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瑞安期中)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 . 嗅觉和听觉 B . 听觉和视觉 C . 触觉和味觉 D . 听觉和味觉
  • 1. (2024·临平模拟)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镜前整理仪容,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小明走向镜子,则像将会变大 B . 小明能看清像是因为像成在视网膜上 C . 小明能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D . 若用科学教材挡住眼睛,那么镜中人的像就不存在
  • 1. (2023七下·台州期中) 每年的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提醒全球人类注意爱护自己的耳朵。下列生活中有关对耳朵的保护措施及其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游泳时戴上泳帽盖住耳朵预防耳内进水,防止①外耳道发炎 B . 减少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和减小音量,保护②鼓膜免受损伤 C . 谨慎用药,防止药物破坏③,使其不能接受刺激,导致耳聋 D . 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疗,防止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 1.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1. 感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刺激→→形成信号(神经冲动)→(神经中枢)→形成感觉。

  • 1. 请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阳春三月,天气开始暖和。小明去看桃花,走到桃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桃花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真香呀! 在桃园里,他看到了一朵朵粉色的桃花,微风吹来,花瓣落在脸上,多么惬意啊……
    1. (1) 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2. (2) 小明闻到桃花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
    3. (3) 小明在桃园里待了一会儿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为什么? 
  • 1. 听觉的形成过程。(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放大并传导)→(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产生听觉)。
  • 1. 舌头表面的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感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形成味觉)。
  • 1. 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可能感冒了,医生经诊断后开出处方。输液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妈妈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 (1) 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比较敏感。
    2. (2) 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没有痛觉好不好?说明理由。
    3. (3) 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这说明了。?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