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

    海伦·凯勒接受了命运残酷的挑战,用自己所有的爱心去拥抱世界,不仅在黑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还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①建设了一家盲人、聋哑人的慈善机构。海伦·凯

    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教育家,②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③她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1. (1) 第①句用词不当,“”应改为“”。
    2. (2) 第②句缺少宾语中心语,修改意见:
    3. (3) 第③句标点符号运用不当,修改意见:
  •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 . ②④③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④①③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王冕读书

    [明]宋濂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

    [注]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同“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同“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默记( )

      牵牛来责蹊田( )

      冕因( )

      琅琅达( )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3. (3) 读完本文,小文和小语深受感动,请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文:短文中,王冕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激励了我。

      小语:是的,我们还可以借鉴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

      小文:说来听听。

      小语:短文选取了这样两个事例,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称为,文中还通过僧寺环境的“可怖”来烘托,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称为

  •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我看不到海伦丝háo( )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对生命的爱。③我不( )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càn làn( )的阳光。

    1.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丝háo( )

      ②càn làn( )

      ③不( )

    2. (2) 第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 1. 七年级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 (1) 活动一:拟写主题。

      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标语。

       ,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 (2) 活动二:畅谈感悟。

      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远航归来

    肖复兴

    ①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些日子,总想起王老师。王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我还清楚记得他的名字叫王继皋。

    ②王老师是我们班语文课的代课老师。那时候,我们的语文任课老师病了,学校找他来代课。他第一次出现在教室门口,引得全班同学好奇的目光,聚光灯一样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梳着一个油光锃亮并高耸起来的分头,身穿笔挺的西装裤子,白衬衣塞在裤子里面,很精神的打扮。关键是脚底下穿着一双皮鞋格外打眼,古铜色,野鱼皮,镂空,露着好多花纹编织的眼儿。

    ③从此,王老师在我们学校以时髦而著称,常引来一些老 师的侧目,尤其是那些老派的老师不大满意,私下里议论:校长怎么把这样一个老师给弄进学校来,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④显然,校长很喜欢王老师。因为他有才华。王老师确实有才华。王老师的语文课,和我们原来语文老师教课最大的不一样地方,是每一节课都要留下十多分钟的时间,他为我们朗读一段课外书。这些书,都是他事先准备好带来的,他从书中摘出一段,读给我们听。书中的内容,我都记不清楚了,但每一次读,都让我入迷。这些和语文课本不一样的内容,带给我很多新鲜的感觉,让我充满好奇和向往。

    ⑤王老师朗读的声音非常好听,他的嗓音略带沙哑,用现在的话说,是带有磁性。而且,他朗读的时候,非常投入,不管底下的学生有什么反应,他都沉浸其中,声情并茂,忘乎所以。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有时候,同学们听不大懂,有调皮的同学开始不安分,故意出怪声,或成心把铅笔盒弄掉到地上。他依旧朗读他的,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也是他自己的世界里。

    ⑥王老师的板书很好看,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见到的字写得最好看的一位老师。他头一天给我们上课,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王继皋”三个大字,我就觉得特别地好看。我不懂书法,只觉得他的字写得既不是那种龙飞凤舞的样子,也不是教我大字课的老师那种毛笔楷书一本正经的样子,而是秀气中带有点儿潇洒劲头儿。我从没有描过红模子,也从来没有模仿过谁的字,但是,不知不觉地模仿起王老师的字来了。起初,上课记笔记,我看着他在黑板上写的字的样子,照葫芦画瓢写。后来,渐渐地形成了习惯,写作文,记日记,都不自觉地用的是王老师的字体。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读中学,即使到现在,我的字里面,依然存在着王老师字抹不去的影子。这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个人对你的影响,竟然可以通过字绵延那么长的时间。

    ⑦不仅字写得好看,王老师人长得也好看。我一直觉得他有些像当时的电影明星冯喆。那时候,刚看完《南征北战》,觉得特别像,还跟同学说过,他们都不住点头,也说是像,真像。后来,我又看了《羊城暗哨》和《桃花扇》,更觉得他和冯詰实在是太像了。这一发现,让我心里暗暗有些激动,特别想对王老师讲,但没有敢讲。当时,年龄太小,觉得王老师很大,师道尊严,拉开了距离。其实,现在想想,王老师当时的年龄并不大,撑死了,也不到三十。

    ⑧王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好几次讲完课文后留下来的那十多分钟,他没有给我们读课外书,而是教我们唱歌。他自己先把歌给我们唱了一遍,唱得真是十分好听,比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唱得好听多了。沙哑的嗓音,显得格外浑厚,他唱得充满深情。全班同学听他唱歌,比听他朗诵要专注,就是那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托着脑袋听得入迷。

    ⑨不知道别的同学是否还记得,我到现在记忆犹新。王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歌名叫作《远航归来》。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里面的每一句歌词:

    祖国的河山遥遥在望,

    祖国的炊烟招手唤儿郎。

    秀丽的海岸绵延万里,

    银色的浪花也叫人感到亲切甜香

    祖国,我们远航归来了,

    祖国,我们的亲娘!

    当我们回到你的怀抱,

    火热的心又飞向海洋……

    ⑩一连好几次的语文课上,王老师都带我们唱这首歌,每一次唱,我都很激动,仿佛真的是一名水兵远航归来,尽管那时我连海都没有见过,也觉得银色的浪花和秀丽的海岸就在身边。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

    ⑪整整六十年过去了,这首《远航归来》,还常常会在耳边回荡。这首歌,几乎成了我的少年之歌,成了王老师留给我难忘旋律的定格。

    (有删改)

    1. (1) 第③段有何作用?
    2. (2) 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有时候,同学们听得人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

      ②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

    3. (3) 王老师给“我”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
    4. (4) 文章以“远航归来”为题,有哪些用意?
  • 1. 下面句子中有关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唤醒了我的灵魂 , 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A . “唤醒”“希望”“启发”在句中都是动词。 B . “新”“好奇”在句中都是形容词。 C . “灵魂”“经历”“思想”在句中都是名词。 D . “能”是表意愿的动词,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 1. 阅读本文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 “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 (1) “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2. (2)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3. (3) “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4. (4) 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5. (5) 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 1.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和意义。
    1. (1)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 , 美不胜收。

      读音:意义:

    2. (2) 好几次我们不得不在路旁的树下小

      读音:意义:

    3. (3) 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思遐想,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读音:意义:

  • 1. 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仿句: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