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长沙期末) 人类有一种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 编码序列缺失部分碱基产生的。图1表示与该遗传病有关的某家系成员的关系,未标明患病状况。通过对该家系成员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得到的条带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基因A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 . 控制该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 C . 若5号和6号再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则该患病孩子为男孩 D . 若7号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 1. (2024高三下·内江月考) 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 . 亲代白眼雌蝇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C . 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 D . 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
  • 1. (2024高一下·简阳月考)  关于杂交育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杂交育种能将双亲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B . 杂交育种都必须通过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纯合子 C . 培育细菌新品种可以选用杂交育种 D . 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后,对所需表型采用自交鉴别,子代留种
  • 1. (2024高三下·内江开学考)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其身体的黑斑与白斑受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幼体皮肤不透明和透明受E/e基因控制,已知当E/e中的某个基因纯合时,会导致雄性胚胎致死。一对黑斑幼体皮肤不透明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代(F1)中黑斑个体与白斑个体的比例为3:1,幼体皮肤不透明与透明个体的比例为2:1。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控制该昆虫幼体皮肤透明与不透明的基因中,纯合会导致雄性胚胎致死的是(填“E”或“e”),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2. (2) 让F1中白斑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白斑幼体皮肤透明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白斑幼体皮肤透明雄性个体与亲本中黑斑幼体皮肤不透明雌性个体杂交产生子代的过程:
    3. (3) 已知该昆虫卵的颜色有黑色和白色,黑色和白色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性个体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在卵期很难分辨雌雄。研究人员对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甲进行如图所示处理,最终得到个体丙。

      ①若乙是用X射线处理甲得到的,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②欲通过卵的颜色直接筛选出子代雄性个体,则可选用丙与(表现型)杂交。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
    A . 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 B . 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 C . 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D . 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c基因内碱基对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 . 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 C . 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 .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 1. (2024高三下·汕尾月考)  科学家发现家猪(2n=38)群体中有一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变异。如图所示,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易位类型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数目不变 B . 易位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6条正常染色体 C . 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 D . 染色体易位对个体不利,故不能为家猪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 1. (2023高三上·江阴期末) 研究某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患儿的甲状腺球蛋白(TG)基因突变的特点,经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12种TG基因突变有害,该基因突变导致其转录链变短或不能折叠成正确的空间结构,使得TG蛋白滞留在内质网中而不能分泌到血液中,造成CH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 . TG基因突变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减少,但是碱基种类不变 B . CH患儿可产生12种TG基因突变,说明TG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C . CH患儿体内的垂体细胞合成促甲状腺激素的量较健康幼儿更高 D . 基因突变是人类进化的原动力,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人类出现某种疾病
  • 1. (2024高三下·内江月考)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 B . 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 C . 甲、乙植株的变异类型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 . 乙突变体植株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
  • 1. (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  水稻(二倍体,2n=24)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现全球气温升高使水稻减产,研究人员预通过诱变育种获得耐高温水稻。
    1. (1) 将基因型为aa的耐高温隐性突变体水稻甲与染色体缺失一个A基因的不耐高温的野生型(WT)水稻杂交得F1 , 已知不含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若将上述F1进行随机杂交,F2中耐高温水稻的出现概率是
    2. (2) 为确定突变体乙突变基因的突变位点,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图1中F1产生配子时,3号染色体会由于染色体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进而产生多种花粉,经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获得F2纯合重组植株R1~R5 , 对WT、突变体乙和R1~R5进行分子标记及耐高温性检测,结果如图2、图3所示。经过分析可知,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填分子标记)之间。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推测形成图2中R1~R5结果的原因是

    3. (3) 当该植物体细胞同源染色体中缺失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体(染色体数为2n-1),可用于基因定位。现有一耐高温单基因隐性突变体丙,为定位其耐高温基因的位置,以纯合野生型水稻为材料,需人工构建的种单体水稻,用一代杂交实验定位突变体丙的耐高温基因位置,具体杂交方案:(请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①实验思路:

      ②预期实验结果: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6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