝗虫会吞食禾苗,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粮食短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稻田等农业生态系统易受害虫侵害,主要的原因是
    2. (2)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的,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用化学药剂杀灭蝗虫时,可交替喷洒品种不同而药效相近的农药,目的是。可通过放养鸭子来防止蝗灾,鸭子通过作用降低蝗虫密度,鸭子的粪便为牧草的生长提供营养,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的
  • 1. (2021高二下·吉安期末)   2021年4月1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之际,农业农村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红火蚁的阻截及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工作。红火蚁产自南美,是地道的外来入侵生物。在南美的南美果蝇和红火蚁彼此相克,南美果蝇通过寄生方式进攻红火蚁。回答问题:
    1. (1) 为研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需要对红火蚁的进行调查,因为它们可以决定红火蚁种群数量的变化。红火蚁入侵会使当地群落演替的发生变化。
    2. (2) 对红火蚁的长期防治应以防治为主,其显著的优点是
    3. (3) 专家认为,从南美引进南美果蝇防治红火蚁的做法应该慎重,原因是
  • 1. (2020高三上·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6)题。

    植物病原体(细菌、病毒等)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类因子统称。植物在与病原体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先天免疫系统,识别“非我”成分,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启动防卫反应来抵抗外来入侵者。

    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PTI),PAMPs是病原体生存所必需的一些分子(进化上保守),植物通过细胞膜表面的识别受体PRRs将它们识别为“非我”成分,做出适当的免疫应答,如气孔关闭、胼胝质沉积等,抑制病原体生长,从而实现植物对病原体的广谱抗性,为基础防御免疫。但少数病原体利用进化出的效应子抑制植物PTI,为了应对病原体效应子对PTI的抑制,植物进化出识别病原体效应子的抗病(R)蛋白,启动第二个层面的免疫即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R蛋白识别效应子,并激活下游防卫基因的表达,启动一系列的防卫反应, 最终导致侵染位点宿主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等,从而抑制病原体的扩散。与PAMPs不同,效应子对病原体生命活动并不是必需的, 而且进化上不保守。对于每一个宿主抗病(R)基因,病原体中都有一个相应的效应子基因,二者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宿主抗病(R)基因和病原体中的效应子基因同时存在并对应的情况下,才会触发植物ETI。因此,ETI为特异性防御免疫。

    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体的致病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Z”模型表示:病原体通过各种策略进攻植物,植物细胞的PRRs识别病原体的PAMPs,触发PTI,阻止病原体的侵染;病原体通过分泌效应子抑制植物PTI,再次实现对植物的侵染;植物进化出能够识别相应效应子的R蛋白,触发ETI,表现出更强的抗性;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病原体可进化出新的效应子来避开植物ETI;之后,植物又进化出新的R蛋白来再次触发ETI。即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互作呈现Z字形的“拉锯战局面”,是一场循环往复的进化军备竞赛,实现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与长期共存。

    1. (1) 本文讨论的生物学话题是
    2. (2) 根据材料信息,完善下图。

      ;②;③;④;⑤

    3. (3) 从生物进化实质的角度分析,进化军备竞赛导致植物和病原体的改变,这是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4. (4) 植物育种学家将抗病基因应用于农作物育种中,在一定时间内能得到很好的病害防治效果。请用进化与适应的观点解释农作物的抗性为什么只能维持“一定时间”的原因是
    5. (5) 为避免农作物抗病性丧失过快,请从育种的角度给出建议:
    6. (6) 我国每年农药防治面积达5.6112亿公顷次,为全国耕地面积的4.16倍。请谈一谈利用植物免疫原理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意义:
  • 1. (2020·浦东新模拟) 从马铃薯的块茎上切下带有芽的小块进行种植,能长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 . 分裂生殖 B . 出芽生殖 C . 孢子生殖 D . 营养繁殖
  • 1. (2020·奉贤模拟)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的是何种生殖方式(    )
    A . 有性生殖 B . 分裂生殖 C . 营养繁殖 D . 孢子生殖
  • 1. (2019高二下·张家口月考) 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a(2n=20)和b(2n=18)两种植物细胞融合,最终培育出新植株,其中乙和丙过程分别为两种育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过程得到的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 B . a、b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 C . 丙过程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 . 试管苗长大成熟后减数分裂过程不能形成四分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