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福田月考) 狮子鱼多分布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生存着通体透明的一个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现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B . 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C . 种群基因库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 1. (2024高三上·东莞期末)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非洲戈龙戈萨国家公园的非洲象惨遭盗猎,导致雌象中无牙个体比例由18%上升至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无牙非洲雌象的比例上升可能会降低其幼崽的存活率 B . 该国家公园所有非洲象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C . 盗猎活动会威胁非洲象的生存甚至可能改变其进化方向 D . 非洲雌象无牙比例由18%上升至50%表明新物种已诞生
  • 1. (2024高二上·期末)  由于生物进化是在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引起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发生改变,进而使其他生物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常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此过程称为协同进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竞争的选择压力使不同物种生态位分离以避免发生协同进化 B . 众多物种与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有利于生物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C . 协同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 .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差异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 1. (2024高三上·和平期末) 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植物,其中甘蓝型油菜是种植最为广泛的油菜类型,该物种为异源四倍体(AACC,体细胞染色体数是38),是由白菜(AA,体细胞染色体数是20)和甘蓝(CC,体细胞染色体数是18)在经过杂交后经过自然加倍形成的。
    1. (1) 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 (2) 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形成异源多倍体。

    3. (3) 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BC1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

      (用字母表示)。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

    4. (4) 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

      不同。

    5. (5) 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
  • 1. (2024·义乌模拟) 考古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澄江生物群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英国《系统古生物学》报道了赫德虾类奇虾在澄江生物群中的首次发现,共计六种,包括至少两个新种,这表明大型肉食型奇虾类动物在寒武纪早期已经高度多样化。下列关于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是“自然选择” B . 赫德虾类奇虾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 C . 澄江生物群不同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D . 奇虾类动物的高度多样化表明寒武纪生物界有较复杂的食物网
  • 1. (2023高一下·桂林期末) 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逐渐提高青霉素浓度对其逐代培养,总有个别细菌(突变菌)存活并繁殖,最终得到一个能生长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的抗药品系,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青霉素使野生菌产生定向变异 B . 突变菌的抗药性属于不利变异 C . 抗药性随着“选择”逐代累积 D . 突变菌与野生菌具有生殖隔离
  • 1. (2023高一下·芜湖期末)  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三个在地理上分隔开来的地区,三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在甲地区生活有某种鸟类A,后部分个体迁徙到乙、丙地区,经过若干年后演变成两个新的物种B、C,但发现物种B仍能与物种A杂交产生后代。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 物种A中出现的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 B . 物种B与物种A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是高度不育的 C . 新物种的形成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 D . 物种B、C是否有共同祖先可以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 1. (2024高一下·平鲁期末)  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 .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此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 .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 . 大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形成
  • 1. (2024高一下·平鲁期末)  南美洲大陆上的地雀种群A迁徙到甲、乙两个海岛,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了新物种 B和C。在此进程中,甲海岛中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到乙海岛,并进化为物种D,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种群A的地雀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  。 
    2. (2) 甲、乙两个海岛中的A1与A2原本属于同一物种,因为  隔离使得他们不能发生基因交流,不同海岛上的这两个地雀种群会出现不同的  ,而一个种群的这种变化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同时,由于两个海岛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两个种群逐渐出现  ,标志着形成了不同的物种B和C。 
    3. (3) 物种C和D有相同的祖先A,为研究C和D现在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可采取的方法是  。 
    4. (4) 南美洲大陆的原始地雀种群中,基因型为TT和tt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55% (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若干年后基因型为TT和tt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变为 9%和49%。这段时间内,该地雀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原因是  。
  • 1. (2024高二上·阳江期末)  建立者效应是指由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所建立起来的新种群。遗传变异和特定基因在新种群中的呈现将完全依赖这少数几个建立者的基因,从而产生建立者种群,建立者效应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隔离种群的基因库与旧种群基因库有差异,说明已形成新物种 B . 图中小部分个体迁移到另一区域自行繁殖会使A的基因频率上升 C . 建立者效应中产生的新群体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因此种群未进化 D . 新群体因未与其他生物群体交配繁殖,新旧群体之间基因的差异性很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