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济南的冬天》《金色花》《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分别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英国诗人泰戈尔、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B . 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君”“高寿”“惠顾”“令郎”等是常见的敬辞,“家母”“愚见”“鄙人”“见谅”是常见的谦辞。 C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具体生动地显示了当时社会情状和风貌。 D .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 1. (徐州中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 . 母爱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泰戈尔的《金色花》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的深情。 C .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 D . 小语听到爸爸跟王叔叔打电话。爸爸说:“王弟,最近家父身体可好? 老人家也近七十花甲了,我抽时间去看看他。”
  • 1. (2023七上·蕲春期中) 阅读《金色花》选段,完成问题。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 (1) 《金色花》一文中,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2. (2) 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 1. (2023七上·洛宁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 使用敬辞或谦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令尊、令郎等是敬辞,家君、愚兄等是谦词。 C .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表达对母亲爱恋为主题的小说。前者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后者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D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
  • 1. (2022七上·江干期中) 有亲情为家,有幸福感为庭,请你参加“家之情”活动,完成下面的现代文阅读。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 , 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注释】①史铁生的《合欢树》是其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他的照顾、鼓励,直到三十岁成名以后,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的缅怀。

    1. (1) 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关于亲情的作品,请选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   )
    2. (2) 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事件

      情感

      九岁

      欢喜

      又五年

      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

      在羊城遇见合欢花

      茫然

      “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

    3. (3)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朗读卡片                                        

      朗读卡1

      ①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朗读设计:读这句话的语速要慢,“雾一般”重读,“丝丝缕缕”、“清甜”可稍做停顿,突出合欢淡雅悠长的芬芳,读出作者欣喜陶醉的语气,表达了其对合欢的喜爱之情。

      朗读卡2

      ②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从语速、语气、停连和重音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设计)

      朗读设计:

    4. (4) 小文中第③段和第⑦段的划线处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能否删去一处?请从文章内容、结构与作者情感的角度加以分析。
    5. (5) 小鹏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展阅读材,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单元导语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目录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散步/莫怀戚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

  • 1. (2023七上·文登期中)  初中学习了两个月,同学们感到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多样,于是有了以下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请你选出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 中国古代人在交流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敬辞如尊君、贵姓、惠存、高见等,谦辞有舍弟、拙著、寒舍、薄礼等。 B .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引导下,走出了迷茫绝望,获得了新知和幸福。 C . 《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繁星》、《春水》等。 D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合称为“四书”。
  • 1. 综合性学习

    母亲节来临之际,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 活动一:悟“美” 】 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请将它们提取出来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质重构的时代,“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关的呼唤。

    2. (2) 【 活动二:鉴“美” 】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

      的妈妈最美

    3. (3) 【 活动三:荐“美” 】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请为她写一则推荐词

      要未:①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②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 候选人姓名;④60字左右。

      “最美妈妈”推荐词

    4. (4) 【 活动四:赞”美”】 你推荐的候选人荣获了“最美妈妈”称号,请给她写一则贺词

      要求:① 仿照小诗画线部分拟写;②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③字数不必完全相同。

      我们这群母亲

      把和平的旋律

      摇进世界的心脏

      ——一(瑞典)沙克丝

      我的“最美妈妈“

      您(      )

      ——爱您的XXX

  • 1.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嬉嬉地在风中摇摆。 B .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辦儿,看着你工作。 C .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D .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
  • 1. 《飞鸟集》的作者是:(人名)。他诗歌重要的主题是:
  • 1. 填空
    1. (1) 《金色花》作者是(国名)文学家(姓名)。
    2. (2)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选自。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