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雷州模拟)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过滤    B . 称取氯化钠    C . 稀释浓硫酸    D . 测溶液的   
  • 1. (2024·雷州模拟)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 CO(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 C(CuO)——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 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 氯化钠溶液(氯化钙)——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 1. (2024·雷州模拟) 我校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1. (1)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各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

      a中有气泡产生

      a中物质是

      b中无明显现象

      b中物质是食盐水

      c中

      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把c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2. (2)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和NaOH;猜想二:NaOH;猜想三:

      提示:Ca(OH)2微溶于水。

    3. (3) 【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盐溶液(写溶质化学式)

      有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写出上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还对a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用pH试纸测定a试管反应后废液酸碱性的过程

      测定结果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

      pH<7(废液显酸性)

    4. (4) 【反思与交流】a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从CaCO3、Ca(OH)2、CaO中选)后再排放。
  • 1. (2024·榕城模拟) 《周礼·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使其与丝表面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物用水冲去,从而可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

    1. (1) 如图所示,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并对该溶液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证明该溶液中没有

      实验2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始终没有明显现象

      证明溶液中没有K2CO3

    3. (3) 【交流讨论】

      同学们将实验结果与老师交流,老师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一定准确,原因是

    4. (4) 经过讨论,同学们又进行了实验3,请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3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填盐溶液名称)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有K2CO3

    5. (5)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烧杯丙中澄清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6. (6) 【延伸应用】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10%的K2CO3溶液pH=11.6,浓度为1%的KOH溶液的pH=13.2,根据如图数据分析,选用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 1. (2024·榕城模拟)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至消失 B . 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 . 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开始时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D . 向装有氢氧化铝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 1. (2024·惠城模拟) 侯氏制碱法的简易流程表示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已知该反应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化学反应方程式:NaCl+CO2+NH3+H2O=NaHCO3+NH4Cl;②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2) 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024·海珠模拟) 氯化镁钾俗称光卤石,易溶于水。光卤石可用来提取 , 是制造钾肥和提取金属镁的矿物原料。
    1. (1) 根据化合物的分类,属于
    2. (2) 反应的方程式为:
    3. (3) 工业上通常利用经过多步反应后制备单质 , 若需制备 , 不考虑损耗,至少需要原料。
    4. (4) 还有很多类似含K化合物,如: , 其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1. (2024·海珠模拟) 某小组用W形管探究C还原后的气体产物。
    1. (1) 按照配比,混合相应质量的C粉和粉末,并充分混合、研磨。

      编号

      粉末①

      粉末②

      粉末③

      C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

      C粉质量

      质量

      x

      g。

    2. (2) 实验探究1:

      步骤1:如图a,称取研磨均匀后的粉末①装入A处,B处放入澄清石灰水,用金属网罩住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A处粉末变成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B处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步骤2:分别用粉末②、粉末③重复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均出现A处粉末变成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探究1的结论是

    3. (3) 实验探究2:探究与C反应能否生成

      步骤1:如图形管处放入氧化铜粉末,凹槽处不放置药品。点燃酒精灯,并对处固体加热5分钟,无明显现象。

      步骤2:另取W形管,取粉末①装入处。从另一端放入氧化铜粉末于处,加热5分钟,发现无明显变化。

      步骤3:分别用粉末②、粉末③重复上述实验,加热5分钟,发现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2中,步骤1的目的是

    4. (4) 进一步用仪器测量实验探究2产生的气体,得到以下图像:

      ①请问用粉末③进行实验时产生的气体对应曲线为

      ②从定量角度分析,C还原生成的含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1. (2024·海珠模拟) 中国的冶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 (1) 炼铁的技术臻于成熟,现代用高炉设备炼铁,如图a。

      ①高炉中B区主要是焦炭发生反应,有两个作用,一是,二是

      ②加入的铁矿石是赤铁矿,在A区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③在生铁冶炼过程中,铁融合碳后,熔点(填“升高”、“不变”、“降低”)。

      ④炼钢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在古代,人们将烧红的生铁反复捶打,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填化学方程式)使金属材料中的含碳量降低。

    2. (2) 汉代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湿法冶金术的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指硫酸铜。

      ①铁能够从溶液中置换出铜,用(填化学式)溶液代替溶液也可以制得铜。

      ②可从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回收。在气氛中,从溶液中得到结晶并烘干,热脱水分解过程中测量的数据如图b,可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

    3. (3) 《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以炉甘石(主要成分为 , 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为)为原料冶炼获得。请写由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 1. (2024·海珠模拟) 锰广泛分布于生物圈内,锰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铝和锌之间,部分锰的化合物的颜色及溶解性如下表。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物质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黑色固体

    难溶白色固体

    易溶,溶液呈浅粉红色

    易溶,溶液呈浅粉红色

    难溶白色固体

    A . 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 B . 与水反应生成 C . 可用反应制备 D . 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