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是以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这里采用了法)。
  • 1. 回声及回声测距。
    1. (1)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会被回来形成回声。
    2. (2)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时,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如果于0.1s,便无法区分开来,此时回声能使原声加强。在屋子里说话,听起来比在屋外说话响亮,就是这个道理。

      回声测距中,声源不动时,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从声源发出声音到声源接收到声音时声音传播路程的

  • 1. 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真空传声。

  • 1. 下列常见的声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 . 雨滴打到雨伞上的“嗒嗒”声能被清晰地听到 B . 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C . 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的流淌声 D . 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打破了森林清晨的宁静
  • 1.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
  •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 1. 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C . 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 D . 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强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如图是学习声音知识时所用的几个探究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 . 丙图击鼓时用力不同,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 . 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观察振动快慢,探究声音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 1. (2024七下·义乌期中) 如图甲是小科用三根铜管制成的简易风铃,其中位于中间的B管挂有重物。

    1. (1) 小科发现有风时,A管比B管更容易发生晃动,这是因为
    2. (2) 铜管晃动后,相互碰撞能发出声音,用手捏紧铜管,发声也就停止,这说明
    3. (3) 如图乙,小科把风铃挂在车上,当车辆向前启动时,风铃将向运动(选填“前”或“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