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云南模拟) 请结合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用 B 装置制取 CO2 气体,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下的 原因是。若用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 放在导管口 c 处。
    3. (3) B、C 装置均可用来制取 CO2 气体,C 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原理是;实验室

      更多使用 B 装置制取 CO2 气体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4. (4) 实验空制备二氧化碳常用 1:3 的稀盐酸(用体积比为 1:3 的浓盐酸与水混合配制)。(已知浓盐酸的溶 质质量分数为 37%,密度为 1.19g/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 1.0g/mL),则 1:3 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只列计算式)
  • 1. (2024·肇庆模拟) 化学课上,老师拿来一包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8g该混合物于烧杯中,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5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30

    60

    90

    120

    1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a

    12

    11

    11

    计算:

    1. (1) 表中a的值为。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 (2)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 (3) 在坐标中画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质量的相应曲线关系,标注必要的数据。

  • 1. (2024·福田模拟) 溶液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其它条件相同时,单位体积内离子个数越多导电性越强。已知KCl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K+和Cl- , 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和导电性实验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 . t1℃时,KNO3溶液和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t2℃时,向饱和KCl溶液中加入较稀的KCl溶液,灯泡亮度变大 D . 将t2℃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 (2024·福田模拟) 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硫酸厂废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数字化传感器进行测量。小组同学向烧瓶中倒入20g废液样品,插入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向废液样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边滴加边搅拌。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和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1. (1) 从图像中观察出酸碱中和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2) 当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g时,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溶液呈色。
    3. (3)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4. (4) 请计算废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 1. (2023九下·盐田月考) 小深同学做实验发现: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没有气泡生成,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当全部转化成后,再发生反应:

    【实验设计】

    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解决问题】

      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3%的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少量7.3%的稀盐酸.

      观察到广口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广口瓶内出现的现象是;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的现象是

    2. (2)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质量是多少后,才开始产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 1. (2024·桂林模拟) 图1为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1、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点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 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 . 时,分别将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多 D . 图2中“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1表示为
  • 1. (2024·钦州模拟)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 . 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C . 欲除去甲溶液中少量的乙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 . 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 1. (2024九下·吉安月考) 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宁明模拟)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 .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的溶液 D . 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 1. (2024·浦北模拟) 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在烧杯中加入该硫酸溶液100g,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

    1. (1)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2. (2) 求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