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诸暨月考) 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 .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 . 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 . 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 . 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 1. (2024高二下·定海月考)  如图,生态学家提出群落的演替可能存在三种模型:(a)促进模型: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自身的生存,而促进了后来其他物种的繁荣;(b)忍耐模型:物种的替代取决于物种的竞争能力,先来的机会种在决定群落演替上并不重要:(c)抑制模型: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得后者难以入侵或者繁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促进模型中物种的替代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演替的方向是可预测的 B . 忍耐模型认为顶极群落中存在的优势种竞争能力强,占有的生态位多 C . 抑制模型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先到种会占有绝对优势,群落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D . 三种模型中,抑制模型可以更好的解释裸岩演替成森林的过程
  • 1. (2024·江门模拟) 某水库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因破坏原有植被和土壤而导致大量山体裸露,形成岩质边坡。由于岩质边坡相对较高且坡度较大,土层相对较薄,植被恢复难度大,因此修复时常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该技术先通过铁丝网挂网将岩质边坡固定为稳定载体,然后将客土基质(含有泥炭土和糠壳等有机疏松材料、缓释型复合肥与种植土)、保水剂、微生物菌剂、草籽和灌木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和,最后掺水喷射至受喷面上。成活后的植物根系与铁丝网、客土基质形成三维植被网,三者共同构成牢固稳定的生态防护结构,从而实现耐用可靠性与生态美观性的双赢。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客土基质中的泥炭土和糠壳有利于植物种子获取充足的,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同时也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等元素,能满足植株生长所需,缓释型复合肥的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效肥料。从环保角度分析,使用缓释型复合肥是为了避免
    2. (2) 在边坡修复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草本植物群落→灌草混生群落→乔灌草立体群落的过程,该过程称为。研究人员认为乔灌草立体群落并非岩质边坡植被配置的最佳模式,理由是。因此修复时应选择的草本和灌木种类,把它们的种子按一定比例与客土基质混合。
    3. (3) 研究人员还通过多种方法来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从而提高修复后库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分析上述做法是否合理。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植物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B . 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C . 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甲会消失,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 . 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 1. (2024·南宁模拟)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区域生态状况显著改善。对沙化土地实施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极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状况,恢复了部分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封沙育林育草等措施会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 . 选种耐干旱抗风沙的灌木遵循协调的生态学原理 C . 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后,当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D . 该生态工程的建设要把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
  • 1. (2024·南宁模拟)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弃耕农田在演替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会逐渐减弱 B .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C . 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濒危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会增大 D . 对于农田生态系统,一般需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
  • 1. (2024高二下·邵阳期中)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 B .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 . 沙丘、火山岩、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D . 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诗歌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不少诗句与群落演替有关。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初生演替的是(  )
    A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 (2024高二下·黄梅期中)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

    1. (1) P、A、B、C、D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等功能的主渠道。
    2. (2) 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
    3. (3) 图中碳元素在B、E间以形式传递。虽然氮元素也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中仍需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4. (4) 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

      0+

      1+

      2+

      3+

      4+

      5+

      6+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龄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类型属于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景观破碎化是指人为干扰等导致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光照、地形变化的影响 B . 景观破碎化的形成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 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增大 D . 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