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上·仙居期末) 学校组织学生去某山地研学。小科兴致勃勃地找到了该山地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地大约位于B地的什么方向( )。
    2. (2) 小科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路线,他想选择坡度较缓路线,应选择哪条路。
  • 1. (2023七上·金华月考) 如图是我省某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E处的地形名称为
    2. (2) 小阳欲攀登C高地,有AC、BC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路线。
  • 1. (2024七上·宁波期末) 如图所示是位于阿根廷的中部沙漠地带的月灵谷,这里土地干燥、地表崎岖不平。很多天然形成的外表光滑的石头,如棋子一样散落在月亮谷中。这些石头的成因是( )

    A . 流水侵蚀 B . 冰川侵蚀 C . 风沙侵蚀 D . 人工雕刻
  • 1. (2024七上·诸暨期末) 位于我市的东白湖景区环境优美,四周密林覆盖。小明周末去景区游玩时,发现了很多与科学知识相关的现象。对此,小明展开了探究

    探究一:图甲所示为小明发现的一块能浮在水上的石头——浮石。

    1. (1) 小明通过观察发现,浮石有气孔构造,据此他猜想该浮石中有动植物化石,请你对该猜想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2) 用天平测量浮石的质量: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后续测量步骤均正确,最终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浮石的质量是g
    3. (3) 用量筒测量整块浮石的体积(图丁):小明在浮石的外面包裹一层薄薄的保鲜膜,从图A→图B→图C的操作,测得浮石的体积为(保鲜膜与细棒的体积忽略不计)。该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不变”)。

    4. (4) 探究二:小明通过告示牌看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地图和东白山某处等高线图。

      由右图可知,东白湖位于诸暨市的(填“东南部”“西南部”“东北部”或“西北部”)。

    5. (5) 其中A处表示的地形是,若图中两个山顶距离是 , 根据图上比例尺,它们的实地距离是
    6. (6) 山区降水过多,容易引发泥石流。以下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探究三:小明还发现东白山是我市特产——香榧(裸子植物)的产地。

      对此,他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二歧式检索表,其中表示香榧的是

  • 1. (2023七上·金华期末)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 . 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 . 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 . 风蚀蘑菇的形成 D .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 1. (2023七上·金华期末) 根据如图所示的某地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村在丙村的方向。
    2. (2) 图中画了甲河的四条支流(a、b、c、d),指出是哪一条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 1. (2023七上·鹿城期末) 下列地貌类型成因不正确的是(     )
    A . 三角洲——流水溶蚀 B . 风蚀城堡——风的吹蚀 C . 角峰——冰川侵蚀 D . 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流水冲刷
  • 1. (2023七上·鹿城期末) 下列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 . 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 .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 . 外力作用主要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 1. (2022七上·浙江期中) 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 沙漠中的石蘑菇 B . 火山湖 C . 海岸的“怪石” D . 喜马拉雅山
  • 1. (2023七上·浙江) 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 )

    A . 流水的冲刷 B . 泥沙的沉积 C . 风的吹蚀 D . 冰川的移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