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自贡模拟)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C . 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D . 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是一种酸
  • 1. (2024·自贡模拟)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方程式为。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收集气体,产生的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若发生装置选取装置 , 其优点为
    4. (4) 实验室常借助传感器研究气体的性质与变化。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可知:

      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当氧气浓度变为%时蜡烛不再燃烧。

  • 1. (2024九下·竞秀开学考) 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⑤
  • 1. (2024·韶关模拟) 图为我国古代“炼石胆取精华法”制取硫酸的部分场景。“以士擊(即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以炭烧石胆使作烟(氧化铜),以物扇之,其精华(硫酸)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炼石胆取精华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反应1:CuSO·5H2OCuO+SO3↑+5H2O↑,反应2:SO3+H2O=H2SO4

    1. (1) 将铜制成铜盘,是利用了铜的性。
    2. (2) “炭烧石胆使作烟”中“烟”的颜色是
    3. (3) 古人将烧石胆产生的气体称为“蚀气”,说明已认识到硫酸具有性。
    4. (4) “精华尽人铜盘”,用“铜盘”不用“铁盘”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5. (5) 古人制取完硫酸后,用泥封闭炉门“却火”,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1. (2024·韶关模拟)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工程在南海正式投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1) “双碳”目标指的是“碳中和”和“碳达峰”,这里的“碳”指的是
    2. (2) CO2在封存之前要先“捕捉",某同学设计了“捕捉”二氧化碳的流程(如题20-1图)。

      i.题20-1图中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是,反应1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捕捉”CO2的原理

      ⅲ.反应器中溶液采用喷雾形式的目的是

    3. (3) 被封存的CO2可用于食品保鲜、等(任写一种),也可以转化成甲醇。转化过程是在纳米纤维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如题20-2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请画出题20-2图中丁物质的微粒图。
  • 1. (2024·韶关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能提高肥效 B . 煤炉旁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 切过酸菜的菜刀要及时清洗防止菜刀被锈蚀 D . 炒菜时油锅起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 1. (2024·韶关模拟) 【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 (1) 实验室制取CO2及其性质检验。

      i.仪器a的名称是

      ⅱ.实验室制取CO2 , 应选择题18-1图中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

      ⅲ.不同的吸收剂对CO2的吸收效果比较(将CO2以相同流速通入不同的吸收剂中,在第30秒时,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实验装置

      吸收剂

      用量/mL

      烧杯中的现象

      A

      30

      浑浊

      B

      饱和石灰水

      30

      较浑浊

      C

      15%KOH溶液

      30

      无明显现象

      分析:实验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结论:上述三种吸收剂中吸收效果最好的是(填字母)。

    2. (2) 制作简易“吸碳机”。

      项目式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吸碳设备,设计并制作简易“吸碳机”,如题18-2图所示。

      ⅰ.选用某种吸收剂进行“吸碳”实验,装置内气体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题18-3图所示。400秒后CO2浓度不再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ⅱ.若用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剂,收集滤网上的生成物,该生成物是(填化学式)。

      若将生成物与(填化学式)反应,可重新生成氢氧化钠,实现吸收剂再生。

  • 1. (2024·长春模拟) 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通过下列实验来探究“是否反应”。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发生了反应?

    【设计实验】

    1. (1) 同学们根据碱的化学性质,推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2. (2) 【实验验证】

      Ⅰ.从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的角度探究。

      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

    3. (3) 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观察到气球鼓起,同学们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经过小组讨论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溶液换成,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4. (4) Ⅱ.从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探究。

      利用图丙的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5. (5) Ⅲ.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写出图丁中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 (6) 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由图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少的物质是
  • 1. (2024·朝阳模拟)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与有关的化学观念中,正确的是(    )
    A . 微粒观: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 转化观:通过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均能生成 C . 能量观:与C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并释放热量 D . 守恒观:植物光合作用可吸收 , 使自然界中的碳元素质量减少
  • 1. (2024·长沙模拟)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食盐水可以除去铁锈 B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冰箱除味剂 C . 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乳化后除去 D . 烧碱(NaOH)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