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七上·宣化期末)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想象新奇,意境新颖,诗中借明月寄托对友人关切的诗句是“,随君直到夜郎西”。
    2. (2) 古诗词中,简单的名词叠加也能展现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一句用几个词就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3. (3) 回顾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文,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温故而知新,”。
    4. (4) 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
    5. (5) 王湾在《》中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告诉我们虽在凛冬,暖春将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1. (2022七上·任泽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1)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2) “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
  • 1. 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
    3. (3) 这两首诗都是陆游老年闲居时所作。两诗有哪些相同的感情?
  • 1. 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   
    A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C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1. (2023九下·德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 (1) “巴山夜雨涨秋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2. (2)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
    3. (3)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1. (2022七上·越秀期末) 下面理解性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现对个人身世和时代变化的悲叹和感慨的诗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九度闻”。 B .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通过想象表现了他对妻子无尽思念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 .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了其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 . 谭嗣同《潼关》将水、山写活了,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入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1. (2022七上·上思期末) 阅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二句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暗示诗人孤夜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衬托出诗人深重绵远的愁思。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 B . “巴山夜雨”在诗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虚写,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第二次是实写,表现了诗人当下不能与家人相聚的愁苦感受。 C . “何当”为想象的希冀之词,表现了诗人对团聚的企盼。从“何当共剪西窗烛”中引出来的“剪烛西窗”已成为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之情的成语。 D . 这首诗运用联想,借巴山夜雨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李商隐诗作的艺术个性。
  • 1. (2022七上·定远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 (2)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5. (5)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6)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7)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气势雄浑的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8. (8)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采用一问一答、跌宕多姿地表现诗人因归期受阻而更加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
  • 1. (2022九上·兴城月考)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行路难,乐府古题,唐代诗人李白曾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我们还学过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 .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曲中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C .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 . 《夜雨寄北》《无题》,体裁分别是律诗和绝句,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蹈生,唐代诗人。
  •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 (2) 用“/”划分古诗的朗读节拍。(每句一处)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3.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想象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