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海北期末)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有删改)

    材料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者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注],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侍刘夫子,而过情推奖,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有删改)

    [注]兔园蒙师:知识浅薄的人。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2. (2) 下列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②明复坐则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

    5. (5) 两则材料都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缘由,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1. (2023高一上·内蒙古自治区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似的。
    2. (2) 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和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两句是“”。
    3. (3) 唐代政治家魏征曾有“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的名句,写尽景色之荒凉凄楚。用“猿”与“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如“,(?)”。
  • 1.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A . 以其无礼于晋 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 既而得其尸于井 D . 月出于东山之上
    1. (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2) 下列句子中,关于文言句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4. (4) 中国古代建筑建成后,常常挂上匾,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题为“妙手回春”匾额通常挂在医院或诊所,那么题为“太白遗风”的匾额,你知道它们通常挂在什么地方吗?( )
    5. (5) 根据下面语句逻辑关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__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6. (6) 结合文意,判断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项是( )
    7.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1. (2023高一上·原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师说》中,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作者指出:应以能者为师,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的观点。
    2. (2) 荀在《劝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强调了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冥思苦想,而要实实在在地学习。
    3. (3) 《蜀道难》中,作者多次借“水”突出蜀道的艰险,其中“”写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势浩大;“”写江水在山谷中汹涌激荡,冲击回旋。
  • 1. (2023高二上·兴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过秦论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

    1. (1) 下列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2. (2)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 (3) 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 (5) 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守天下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余嘉其能行古道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圣心焉     备:具备   而闻者   彰:清楚 B . 风雨兴   焉:句末语气词。  金就则利   砺:磨刀石 C . 吾从而之   师:以……为师   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D . 吾未见其也   明:明智   郯子之   徒:同类的人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下列句子中,与“而耻学于师”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 𫐓以为轮 C . 不拘于时 D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1. (2023高一上·惠来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就印证了这句话。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其中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
    3. (3) 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4. (4) 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