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余杭期中) 断路器因方便、安全,被广泛使用。
    1. (1) 图示为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图,当电流过大时,它的工作顺序是 ____ ( 填字母 ) 。

      ① 簧锁装置脱开;②接触点断开;

      ③ 电流过大,双金属片发热就多;④双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

    2. (2) 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膨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

      实验序号

      材料

      升高的温度(℃)

      原长(m)

      伸 长 量 ( mm )

      1

      黄铜

      10

      1.00000

      0.19

      2

      黄铜

      10

      2.00000

      0.38

      3

      康铜

      10

      1.00000

      0.15

      4

      康铜

      30

      1.00000

      0.65

      5

      10

      2.00000

      0.46

      6

      30

      1.00000

      0.69

      ①从3、4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有关 。

      ② 如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铜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使电路断开,根据上面的实验记录确定双金属片上下层的材料分别是(填“黄铜和康铜”或“康铜和黄铜”)。

  • 1. (2024·路桥模拟) 某研究小组同学看到农民伯伯常给水稻秧田灌水,一般水深在5厘米左右。他们想,水稻是因为喜欢水才种在水里吗?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1. (1) 水位高低是否影响水稻秧苗的成活率?

      研究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请将步骤三补充完整。

      步骤一:小组同学取苗高15cm左右长势相同的水稻秧苗40株。

      步骤二:随机选取10株种在生长环境适宜的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恰好没过土壤,置于26℃的温室里,如右图所示。

      步骤三:

      步骤四:每天观察并记录一次死亡率,持续观察15天,将实验重复三次。

      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位的上升,水稻秧苗的死亡率先降低后升高。

    2. (2) 小组同学了解到:稗草等杂草喜欢与水稻扎堆、抢夺养分。现取同样数量的稗草苗取代稻苗,进行实验。观察结果与水稻秧苗相似,而且稗苗死亡率远高于水稻。查阅资料获知:水稻被淹后会快速生长,让更多叶片露出水面,即所谓的“泡苗助长”。根据上述研究,请你解释为什么农民常给水稻秧田灌水:
    3. (3) 人类驯化水稻已有9000年的历史。早期水稻生长于沼泽,沼泽的环境时而干旱少雨,时而淹水。水稻长期生活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形成了特殊的“脾气”,它既能生活在水里,但又怕涝。结合前面的探究,请你指出水稻的这些表现体现了生物学中的哪些概念?____
    4. (4) 小组同学深入稻田,发现稻田内还有蛇、稻虫、青蛙这些动物,请你完整写出它们所在的一条食物链
  • 1. (2024·余杭模拟) 血红蛋白的含量是血液是否达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医生常用“硫酸铜目测法”来测定。为了验证该方法是否有效,某兴趣小组取了甲、乙、丙三种已知血红蛋白含量的多个血液样本做实验。测定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硫酸铜溶液;②用滴管取新鲜血液在距硫酸铜溶液上方一定的“滴落高度”处将一滴血液轻轻滴入(如图甲),血滴中应不含有气泡;③记录血滴下沉到烧杯底部所需要的时间t。测定实验数据如下表:

    血红蛋白含量

    滴落高度(厘米)

    平均下沉时间t(秒)

    1

    小于10

    较高

    1

    10-15之间

    1

    大于15

    1. (1) 完成测定步骤(配制标准硫酸铜溶液除外)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 (2) 分析数据,支持硫酸铜目测法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有效的推论是:
    3. (3) 步骤③强调血滴不应含有气泡,请分析其中原理:
  • 1. (2024七下·吴兴期中) 小科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分别测量黑板擦的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 (1) 分析数据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 (2) 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像(如右图)。

      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 cm 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cm。

    3. (3) 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越来越(填“快”或“慢”);由此推测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1. (2024七下·温州期中) 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米饭变质初期会出现发黄,气味发酸。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乡聊二:分别对4个玻璃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

    ①号微波炉中加热1min杀菌;

    ②号高压锅盖上气阀后加热10min;

    ③号蒸锅水沸腾后加热10min;

    ④号不作任何处理。

    ……

    步骤三: 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25℃恒温箱中。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四: 每隔5小时观察并记录米饭颜色和气味。

    观察和记录

    1. (1) 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处理后,如何判断哪种方式处理使剩饭保存效果更好
    2. (2) 设置步骤二中第④号玻璃杯的目的是
    3. (3) 步骤一中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的目的是
  • 1. (2024八下·鄞州期中)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 (1) 【实验1】

      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填字母,多选)。

    2. (2) 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3. (3) 【实验2】

      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 (2024·拱墅会考) 灌溉水中含氧量是否会影响蔬菜产量呢?小乐采用了如图甲所示实验栽培装置,研究了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

    组别

    自来水处理方式

    小白菜数量/株

    浇水频率

    A

    物理增氧(利用仪器震动)

    30

    1次/3天

    B

    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

    30

    1次/3天

    C

    不作处理

    30

    待填

    1. (1) 实验方案表中,C组的浇水频率应为,其中起对照作用的组别是
    2. (2) 小乐提出可以将小白菜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作为预测产量的指标之一,其理由是
    3. (3) 如图乙所示为不同组别小白菜的产量,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4. (4) 根据实验结果,若要向菜农推广最佳增氧滴灌方式,还需要进行的调查研究是。(写出1点)
  • 1. (2024·拱墅会考) 工业上常用菱锰矿(主要成分为)冶炼金属锰。其工艺流程如下:

    “酸浸”:是将菱锰矿与稀硫酸混合制得硫酸锰(),

    “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吸收”:酸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氨水吸收。

    1. (1) 为了探究“酸浸”的最佳工艺条件,小乐先后进行了“矿酸比(菱锰矿与硫酸的质量比)”和“温度”对浸出率影响的实验,其中室温下“矿酸比”对浸出率影响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矿酸比

      1:0.4

      1:0.5

      1:0.6

      1:0.7

      1:0.8

      浸出率/(%)

      75.9

      83.8

      91.8

      92.8

      93.0

      小乐选择了“矿酸比”为“1:0.6”进行“酸浸”,其理由是。简要写出“温度”对浸出率影响实验的设计思路。

    2. (2) 现代化工生产必须考虑节能减排,在上述生产①~⑤过程中,符合“减排”做法的是
  • 1. 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1. (1) 提出的问题是
    2. (2) ②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
      ③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实验设置如下表所示。(青蛙受精卵随机分组)
      实验组别青蛙受精卵数量模拟环境
      100A
      100清水和化肥
      B清水和洗涤剂
      回答下列问题: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成蛙等阶段。
    3. (3) 实验组①中,A应是;实验组③中,B应是,原因是
    4. (4) 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5. (5) 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1. (2024七下·浙江期中) 小科记录了酵母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

    A . 先增加后减少 B . 减少 C . 先减少后增加 D . 增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