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面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记念刘和珍君》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B . 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刘和珍等人的遇难经过。 C . 《记念刘和珍君》将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D . 《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精辟、深刻,发人深思。并能将抽象事理形象化,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 1. (2023高二下·浙江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   )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   )之下 , 一是中国的女性临竟能(   )之容。我目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坚决,百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亡的明证了。。

    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然而前行。

    节选自《纪念刘和珍君》

    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写刘和珍牺牲时,子弹“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记念刘和珍君》)
  • 1. 写刘和珍时为什么选择写她生前的微笑和温和及其他情形?(《记念刘和珍君》)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散文是一个现代建构,不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的文学,本来是一个“文”的传统,到了现代,小说和诗充分完成了现代转型,但是散文的现代性转型还没有完成。

        ②要我看,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散文家只有一人,就是鲁迅。在鲁迅的手里,散文真正变成了一个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比如他的杂文、他的《野草》。可惜,鲁迅之后几乎是后无来者。

        ③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每当提笔之前对自己有个建议,要写现代的散文,要让散文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我们还不习惯在散文中表达这些。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是,是假的。

        ④散文作为一种认识自我和表达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形式,它的前途就在于完成现代性转型,真正地面对书写的难度。当你有苏东坡等古人附体的时候,书写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当你要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在这个感受中确定生活的意义,把它的复杂性写得清澈,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但是就要做。

        ⑤说到底,“文”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广大无边的“文”;另一个是这个小小的文学的散文,文学的散文实际上也是广大无边的“文”的一部分。所以文学的散文承担着责任,就是要能够真实地穿透陈陈相因的东西,真实地书写自身、书写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在我们的散文中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我们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文章,可能同有此病。

        ⑥散文的真理也就是那么两句。第一句,孔子说的“辞达”;第二句叫“惟陈言之务去”。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要害在于我们要做个“新锐作家”。以前别人没有感受到的、没有说过的,“新锐作家”现在要想办法把它说出来,给它形式,给它逻辑,最后把它形成一篇文章。如果能够克服这个难度,你得到的一定是一篇值得写的文章。你不仅得到了一篇文章,你也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更有力、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或者认识了事物。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事物,它的真相其实都是隐藏在你那个说不出来、表达困难的地方,你把它说出来,那你的道行、眼光和本事就都长了一层。

        ⑦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辞达”,努力做到直接地、有力地、清晰地、有逻辑地把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这就是现代的散文。

    (选自李敬泽《面对散文书写的难度》,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李文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农村我家冰冷的土屋里,一个摆放在炕中间的火盆,徐徐地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温暖着家人。

        灰头土脸的火盆,经年磨损已辨不清它的色泽,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是我和母亲挖来房前土坑的黄土,掺拌碎麻绳头仿造泥盆打制而成,盆壁粗糙凹凸不平。但它厚实,耐用,稳重,有如沉静在时光里的老者,静穆地抵御四面八方入侵而来的寒冷。它散发着秋阳晒干的柴草和牛马粪燃烧后的味道,偶尔窜出一丝瘦弱的青烟,嘘寒问暖呵护着家人。

        年迈的祖母整日厮守着火盆,有如它的保护神。祖母著一袭黑色长袍,黑色网兜罩住稀疏的花发,瘦弱的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和老年斑,半眯着凹涩的双眼,青筋裸露枯枝般的双手总是轻轻放在火盆上吸收热量,双膝上下叠加端坐在褥子上,一如默默念经打坐修行的僧尼。祖母喜爱抽烟,一杆尺余长的烟袋伸进火盆,深深一吸,火星闪烁,烟雾缭绕中的祖母如同仙人般养精纳神。左邻右舍难耐寂寞的老姐妹爱串门凑热闹,三三两两围拢着火盆,陪同祖母长枪短炮吞云吐雾,有一搭无一搭地东拉西扯,一坐就是小半天,真应了“老太太,小媳妇儿,一个一个有福人儿,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儿”的民谣,寒冷寂寞的时光随着袅娜升腾的烟雾悄悄溜走。

        数九寒冬的夜晚,闲暇的女孩子也爱扎堆凑热闹,二姐的闺蜜们常挤在我们家。几位穿着花棉袄梳着大辫子透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围坐在火盆旁学织毛衣。胖乎乎的二丫是初学,二姐先是平针起好头,再手把手教,食指怎样上线,怎样旋转回针,不厌其烦;黑黝黝的领弟是一知半解,二姐悉心点拨,恰到好处;闪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芹拿着半成品,是来学花样技巧的,两人比比画画,各抒己见。她们唧唧嘎嘎地说着话,说毛线,说款式,说图案,说织法,也说女孩子的悄悄话,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不止。不小心,织针掉到火盆里,线头被点燃,女孩子惊叫拍打着。

        一张张甜美秀娟的脸散发出胭脂之气,女孩子的心事梦想和憧憬蕴藏在簇拥的火盆里。

        火盆里也有孩子的乐趣。我和四姐五妹在火盆旁写作业,看画本,玩嘎拉哈,翻绳,下五道。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在抓心挠肝的急切等待中,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豆,让枯寂的冬夜充满甜蜜温馨。抓一把玉米、黄豆,散落到火盆里,噗噗噗,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掺杂着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惊醒了寂寞的长冬,成为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

        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家庭中有许多重要事情,都是围坐在火盆旁酝酿成熟的。姐姐们长大了,有媒婆来提亲,父母与客人围坐在火炉旁,喝着茶吸着烟谈论着,媒婆眉飞色舞先是夸赞一番姐姐聪明能干,再口若悬河表扬小伙子吃苦耐劳。父亲时不时拿起小铲子弄一弄火盆,烟灭了,撮点火点燃,几经反复,姐姐的终身大事就敲定了。年关将近,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购买年货的琐事,火盆映照着家人的脸庞,在寒冷中散发着其乐融融的温情。

        一盆余火,散发着热量,凝聚着人心,温润着一个家庭。在那些苦寒的岁月里,在破旧的老屋里,燃烧着祖孙三代的希望、梦想和未来……

    (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02期,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3. (3) 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苦寒日子里的火盆”的作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前人工智能异常火爆,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接入微信,点进网站,随处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字眼。甚至________、茶余酒后的话题都离不开人工智能。人们对人工智能异常关注,也发表各种各样的言论,其中有许多都不是“科学”的,不是基于逻辑、客观事实,以及两者的组合得到的结论。( ),用另一位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也是罗素的学生——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就是“对于不可言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因为针对任何不科学的________的言论,对其进行探讨、辩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实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断推动计算机的智能化。这与胡适所说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有________之处。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进行幻想,进行发散式的交流与思考 , 但这时应该明确自己是在做什么。

        可以说,完整地实现人工智能的确极具挑战。但是有一点是________的,那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不断发展,计算机将会变得越来越智能。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正如朗读者第一季第一期的主题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每天都在经历着遇见,正是我们遇见了这些人抑或这些事,才让我们拥有了坚强、勇敢、从容、执着……而这一次次的遇见,充实了生活、温暖了生命、装点了岁月、绚烂了时光……

    请以“遇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最好写自己的亲身经历。②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 , 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 , 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留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免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②诸侯安定,河渭漕免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6页