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济南模拟)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便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 烧碱可以用来治理酸性土壤 B . 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预防煤气中毒 C . 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D . NO2、CO2、SO2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
  • 1. (2024九下·福建模拟) 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小组查得“爆竹的迭代”资料:

    材料一:早期爆竹是2000多年前利用焚烧竹竿发出爆炸。黑火药发明后,爆竹是将火药装入竹管中点燃产生爆炸。纸发明后,用纸筒代替竹管制成鞭炮代替爆竹。

    材料二:烟花是爆竹的迭代,冶金工业的发展使人类多样化利用金属粉末制得烟花。灼烧含钠物质呈现黄色,含钾物质呈现浅紫色,含钙物质呈现砖红色,镁粉和铝粉的燃烧呈现白色强光。烟花在空中爆炸散开来的星星点点温度能超过1000℃,掉到地上的残渣内部温度也可达到300℃。

    材料三:每逢重大节日和典礼,绽放在空中的美丽烟花给人们增添喜庆。燃放烟花会带来噪声污染,同时产生粉尘和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1. (1) 从微观视角分析简述“为何焚烧竹竿会发出爆炸?”:
    2. (2) 燃放烟花时,铝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灼烧含钠物质呈现黄色,含钾物质呈现浅紫色,含钙物质呈现砖红色。这里的“钠”“钾”“钙”指的是___________。
    4. (4)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燃放烟花爆竹的时段或地点提出的一点建议
  • 1. (2024·丽江模拟) 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 N2 B . PM10 C . He D . H2O
  • 1. (2024·红河模拟) 空气和水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
    1. (1) 空气成分中按体积算占0.03%的(填化学式)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填“好”或“差”)。
    2. (2) 依据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3. (3)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和氮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7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 1. (2024·高州模拟)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多处都有体现.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春节期间路旁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的化学性质 B . 水库的水经沉淀、过滤后可得到纯水,可直接饮用 C . 家用制氧机通过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 D . 为减少空气污染,应加高化工厂烟囱
  • 1. (2024九下·贵港模拟) 下列化学实验的记录和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 将少量面粉、白糖、花生油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均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B . 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6.0,证明该雨水为酸雨 C .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 .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1. (2024九下·贵港模拟) 下列物质属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是
    A . 二氧化碳 B . 氮气 C . 一氧化碳 D . 氢气
  • 1. (2024九下·惠安模拟) 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 . NO2 B . CO2 C . SO2 D . 可吸入颗粒物
  • 1. (2024九下·景德镇模拟) 2022年夏季,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降雨量偏少,发生了不同程度干旱,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1. (1) 我省大部分饮用水来自地表天然水,地表天然水转化为饮用水需要经过一系列净化,净化时常会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作消毒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生活中常用鉴别硬水和软水。
    2. (2) 为缓解旱情,各地抓住时机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是:适当条件下,将干冰撒入云层,由于干冰,使雨滴增大形成降雨。
    3. (3) 由于旱情时间长,部分地区发生森林火灾,在扑灭森林大火时,消防人员砍出隔离带的方法灭火,其灭火原理为
    4. (4) 面对严重的旱情,各有关部门都发出节水、护水倡议,请你说出一条具体的节水措施
  • 1. (2024九下·江西模拟)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甲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 . 反应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