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上虞模拟) 小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什么颜色的光最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

    ①按图组装三套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容器中分别放入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同时分别放入等量的二氧化碳缓冲液(CO2缓冲液可维持装置内CO2浓度恒定),用记号笔标记红色水滴的初始位置;

    ③将装置分别放在强度相同、颜色分别为绿、黄、红的光照下,保持环境温度为25℃;

    ④3小时候后,测量并记录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液滴移动/mm

    A

    天竺葵

    绿

    25

    左移1.1

    B

    天竺葵

    25

    右移1.5

    C

    天竺葵

    25

    右移3.5

    1. (1) 本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有计时器、温度计、
    2. (2) 实验通过比较判断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弱。
    3. (3) 小虞发现A组中液滴向左移动,那么绿光下天竺葵能进行光合作用吗?小虞增设D组实验(装置及温度和A组相同),黑暗处理,3小时后测量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若测得D组的液滴,则说明绿光下天竺葵能进行光合作用。
    4. (4) 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
  • 1. (2024·上虞模拟) 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下图是植物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的示意图。

    1. (1) 过程1发生时,土壤液溶质质量分数植物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过程2中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茎中的(选填“筛管”或‘导管”)。
    3. (3) 过程3的强弱可以由叶片表面的来进行调节。
  • 1. (2024·上虞模拟) 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如图某同学将小球按A→F 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被光照亮部分形状来学习月相变化。以下四图中与上述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A . 如图甲,学习声音的传播形式时,观察水波的传播方式 B . 如图乙,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镜子前后放两根相同的蜡烛 C . 如图丙,学习地壳运动时,将两本书对放在一起相互运动 D . 如图丁,学习茎对物质的运输时,将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来显示水在茎中的运输
  • 1. (2024·嵊州模拟)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为寻求更好的灌溉方式,科研人员选取相同面积的三块样地,播种相同品种、相同数量的玉米籽粒,并对三块样地进行不同方式的灌溉。一段时间内测得三块样地玉米产量和耗水量如表所示。

    灌溉方式

    产量(千克/公顷)

    耗水量(立方米)

    7473.6

    214.70

    膜下滴灌

    10694

    199.86

    喷灌

    9216.8

    333.17

    1. (1) 表格中“?”处的灌溉方式为
    2. (2) 据表可推测,(填灌溉方式)最有利于玉米增加绿叶面积,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 (3) 膜下滴灌耗水量最少,原因是覆膜可以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散失,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含水量,从而促进玉米根的生长和发育。
    4. (4) 滴灌系统可将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实现水盐同步管理和合理利用。使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时,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①使用水溶性肥料,避免堵塞出水孔 

      ②输水压力越大越好,以保证出水量

      ③植株的不同生长期,供水量应不同

  • 1. (2024·嵊州模拟) 水稻从浸种催芽、移栽、生长到收获,整个栽培过程都有可能由于气候异常或栽培管理疏忽引起灾害(减产)。下面是《天工开物》记载水稻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三种灾害。

    一灾为种不入土,发生于播种期。如果田里积水过深,播撒稻种没有来得及沉下,这时猛然刮起了狂风,谷种就会堆积在秧田的一个角落。

    二灾为阴雨烦,发生于幼苗扎根期。移栽的稻秧还没有完全扎根的时候,一旦赶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就会损坏一大半。

    三灾为谷粒沾湿自烂,发生于成熟期。水稻成熟时,如果遇到狂风,连续十几天阴雨,稻粒就会被吹落,浸湿发芽、甚至腐烂发霉。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中的2种灾害作出解释,并提出对应的减灾措施。

  • 1. (2024·浙江模拟) 图甲中a、b、c分别表示金银花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夏季某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减弱图甲中的(选填“a”“b”或“c”及对应的名称)。
    2. (2) 由图乙可知,金银花植株在这天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时左右。
    3. (3) 通过图乙的曲线|发现金银花在中午12时左右,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猜测是因为植物为避免过度失水损伤细胞,使叶片气孔孔径开度减小,从而引起CO2 供应不足,净光合速率降低。为探究金银花产生“光合午休”的具体原因,科研人员测定了同一株金银花大小相同但向光角度不同的两种叶片(接收直射光照面积不同)在 12时左右的部分指标,结果如表所示(叶片温度与气孔孔径开度有关)。

      指标

      净光合速率相对值

      叶片温度(℃)

      叶细胞内CO2 浓度(mg/L)

      直立叶

      12.9

      37.5

      11.0

      展平叶

      8.8

      37.7

      11.6

      经分析认为,气孔开度减小引起的叶细胞内CO2浓度不足,不是金银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判断依据是

      原来金银花“光合午休”现象还与叶片中的关键物质——D1 蛋白(可促进光合作用)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强光照会导致D1 蛋白含量下降。为缓解金银花在中午12 时左右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宜采取的措施是(选填“适当遮荫”或“补充 CO2”)。

  • 1. (2024·浙江模拟) 图甲是一种绿色家居设计图。风帽、光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复合保温墙体、屋顶绿化等都是它的配置。

    1. (1) 炎热的夏天,屋顶绿化使屋内变得凉爽,主要是利用了植物叶片的吸收热量的原理。
    2. (2)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
    3. (3) 安装在房顶上的光电池,平均每天发电5.5kW·h,使用时输出电压为220 V,冬季室内采用电热板取暖,电热地板的规格是“220V 2.5 A”,那么5.5 kW·h电能可供该电热地板正常工作 h。
    4. (4) “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能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甲醇(CH4O),该装置模拟植物的作用。
  • 1. (2024·杭州二模)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杭州市周边多处乡村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桑椹生产基地,吸引了众多市民观光采摘,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桑椹是桑树的果实,为探究桑树的生命活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 (1) 把图一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装置(填“A”或“B”)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表明该桑树幼苗进行了光合作用。
    2. (2) 图二的 B过程表示的是作用,水蒸气是通过叶片的散失的。
    3. (3) 图三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桑树叶片对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的变化曲线。根据这条曲线,若要使叶片能积累有机物,则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 1. (2024·绍兴模拟) 实验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对下列有关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 . 图一实验装置中,种子1和种子3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 B . 图二用湿棉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C . 图三所示实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 取图四中A、B叶片脱色漂洗后滴碘液,仅叶片A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1. (2024·龙湾模拟) 立柱式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型农业种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耕地紧张的问题。为使其更好地发挥节省土地面积、节能、产量高、自动化等优点,农业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在透明大棚中建有一定数量的立柱,如图甲。立柱表面有种植口,有序错位排布,用于放置植物。立柱的中央有一条管道,管道分支连接各个种植口,可通过进水管道将营养液输送至每个种植口底部,多余的营养液可经排水管道流回集液槽,如图乙。

    建议二:立柱顶部的水箱内配备压敏电阻R,电阻大小随压力变大而减小。控制电路可控制间门的打开和关闭,其电路如图丙。

    建议三:选择生长高度以下的带叶植物。

    结合上述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专家的建议能实现立柱式无土栽培的优点作出解释。

    甲 乙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