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锦州模拟) 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水中倒影 C . 海市蜃楼 D . 透镜成像
  • 1. (2024九下·江津月考) 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铅笔“折断” B . 小孔成像 C . 汽车后视镜 D . 天空中彩虹
  • 1. (2024九下·巴南模拟) 2024年3月9日至2025年2月28日,天空将上演“月掩土星”的天文景象,我国境内可见两次。“月掩土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下列图所示光现象与“月掩土星”原理相同的是(       )
    A .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B . 手影 C . 塔式太阳能电站 D . 硬币再现
  • 1. (2024九下·朝阳模拟)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墙上呈现人的影子 B .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C .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 白光穿过三棱镜色散
  • 1. (2024九下·衡阳模拟) 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 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本身是一个大的光源 B . 乙:对着镜子画脸谱,用的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对光有折射作用来成像 C . 丙: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D . 丁: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硬纸板上能看到光路,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 1.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主要应用了光的反射的是(  )
    A . 凿冰取火 B . 悬镜观邻 C . 针孔成像 D . 晷针留影
  • 1. (2024九下·西安模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 日晷计时 B . 筷子弯折 C . 水中倒影 D . 雨后彩虹
  • 1. (2024九下·乐东模拟) 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       )
    A . 水中的倒影 B . 墙上的影子 C . 被露珠放大的叶脉 D . 相机摄像
  • 1. (2024九下·哈尔滨模拟) 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如图:墙上出现手影——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B .    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C .    如图:平行光经凹透镜后的现象——光由空气射向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 .    如图:小泽通过平面镜看到小猫,同时小猫通过平面镜也看到小泽——反射时光路可逆
  • 1. (2024九下·黑龙江模拟) 如图所示是初中阶段同学们接触到的光学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大”或“变小”)了;

    (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蜡烛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蜡烛的像将向(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为了让坐在左侧的小亮也看到蜡烛A的像,小明只把图乙中的玻璃板沿纸面向左平移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选填“会”或“不会”)向左平移。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距离大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0cm,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眼睛在图丙中(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烛焰成的像。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7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