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广东模拟) 皮肤中的色素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减轻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青藏高原具有强紫外线辐射,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紫外线辐射越强。某研究团队检测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皮肤色素相对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布的海拔高度(米)

    皮肤色素相对含量

    2900

    0.28

    4500

    0.47

    A . 高山倭蛙皮肤色素含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C . 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间存在协同进化 D . 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的进化方向不完全相同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象牙是非洲象得力的取食工具。研究人员统计发现,在严重盗猎情况下,没象牙的非洲象在种群中的比例明显增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肆盗猎象牙使非洲象发生无象牙的变异 B . 没象牙非洲象比例增加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 C . 非洲象无象牙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 人类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任意捕杀野生动物
  • 1. (2024高三下·楚雄模拟) 科学家根据化石复原了九尾狐甲鱼,九尾狐甲鱼长约10厘米,身体除了有甲壳和典型的下歪尾外,尾鳍还具有9个手指状的分叉,形成一排羽状的鳍,像9条尾巴,使其能够成为一个灵活的“游泳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九尾狐甲鱼发生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 九尾狐甲鱼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 . 控制尾鳍形状的基因构成了九尾狐甲鱼种群的基因库 D . 九尾狐甲鱼羽状尾鳍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2024高三下·大理二模)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地球上的当今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但是不能推测其行为特点 B . 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D .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发生进化就会形成不同的物种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研究微生物进化的科学家们发现,微生物不仅随着其早期现代人类宿主在全球各地的旅行而变得多样化,而且它们通过限制自己在肠道中的生活,跟随着人类协同进化。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微生物和人类协同进化有关 B . 决定人体肠道中微生物进化方向的是基因型频率和肠道环境 C . 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 . 肠道中某种乳酸菌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 1. (2024高三·贵阳模拟)  如图中较好地总结了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其驱动因素。请根据此图及相关知识,判断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物质改变所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的内因 B . 自然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 C . 地理隔离驱动物种形成的过程不需要发生遗传差异 D .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1. (2024高三下·韶关模拟) 研究人员发现在7000米深海中生存着一种通体透明的超深渊狮子鱼,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相比,它丢失了大量与皮肤色素相关的基因。下列与这两个狮子鱼种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者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B . 两者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差异 C . 两个种群都朝着特定的方向发生了变异 D . 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定向改变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转座子是染色体上一段能够自主复制和移位的DNA序列。复制型转座子的 DNA 通过转录RNA 来合成相应DNA片段,然后插入新位点。非复制型转座子直接将自身DNA从原来位置切除并插入新的位点。澳洲野生稻在过去近300万年内,3种独立的转座子增加了约4×108个碱基对,总量约占整个基因组的60%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复制型转座子转座过程需要逆转录酶、DNA 连接酶等参与 B . 澳洲野生稻的基因组大小的变化主要是复制型转座子引起的 C . 转座子可能会造成基因和染色体的改变,给基因组造成潜在危害 D . 转座子可能造成基因组不稳定,降低遗传多样性,不利于生物进化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中国科学家在广西获得了一块距今2.4万年的古大熊猫化石。将该化石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 通过测序分析和比较,发现古大熊猫与现存大熊猫的相关DNA序列高度相似,且大熊猫与熊类有共同的远古祖先。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化石证据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为大熊猫进化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B . 化石中提取的线粒体DNA 通过PCR 进行扩增,作为测序的材料 C . 该研究对获得大熊猫和熊类远古父系祖先的相关信息有直接帮助 D . 造成现存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突变
  • 1. (2024高三·大亚湾模拟) 高大树木通过修剪和塑造能长成一棵盆景矮树,但这棵盆景矮树所结的种子发育成的后代仍是高大的。这个证据可以用于反驳下列观点中的(    )
    A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 适应的形成是由于获得性遗传 C . 突变导致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改变 D . 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