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黑龙江模拟) 如图所示是初中阶段同学们接触到的光学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大”或“变小”)了;

    (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蜡烛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蜡烛的像将向(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为了让坐在左侧的小亮也看到蜡烛A的像,小明只把图乙中的玻璃板沿纸面向左平移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选填“会”或“不会”)向左平移。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距离大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0cm,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眼睛在图丙中(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烛焰成的像。

  • 1. (2024九下·黑龙江模拟)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雨后彩虹 B . 狗的影子 C . 筷子“弯折” D . 湖光倒影
  • 1. (2024九下·咸阳模拟) 5月19日,中亚公园正式开放,公园拥有景观区、丝路会客厅、中亚特色餐饮等三大功能板块,成为西安与中亚人文交流新窗口,同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图是小美用手机拍摄的公园一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公园里绿树成荫,“树荫”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 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鲜花五颜六色是因为太阳光在鲜花表面发生色散现象 D . 小美用手机拍摄美景,此时在手机中形成的是虚像
  • 1. (2024九下·徐州模拟) 小明用一个焦距不大的凸透镜自制了一架如图所示的成像装置,外壳的长度为 16cm。   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要使近处的物体也能在半透明膜上成像,则小明所选的凸透镜的焦距应不超过 cm;若将凸透镜换为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物体在半透明膜上成像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

  • 1. (2024·遂川模拟)  关于以下各图所示物理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水中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图乙: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立即燃烧,说明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 C . 图丙:日晷仪通过竖杆影子的变化进行计时,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D . 图丁: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规则分布,说明电流周围的空间存在磁感线
  • 1. (2024·南昌模拟)  斯诺克台球也被称为障碍台球。如图,当我们利用白球直接去撞击红球时,会被中间的绿球挡住,这就像光的现象。这时可以选择利用白球撞击球桌边沿反弹后撞击红球,这就像光的现象。

  • 1. (2024·修水模拟)  斯诺克台球也被称为障碍台球。如图,当我们利用白球直接去撞击红球时,会被中间的绿球挡住,这就像光的现象。这时可以选择利用白球撞击球桌边沿反弹后撞击红球,这就像光的现象。

  • 1. (2024·吉安模拟) “光年”是(选填“时间”、“长度”或“速度”)的单位: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该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 1. (2024·连州模拟)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该实验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当物体和光屏不动,小孔靠近蜡烛时,成倒立、(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的(填“实像”或“虚像”).
  • 1. (2024·连州模拟) 【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完成下列小题。
    1. (1)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2. (2) 2024年春季开学,为切实解决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全区各学校为每名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统一配发反光马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3. (3) 在下列四个生活实例中,目的是减小摩擦的是( )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7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