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贵阳模拟)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了13种地雀,它们的形态、食性、栖息环境各不相同,并且它们之间互不交配。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是由南美大陆的同一物种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群岛上某种地雀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B . 13种地雀的发现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 不同岛屿上的地雀主要是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而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D . 地雀的形态、食性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 (2024高三下·曲靖模拟) 普氏原羚是仅分布在我国青海湖周边草原上的特有濒危动物,由于道路、牧场围栏的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护普氏原羚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动物繁育中心 B . 各个分布区内的普氏原羚由于地理隔离而出现了生殖隔离 C . 普氏原羚的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与光照、温度等无关 D . 可以调查各个分布区内普氏原羚的年龄结构从而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 1. (2024高三·贵阳模拟)  如图中较好地总结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其驱动因素。请根据此图及相关知识,判断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物质改变所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的内因 B . 自然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 C . 地理隔离驱动物种形成的过程不需要发生遗传差异 D .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1. (2024·贵阳模拟) 普氏野马目前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马,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准确了解普氏野马的生存状态,预测其数量变化趋势,需要调查种群的,以及影响普氏野马数量变化的因素,进而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
    2. (2) 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普氏野马数量变化,拍照并对普氏野马阴影面积进行处理,影像如下图(参照单只普氏野马的影像大小确定普氏野马数量),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答出一点),但仍然会产生误差,推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点)。

    3. (3) 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看,世界不同分布区的普氏野马种群处于隔离状态,这对物种的延续有什么不利影响(答出一点)。为保护普氏野马,1985年我国启动“野马返乡计划”,引进野马繁育,达到一定数量后将它们回放野外,这属于(填“就地保护”或“易地保护”)。近年来,国家通过设立保护区修复栖息地,使区域内植被资源不断增加,普氏野马种群数量也逐年增加,其原因是(答出两点)。
  • 1.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黔金丝猴的基因组约70%来自川金丝猴,30%来自另一种古金丝猴。科学家据此推测黔金丝猴最初是由川金丝猴和另一种古金丝猴杂交而来,杂交金丝猴在选择配偶时,优先选择跟自己毛发颜色一样的个体。这种选择上的偏好,使杂交金丝猴与其他金丝猴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的新物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组等分子水平上的证据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 黔金丝猴的形成是长期地理隔离的结果 C . 黔金丝猴这一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其他金丝猴产生生殖隔离 D . 黔金丝猴这一新物种形成过程中毛色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 1. (2024高三下·顺德模拟) 普氏原羚是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濒危野生动物,其自然天敌主要是狼。2018年调查其野外数量只有2793只。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形成13个小种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普氏原羚被分隔成13个小种群,一定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增加 B . 这13个普氏原羚种群会很快形成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 C . 这13个普氏原羚种群可能会因近亲繁殖而衰退,加速灭绝 D . 应强制拆除牧场围栏和捕杀狼等天敌以防止普氏原羚灭绝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 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 . 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 . 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 1. (2024高二上·荆州期末) 外来物种常常会对本地物种造成较大的影响。某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地栖绿蜥蜴,有人在该森林中引入了一种地栖褐蜥蜴,一开始本地地栖绿蜥蜴数量大幅减少,少数转移到树上生活。仅过了20年,本地地栖绿蜥蜴大都变成了树栖的了,且进化出了黏性强的护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栖绿蜥蜴与树栖绿蜥蜴属于两个物种 B . 外来物种导致本地地栖绿蜥蜴发生了基因突变 C . 这20年中,绿蜥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 D . 褐蜥蜴的存在对绿蜥蜴进行了选择,使其发生协同进化
  • 1. (2024高三下·茂名月考) 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下列关于物种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殖隔离是区分不同物种的重要标志 B . 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不能交配产生后代 C . 生物发生进化,并不意味着形成新物种 D . 建立峡谷和高山通道可减缓新物种的形成速率
  • 1. (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 下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物种A先是分化为A1、A2、A3三个种群,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下列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据图推测A1、A2、A3可能存在地理隔离 B . 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 C . A2中一部分个体迁入A3群体,两者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D . 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的组合有A1×A2 , A2×A3 , A1×A3 , A1×B,A2×C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