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四会月考)  艾弗里做了如图所示的若干组重复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 . 每组培养皿中的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 B . 每组培养皿中都长有部分光滑型菌落 C .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 D .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有少数光滑型菌落
  • 1. (2024高一下·四会月考)  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B .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 真核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D .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20世纪中叶升始,科学家不断通过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他们没有用14C和18O来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原因是

      ②用35S标记的组和用32P标记的组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于试管的,两组实验结果对照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 (2) 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酶、RNA酶、小白鼠及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I.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为A、B、C、D。

      ②将下表补充完整,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

      组别

      A

      B

      C

      D

      注射溶液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生理盐水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Ⅱ.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则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若,则RNA是该病毒遗传物质。

      Ⅲ.实验分析:从实验组A、B可以看出该实验控制自变量时采用的是(填“加法”或“减法”)原理。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B .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 . 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 . 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肺炎链球菌有R型和S型,S型菌有荚膜,R型菌无荚膜。下图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组培养基出现的R型菌落比例远大于S型菌落 B . 若乙组培养基中出现R型和S型菌落,与甲对照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C . 若丙组不出现S型菌落,与甲对照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 该实验过程中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在探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了卓越贡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 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链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 C .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利用模型建构法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 .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 1. (2024高一下·麻涌月考)  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填“是”或“不是”)用来培养噬菌体,其内的营养成分中(填“含有”或“不含有”)32P。
    2. (2) 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3. (3)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参照下图被标记的部位是(填字母编号)。

    4. (4) 该实验是否表明“DNA进入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请说明理由
  • 1. (2024高一下·佛山月考)  从1865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这几十年间,人类对遗传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回答下列问题:
    1. (1)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研究它③们的遗传功能时,发生了争议。艾弗里首次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图1实验挑战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该实验利用了(填“减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后来,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图1中的(填图1中的序号)物质。

    2. (2) 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两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以及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若实验结果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则可推测曲线甲代表(填“32P”或“35S”)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情况。图2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该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3. (3) 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共同揭示了“DNA的优美螺旋”,该结构C、G含量所占比例越(填“高”或“低”),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 1. (2024高一下·佛山月考)  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该实验的噬菌体是被32P标记的 B . 图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 . 若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增强 D . 若使用35S标记噬菌体,则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 1. (2024高一下·佛山月考)  下列科学实验与研究方法或原理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研究方法或原理

    A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减法原理

    B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模型建构法

    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D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假说—演绎法

    A . A B . B C . C D . D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